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复旦大学的支教老师在给凉山州喜德县向荣中学学生上课。

暑假将至,一些研学、培训机构推出“公益支教”“公益研学”项目,面向学生群体招募“志愿者”,到相对偏远地区参加“支教研学”活动,7天时间一人收费上万元,“公益”变“生意”,引发网友热议。
  这些地区真的需要这样的“支教研学”吗?当地真实的支教情况如何?这一乱象应当如何监管与治理?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受关注度较高的凉山进行了走访调查。

多方支教力量帮扶
审批流程严谨,上岗前需多重筛选和培训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凉山共有各类学校1718所,在校学生124.4万人,专任教师6.3万人,基础教育规模位居四川第二位。
  在凉山,来自各方的支教力量不可或缺,有力缓解了当地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为凉山教育质量的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据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多方支教帮扶力量包括教育部、四川省教育厅帮扶和送教,浙江省宁波市东西部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省内绵阳、德阳、乐山、泸州、宜宾等地对口帮扶,以及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计划等。
  6月19日,在凉山州喜德县向荣中学,记者见到了正在该校参与支教服务的3名复旦大学学生。
  “我们是以参加研究生支教团的方式,在这里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赵芸巧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2024级研究生,2022年7月,即将大四的她报名参加了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组织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
  经过两个月的校内选拔,赵芸巧和另外两名同学成功加入支教团。2023年8月前往向荣中学支教前,他们曾在上海参加了志愿服务、教师工作、社会实践等系列培训,并在复旦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由专业教师指导“试课”了一段时间。
  “这已是第四批复旦大学的学生来这里支教了。”向荣中学校长毛伍呷说,该校目前有支教老师33人,除了研究生支教团外,还有来自西华师范大学“顶岗实习”的支教老师,以及省内对口帮扶喜德县的其他县(市)学校老师。

支教有服务时间等门槛
一周时间的“支教研学”,根本不算是支教

西昌市樟木箐镇响水木耳小学有278名彝族学生。在这里,有21名由上海市一家公益基金会招募的支教老师。
  “2020年,我们开始组织第一批支教老师到木耳小学,支教老师最低服务年限为两年。”该基金会支教项目负责人张兵利说,支教老师面向全国招募,门槛设定为本科及以上。入选者经过网筛、试讲视频考试、电话面试和视频面试4轮筛选后,还将经历为期两个月的线上教学理论培训,抵达西昌后还将参加岗前试讲等实践培训,以及西昌市教育和体育局组织的培训课程。
  张兵利表示,支教老师必须要有教师资格证才能从事教学工作,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只能从事教学助理工作。很显然,研学机构安排的短短一周的“支教研学”活动,根本不能算是支教。
  “支教老师上岗后,我们还要对他们进行两次‘回炉培训’,目的是提升大家的教学水平。”西昌市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沈光虎说,目前,西昌市现有支教机构6个,都已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案。近年来,西昌严格按照《凉山州社会支教人员管理办法(暂行)》等文件要求,开展公益组织和支教人员审核。“我们会在公益组织的资质、背景和相关负责人是否有过犯罪记录等方面综合考量后进行筛选,并不是任何一个公益组织都可以来开展支教活动。”他说。

凉山出台多条“铁规”
严查“伪公益”,打击借支教污名化凉山行为

据凉山州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6年,凉山州就出台了《凉山州社会支教人员管理办法(暂行)》,对其中的审核、接收、派遣、管理等一系列工作作出明确规定,要求定期对全州社会支教教师的支教工作情况开展摸底和调整,明确社会机构进入学校开展支教活动需到当地教育部门报备。截至2023年底,全州共有24家社会机构和759名登记在册的社会支教教师。
  目前,凉山州已对全州1718所学校逐一核查,发现从2023年1月至今,各类社会组织或公益机构到凉山开展短期支教活动涉及学校共110所,开展短期支教活动共58项,参与活动学生1000余人。其中,35项活动向县市教育部门报备,有23项未报备。
  凉山州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组织在凉山州注册的51家旅行社开展专项排查,未发现开展与“公益支教”相关的游研学业务;凉山州民政局完成167家社会组织摸排工作,未发现有社会组织组织(参与)支教、研学等活动;凉山各级教育部门未制发志愿者公益证书、出具助学研学报告。
  “我们欢迎到凉山规范开展公益支教的社会组织和个人,不欢迎借公益支教为名的‘伪支教’‘伪公益’来凉山。”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袁智表示,当地启动了为期半年的专项整治,聚焦“虚假宣传、虚假支教”等联合执法,狠刹各类乱象。
  袁智说,凉山将打破“信息差”,让有到凉山开展公益性支教研学意愿的社会团体或个人,拥有更广泛、更透明、更便捷的信息获取和参与途径,对符合政策规定、服从管理、具备基本素养、有利学生发展、征得家长同意,且经当地教育部门依法依规批准的公益性支教研学活动,将给予支持。
  同时,当地还将制定《凉山州社会支教研学活动规范治理方案》,不断完善支教研学机制;修订《凉山州社会支教研学人员管理办法》,持续全覆盖开展社会支教研学活动摸底排查整治,将不合法、不合规、不专业、无责任心的支教研学者清理出支教研学队伍。
  袁智介绍,按照新制定的《凉山州“虚假支教”“虚假宣传”专项打击工作方案》,凉山将依法打击把学生当成不法活动谋利“道具”的行为,严厉打击恶意抹黑凉山、污名化凉山、打“悲情”牌、“卖惨式”的不良组织或个人,让社会各界回归支教研学公益初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冷宇 徐湘东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