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河子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马晓敏(26岁) 石河子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 张叶凡(23岁)

多少向往,地久天长

怀揣昨日的雨雪风霜

无悔青春

只为爱的奔赴

梦想成真的脚步怎能阻挡

在遥远的祖国西部,一群年轻的面孔闪耀着坚定的光芒,为了同一个目标,跨越千万里,汇聚在这片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沃土。3000多个日夜,他们在这里挥洒青春的汗水,种下希望的种子,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支教”二字背后的意义。10年间,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们在天山南北的一站站的青春接力中,点亮了那炙热的岁月。

在爱与奉献中寻找青春价值

“天山脚下的这片土地有很多历史古迹和风景秀丽的山山水水,在这样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却因为路程遥远地方偏僻非常落后,尤其缺乏师资力量,冬天的寒冷令我们刻骨铭心,夏日的饮水问题也占据着日常生活的头版头条。”回想起2018年的支教经历,有研支团成员这样感慨道,“其实,真正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是同学们坐在台下对知识渴望的目光,以及课间交流时他们对美好未来的无限憧憬。面对这样纯粹而热烈的求知热情和未来向往,站在讲台上的我们唯有全心全意、尽职尽责地投身于教育事业,才能不负他们的期待,引导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实现自己的梦想。”这一想法也流传在每一位研支团成员的心间,成为大家共同的动力与承诺。

在潜心育人中展现青春担当

10年来,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累计在南疆开展支教服务3000余天,承担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音乐、体育、舞蹈、科学、心理健康等12门学科、从一年级到高三12个年级的教学任务。此外,研支团成员们也通过担任班主任、副班主任等方式,参与到学生日常管理教育当中。

“老师,今年我也到中学实习了,当我站在讲台上的时候,我又想起了高一时,您在《开学第一课》中让我们写下的未来期许,那时的我想成为一名教师,现在梦想终于实现了!”“老师,这周我们进行了校园歌手大赛,我拿了第二名,想和您分享一下我的开心时刻,唱的是那首您在校园广播上放过的歌哦。”“老师,我…….”服务期结束后,学生们依旧在认真分享着自己成长的每一刻。这10年,如同一个新的轮回,对于学生的每一份付出,都是对青春最真挚的诠释;每一份坚持,都铸就了孩子们通往梦想彼岸的坚实桥梁。

在接续奋斗中汇聚青春力量

缕缕微光点亮西部希望,在这片热土上,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希望的播种者。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极大地拓宽了学生的成长道路。其中,“关爱行动”助学金、“七彩小屋”图书室、星星守护计划、“你有一封信”以及“心连心”课堂等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学业上的辅导,还温暖着他们的心灵成长和日常生活。此外,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积极倡导并实施爱心捐书行动,成功募集了1000余册书籍。并通过网络平台,发起图书募捐活动,最终筹集到两万余元的书款。利用这笔资金,购买了共计3175册正版图书,将这些图书捐赠给了服务地学校,所捐赠的图书室也被命名为充满深意的“明德书屋”,以期这些图书能为学生们点亮求知的明灯,引导他们走向更加广阔的知识天地。

在薪火相传中唱响青春之歌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10年间,石河子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这片沃土上接力传递着青春的接力棒。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用心、用情、用爱编织成的动人篇章,凝聚了无数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向下深深扎根、向上顽强生长的精神力量。这也必将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留下永恒的印记,鼓舞着一届又一届志愿者们以无私奉献的人生信条,砥砺前行,继续在乡村教育的广袤大地上,坚守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青春信仰,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见习编辑:郑欣宜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