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一位百岁高龄的翁万戈老人做出了一个震惊中国文物界的决定——他决定将继承的183件国宝级文物全部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这一事迹立刻在文物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舆论为之两极化,有人对翁万戈的决定表示尊重,认为这是在弘扬中华文化,也有人指责他不爱国、出卖国宝,甚至用上了肮脏字眼进行人身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这位百岁老人对于外界的非议与谩骂丝毫不为所动,他说:“这些话我是听不到的,笑骂由他们去吧。”

那么,这位百岁老人到底是谁?他为何要做出这样一个看似不爱国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氏家族宝藏的传奇

翁氏家族,一个响彻中外的大家族,其兴起要归功于清朝末期的翁心存,翁心存生于道光年间,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进士,曾任同治帝的侍读。

道光年间,翁心存高中进士,他学识广博,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曾受命侍读于翁口氏同治帝,这样显赫的身份,使翁氏一族声名远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心存不仅渊博学问,还对典籍字画情有独钟,他四处收购倒闭书斋中的旧藏书,让翁氏收藏量暴涨。

为了把这份家业传承下去,翁心存在临终前把收藏分给两个儿子翁同龢和翁同书,长子翁同龢继承父志,也致力于收藏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同龢继承父亲的爱好,也投入巨资购买书画名迹,但他终身未娶,无子嗣,只能把收藏传给侄子翁曾翰。

谁知,翁曾翰早早病逝,他的独子也仅活到一岁便夭折,为避免翁氏香火中断,翁同龢选择过继外甥翁万戈作为自己的传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18年出生的翁万戈,两岁时他就被指定为翁氏收藏的继承人,幼小的他对这批传家宝一无所知,却也没想到一生的命运就此与这批收藏紧紧相连。

但在家族的熏陶下,翁万戈逐渐对典籍文物产生浓厚兴趣,1936年翁万戈考入燕京大学学习文科,后转至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

虽然课业繁重,他还是经常利用空余时间钻研翁氏收藏中的书画,向文史前辈请教,提高自己的鉴赏眼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30岁的翁万戈终于见到自己要继承的家族收藏,这些书画数量浩如烟海,让他叹为观止。

他细细查看那些熟悉的书画,看到先人留下的题跋和印章,对这份传承倍感亲切与责任。

然而好景不长,天津再陷战火,翁万戈只得将收藏转移至上海保管,谁知上海通货膨胀严重,粮食奇缺,生活艰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年后,翁万戈带着微薄家当,只身离开上海,远赴美国,他还把珍贵的家族收藏藏匿在美国曼哈顿的一个仓库里,足足三十年未见天日。

在异国他乡,翁万戈时刻牵挂着这批承载祖辈心血的文物,1985年部分翁氏收藏首次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立时在文物界引起轰动。

国内学者傅熹年将这一消息传回国内,上海图书馆馆长陈先行听说后激动不已,立即联系翁万戈,希望将收藏运回国内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翁万戈曾多次在国内举办拍卖会,将部分藏品释出,2000年12位专家联名致信国家文物局,请求保护翁氏收藏的完整。

经过深思熟虑,已近古稀的翁万戈决定把这批承载家族兴衰的收藏完整无损地送回中国。

这批翁氏收藏反映了一个书香世家的兴衰历程,也承载了一个家族的文化记忆。它最终回归故土,有着跨越时空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毅然捐赠“翁氏藏书”

世纪末,文物流散始终是中华文化面临的一大难题,当这批散落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级文物即将重见天日的时候,一场关乎国运民心的风波却悄然酝酿。

翁万戈,一位祖籍中国的收藏家,他的祖辈自清末以来,便致力于收藏典籍碑帖,并将之悉数移居海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0年,经过一年多的谈判,翁万戈最终决定将542册翁氏祖辈自清末民初以来珍藏的古籍善本无偿捐赠给上海图书馆。

这批翁氏藏书被称为“海外最重要的中国古籍收藏”,其中包含宋元版画稿、明清手稿以及珍贵的藏书印章、日记等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这批珍贵文物终于有机会回归故里,当得知此事时,翁万戈其实早有打算,他非常理解这批藏书对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决心通过拍卖的方式,让其回到真正懂得其价值的人手中。

然而,拍卖结果却令人唏嘘,国内学者和机构虽然无力竞价,但对于收回这批散失国粹的渴望从未减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化解这一难题,上海图书馆决定与翁氏家族展开直接洽谈,在双方历经一年多谈判后,翁万戈与藏管约定了450万美元的转让费。

对于翁氏家族来说,这批珍贵文献是祖辈留下的宝贵遗产,代表了家族的荣耀,将其无偿捐出,实属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翁万戈考虑到这批文献对中国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为实现祖辈回归故土的心愿,毅然做出了这一艰难决定,他脱去私心不计得失,将这批可观寣国之宝鉴定为国家财产。

翁氏藏书的捐赠对中国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收藏入馆后,上海图书馆对其进行了专业化保护和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图书馆举办“琼林济美——上海图书馆翁氏藏书与文献精品展”,共展出27种翁氏珍藏古籍的原件。

翁万戈的无私之举完成了老祖宗的心愿,让这批散落海外近百年的国宝级文物终于回归故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于转让价格的争议也随之而来,一些人认为,翁氏家族作为海外华人,不应该从这批民族瑰宝中谋取利益,应做无偿捐赠,更有人认为,翁氏保藏这批古籍不易,付出了大量心血,索取一定合理回报也无可厚非。

这些不同声音,都源于对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真挚关怀,于是,翁万戈决定就此事公开说明立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表示,自己从未打算利用这批珍品牟取利益,他的初衷即是让这批藏书回归学术和文化殿堂。

对于外界各种热烈讨论,他并不在意,因为他十分明白这一举动已经牵涉到更广泛的民族文化大义。

当下,他已竭尽全力完成先人的遗愿,将这批可谓离乡百年的国宝典籍完好无损地送回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他只盼这批典籍碑帖能继续发挥巨大的学术和文化价值,造福国人,此事可谓结合了海外华人的责任担当、国家机构的积极作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案例。

它彰显了当代国人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的共同情怀,也向世人展现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担当的大家庭的凝聚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无偿捐给美国

翁万戈先生,一个在中美文化交流历史上引发巨大争议的人物,2008年,90岁高龄的翁万戈携带家传国宝《长江万里图》首次回到中国展出,这也是国人第一次见到这幅传世瑰宝。

当时,身着中山装的翁万戈激动地说:“这幅画描绘的,是我祖辈对故土的深情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翁万戈陆续将部分家族收藏捐赠给北大图书馆、上海博物馆等单位,他的举动获得国内普遍欢迎。

有人这样评论:“翁老表现出对旧日家国的深厚情感,他的捐赠无疑显示出骨子里的中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就在2018年,100岁高龄的翁万戈做出一个惊世骇俗的决定——将183件翁家珍贵藏品全部无偿捐赠给美国波士顿博物馆。

“我希望这些文物能在世界一流博物馆得到最好的保存,这是我的心愿。”翁万戈如此解释自己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此举立刻在国内掀起轩然大波,舆论一边倒地谴责他“背叛祖国”、“出卖国宝”。

“他这是看不起我们的国家和文化吗?”一位评论者激动地写道,“把中华瑰宝送到国外展示,简直是耻辱!”还有更激进的声音认为,这种“叛国行为”应该受到法律制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各方质疑,翁万戈不断强调自己的用意纯粹,无意贬低国内博物馆,然而,他的解释难以让国内舆论平息,更多是一片失望和愤慨。

“我实在无法理解翁老的用意。”一位学者评论说,2020年,102岁的翁万戈在美国辞世,但他引发的巨大争议并未随之消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翁万戈作为一个生活在两种文化之间的人,其动机和选择固然值得我们思考,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应当欣赏他对中华文化瑰宝的呵护与传播。

正确认识一个矛盾而富有情怀的人物,只有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才能不偏不倚地看待这段中美文化交流史上的佳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文物收藏是一个复杂的议题,它牵涉到个人权利、国家利益、文化传承等多方面,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也要理解国家在文物保护方面的责任。

无论怎样,文物的历史和价值终将流传,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我们对过去献身文物事业的前人应该表示敬意,也要期待后来者在这条路上砥砺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