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贾娇

6月25日,位于四川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的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基地总经理杨兴福正通过手机密切关注着生姜长势,温室内温度、湿度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等。

杨兴福的团队一共7人,平均年龄35岁,在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约100亩土地上,他们从事着与父辈们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资料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姜长势喜人

资中地处川南丘区,是农业大县。过去“扛锄头种地”,如今“手机上种地”……智慧农业正释放科技兴农红利,资中乡村振兴的“富春山居图”徐徐展开。

“袋子”里种生姜

产量可达土壤种植的近三倍

日前,换上白色工作服、洗手、消毒,杨兴福带领记者进入一座约2层楼高的玻璃温室大棚,生姜被栽种在一个个白色的基质袋中,整齐分布又长势喜人。他介绍,基质主要原料是进口的脱盐椰糠,具有疏松透气、保水性好、盐分低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兴福正在培土

“我们的生姜采用无土栽培中的椰糠栽培方式种植,一方面降低了生姜的病害传播风险,另一方面缩短了生姜生长的时间,可以做到一年种3茬(105天一茬),产量可达传统土壤种植的近三倍。”杨兴福言语中透露着自豪,“现在你看到的是14万个基质袋,这批生姜还有一个月将收获,预计产量40万斤,届时将出口法国。”

仔细看,会发现基质袋里分布着一根根由细小的管道连接着的滴箭。“无土栽培生姜所需要的营养来自营养液,营养液便是通过这些滴箭均匀地滴入基质袋中,保证了大棚里的生姜长势一致。”杨兴福说。

杨兴福指指温室顶部:“从温室设计上来看,处处可见技术赋能。有控制光照强度的遮阳幕帘、有既能遮阳又能保温的保温幕帘,他们都能在系统的控制下随着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自动开启和关闭。”

7个人管理100亩园区

既要高产高效还要绿色环保

温室如此智能,它的“智慧大脑”究竟是怎样工作的?杨兴福掏出手机,向记者演示数字化管理下的农业,只见手机页面上显示着外界和温室内部的实时光照、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数据。

他介绍,智能温室实行智能化管理,通过中心计算机管理系统构建生姜生长模型,根据棚内多功能传感器实时收集的光、温、水、气、肥等数据,智能化调控肥水、加热、补光、遮阳等系统工作,创造生姜最适生长环境,彻底摆脱对自然环境的依赖。

“温室里生姜的整个生长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只需在栽种、培土、采收的环节进行人工操作,平时我们团队7个人就能完成对整个园区的管理。”杨兴福表示。

既要高产高效,还要走绿色环保的路子。拐进设备间,记者看到几座大型容器罐整齐排开。“其中一个容器罐里储存的是雨水经多层过滤后的纯净水,用于灌溉。还有一个是装着经紫外线杀菌后的营养液回收罐,可再次利用。此外,冬季温室供暖采用天然气锅炉,锅炉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通过回收装置补给大棚,以增加生姜的光合作用效率,达到零碳排放。”

“智慧农业”在山村萌芽

推动农业生产现代化

据了解,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于2022年建成并试运行,第一季试种植黄瓜2万余株、利润实现约50万元,2023年度种植西红柿4万余株、利润实现约300万元。

随着园区的逐步投产,目前该智慧农业园已经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不少资中在外务工人员,也相继返乡,走进了智慧农业园。

今年37岁的陈林林就是这样一名“新型农民”。他坦言,“作为内江农村儿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的号召,在外地持续关注家乡相关的工作机会,恰逢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有设备维修工程师的岗位需求,能回乡就业也算是为家乡智慧农业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天府智慧农业生态园是资中在智慧农业道路上的一个有益探索。据相关部门介绍,近年来,资中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通过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促进农业生产销售向智能化、精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带动农民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