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庆余年》的故事讲得不错,但是没有讲完,没有讲之前的背景。只是大致说,背景故事设定在一个虚构的未来国度,经历了大规模核战争或者别的战争,导致人类科技退步,残存的人类不得不重新建立文明。

一个神秘身世的少年范闲,就在这个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国度,历经家族、江湖双重考验,最后谱写自己的传奇故事。

主角范闲所在的国家,财政是比较困难的,主要是因为庆国财政制度,搞的是中央和地方分离的制度。

中央财政倒是还好,能够支持庆国年连用兵,主要功劳来组与太子背后的长公主,这位公主是皇帝的妹妹,太子的姑姑,掌管内库,对于庆国财政向好发挥了很大作用。

但是庆国地方财政不好,庆国熟悉盐铁论,搞国家垄断经营,地方上为了钱,就只能动土地的主意,唯一的大笔财政来源是卖地。

卖地的作用自然不是推进城市化,而是单纯的给地方增加人口和收入。在没有架空的世界线,我国的地方政府也卖地。

我国政府卖地,有多种用途,但和庆国不一样,庆国的地只能低价出售,我国的城市用地如果性质为住宅,可以卖出高价。

这就导致我国比文学作品中的庆国来说,地方政府卖地的积极性非常的高。盖起来的房子都是钱,导致截止今年5月底,随便找个数据,就能知道,商品房库存已经到了7.4万万平米还多。

其中光是住宅,就有4万万平米,也就是4亿平米,已经连续数月超过2015年历史高位,就算每个月销售房子可以到7000万平米,也需要小半年才能卖完。

2015年去库存的时候,去化周期是7个月左右,马上又回到2015了。现在整个房地产市场和银行系统都在叫苦,局面一如当年。

但是这还不算什么大问题,库存的商品房,已经拿到了预售证,真正的问题在于没有拿到预售证的商品房有多少。在于在建工程有多少。

根据统计局数据,2023年,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8383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589884万平方米。

没看多,是58亿平米。

就算今年上半年,新建的商品房只有2亿平米,加起来也到了60亿平米。

按照一个月卖7000万平米的去化速度算,要卖80个月还多,多几个月已经无所谓了,已经七八年过去了。

但是我们的地方政府,还在卖地,还在卖地,甚至到了一天不卖地,财政就要出问题的地步。有的地方就是如此,一个月不卖地,工资就要出问题。

供应甚至还在涨,能卖完多少?

卖不完,根本就卖不完。

这样的场面,还能持续多久呢?持续不了多久了,无非是怎么刺破,是地方政府主动刺破,还是被市场刺破。

一场风雨是一定要来的,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