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授权自

zhihu.com/question/28478353/answer/3175529313

《送东阳马生序》

把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领导喜欢什么样的人才,穷人家的孩子如何才能走捷径,没资源没背景如何才能有贵人提携,都说透了,竟然还有人觉得虚伪???

01

读书是穷人家孩子

拓展人脉最为强大的利器

余幼时即嗜学

在中国这个社会,无论古代还是现在,你只要想学习,整个社会都会为你大开方便之门,前提是你真的“嗜学”,且一直“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那些“藏书之家”为什么肯借给你,因为你“嗜学”是出了名的,有了这个前提条件,人家才肯借给你。

至于“计日以还”,也很重要,但“嗜学”才是敲门砖。

划重点,那些“藏书之家”是什么社会地位?

不是名门望族,最起码也是在本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康之家。

宋濂,通过“嗜学”“借书”拓展了多少人脉,更为牛逼的是,站着把书读了,那些有权势的人,还记住了“宋濂”这个人,还对他产生不错的印象。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天大寒”“手指不可屈伸”,那些藏书之家会不知道?但,你看宋濂的态度,你看宋濂付出的辛苦,那些藏书之家肯定会把宋濂当成活榜样,教育家里的子孙,都TM跟人家学着点。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看看宋濂吃的苦,你们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藏书之家的子孙越是不争气,反倒衬托的宋濂越牛逼。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对宋濂的滤镜一旦形成,就是不可逆的,一般有啥好事,多少会想着宋濂一些,这些人会无形中给宋濂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

举个简单的例子,好不容易搞到一套绝版书,会不会主动问宋濂,我这里新到一批货,你要不要借?

02

穷人家的孩子

怎样才能遇到贵人

跳到更高的平台

实现阶级跨越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朝中有人好做官,你们村也许没当院士的,你们乡、你们县、你们市还没有吗?

不要怕路途遥远,也不要怕丢人,想法子跟他去见个面。

这可不是托关系、走后门,你是在求学,想要看的够远,就必须想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你作为一个后辈,既不给他送礼,也不求他办事,你就是单纯的想多学点东西,就是想让他传授点人生经验,让你这个后辈少走点弯路,人之常情,肯定不能拒绝你啊。

对于那些院士来讲,看到交口称赞有出息的老乡、后辈,他们不见一面,是很不给那些“藏书之家”面子的。

也不想想,院士的家庭住址,一个穷孩子是怎么知道的?

03

穷人家的孩子

该如何为人处事呢?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人家训斥你两句,别跟天塌地陷似的,就受不了了,收起你那可怜的自尊心。

人家堂堂一个大佬,凭啥要对你另眼相看,那么多的达官贵族排队等着人家呢。

一定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足够的厚脸皮,要知道大佬也是人,一样会有“好为人师”的臭毛病,在他们训斥了你之后,你挑个他们高兴的时候,虚心的问为什么骂你,他们往往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这时候他们说的,往往是不轻易教人的干货。

所谓,在你头上敲了三下,可能确实是在敲打你,但你【色愈恭,礼愈至】之后,就是72年+筋斗云的长生之术了。

记住一点,你将来发达了,有了本事,对这些大佬来说,没有坏处。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再记住一点,你万一是个饭桶,对这些大佬来说,你这个老乡是真丢人。

你只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勤学苦问,他们是会帮助你的。

04

世界是不公平的

穷人家的孩子该如何自处?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也不想想你的家庭条件,有什么资格吃香的喝辣的?

你的出生,注定了你是要吃一些苦,受一些罪的,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身份。

另外,你就偷着乐吧,你能拥有一张门票,肯定是有贵人相助了,不然怎么会【持汤沃灌,以衾拥覆】,要更加争气才行。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恭喜你,你终于达到了一定的成就,左边是jack马,右边是pony马,你就算是个乞丐,那也是乞丐中的万里无一。

记住,你能跟他们坐一排,不是靠的那身行头,甚至那些身外之物,对你来说,是有害的。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放心,你那些“披绮绣”的同学,又不是傻子,就冲你的【勤且艰】,一传十,十传百,上层也会有所耳闻的;

就冲你的【勤且艰】,精神文明奖是必拿的,他们抢不过你;

作为稀缺品,付出绝对是有回报的。

05

宋濂担心你领悟不到精髓,还亲自现身说法。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小小的一个太学生,凭什么受到“开国文臣之首”宋濂的亲切接见;

小小的一个太学生,凭什么他的名字会出现在“流芳千古”的文章里,而且还是标题,还TM给了主角待遇;

小小的一个太学生,宋濂生怕别人不认识“马生”或者有重名的,极其贴心的将籍贯也标注上了;

一篇注定青史留名的论文,你的导师,把你的名字加在了标 题里,意味着什么?

马君则 啊,【乡人子】+【流辈甚称其贤】带给了你多大的机遇啊。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这10字评语,别管是不是客套话,至少马生是有那么一丢丢真本事的;

【辞甚畅达】经“帝师”这么一吹,会不会直接声名鹊起,走到哪儿别人都高看一眼;

宋濂当时是退休了,但他的人脉及影响力还在,就凭着这10个字的推荐信,马生就可以拜任何他想拜的人为师;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

哪个老师,不喜欢这样的学生呢?

推荐信,看的是宋濂的面子,【言和而色夷】+【用心于学甚劳】才是老师真想收、真想教的关键。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宋濂的学生,是太子、诸王,是【烨然若神人】之辈;一个小小的马生,也登堂入室,宋濂将【为学之难】的精髓倾囊相授,啧啧,仅为学而言,马生得少走多少弯路。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

如果说宋濂是在装逼,那也是非常真诚的在装逼。

更妙的是,因为马生这个完美的说教对象,宋濂必须装逼,不得不装逼,并且还要使劲装。

宋濂,只有真的是丑小鸭了,才有资格对着后辈说,虽然我家贫,但你看,我比那些白天鹅飞的还要高,你们比我条件好,我行,你们也行;

宋濂,只有比白天鹅们牛逼了,才能真正给那些想要出人头地的穷苦人家的孩子,以奋进砥砺的力量;

宋濂,难道不知道他的【际遇之盛】是可遇不可求吗,他是在告诉你,获取际遇的方法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宋濂是在告诉你,一定要找对人,遇到那种有真本事,又愿意提携后辈的,你连【遇其叱咄】都省了,直接事半功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解惑-

勤且艰,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宋濂,不知道天才与普通人的智商差距甚大吗,他知道;

但是他更知道,纵然是天才,做学问,也需要“勤”,也需要“专”,也是要吃一番苦头。吃不了这份苦,天分再高,白搭。

对方条件比你好,资质比你高,你还想弯道超车,凭什么?就凭学问之艰、学问之难,而你勤且专。

授业-

假借于藏书之家;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色愈恭,礼愈至。

【蜀之鄙有二僧】,宋濂将如何凭借【一瓶一钵】走到南海的方法,告诉了你。

我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即视感。

传道-

嗜学,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就不解释了,这是“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今日推荐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