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会觉得公园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今天的人们,早就把公园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存在。其实公园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堪称伟大的发明。它伴随着近代社会公共意识的觉醒而诞生。人类的第一座城市公园是1844年才出现在英国利物浦的伯肯海德公园。在此之前,无论中外,都只有私人园林。那些美好的景观只属于皇权、贵族,以及他们的朋友圈。

长沙也是如此。翻看长沙的历史地图,可以看到老长沙城内,有周达武的蜕园、何键的容园、李星沅的芋园、曾国藩祠的浩园、郭松林的郭家花园等等。这些别致优美的园林,并非公众所有。1924年,天心阁公园建立,才正式拉开了长沙公园史的序幕。长沙真正大规模的公园建设,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时至今日,公园已经成为长沙这座城市不可或缺的存在。随着公园数量的增加,人们已不再拥堵在仅有的几座公园里。遍布城市角落的大小公园,让长沙成为一座真正的园林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年轻人喜欢到烈士公园游园。

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陈琼琳告诉我们,按照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标准,每个人要有12平方米的公园绿地。长沙市已在2008年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公园也越来越多。为了让居民充分享受“公园20分钟效应”和“15分钟生活圈”,口袋公园在近年也迎来了快速增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烈士公园的拱桥是典型的中国风园林建筑。图/曹蕙婧

公园建设是一件事关城市幸福的大事。

长沙连续16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与城市公园的建设息息相关。公园为人的身心幸福而设,公园对于城市的意义,最终落在了人身上。城市公园的密度和质量成为考量一座城市幸福指数的指标之一。公园,也正日趋成为新生活的塑造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烈士公园,水杉林的静谧时刻。 图/曹蕙婧

新旧皆美,长沙城市公园的“百年养成”

100年前,长沙拥有了第一座公园。100年后,拥有超过数百个大小公园的长沙已是当之无愧的公园之城。从最早的天心公园,到近年来新建的洋湖湿地公园、桃花岭公园,长沙公园的演化日趋进步。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那些老公园就变得索然无味,相反,很多老公园在岁月的养成下,呈现出一种“越老越美”的相貌。而那些新公园,也在时间的累积中,积累着美的浓度。

老公园,时光沉淀出的城市宝藏

公园是一个需要时间来沉淀的空间。长沙最早的公园,是利用长沙城仅存的城墙建起来的天心阁公园。它已经有整整一百岁了。比起长沙其他公园,它见证过最为激荡的历史。在近代的百年风云中巍然屹立。1911年,长沙起义的旗帜飘扬在它的楼头;1938年的“文夕大火”,几乎将其全部焚毁;长沙会战中成为敌我双方争夺的战略要地,公园几成瓦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饱经磨难的它才迎来静好岁月。

老公园的文化味特别浓烈。

长沙早期的公园普遍有一种“纪念意义”。天心阁公园内立有崇烈塔、崇烈门和崇烈亭,均与抗日战争中的长沙会战纪念有关。这些纪念设施大多修建于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6年。天心阁公园因此成为长沙抗战纪念的重要一站。而1953年建成开放的湖南烈士公园,其代表性建筑就是烈士纪念塔。它占据了整座公园最为醒目的中心位置,早期烈士公园的园林基本都是围绕它而修建。其内部为湖南近代英烈事迹展厅。同样有纪念意义的公园还有岳麓山公园,那里是近代以来湖南英烈的埋骨之地。橘子洲则有青年毛泽东巨型雕像,一首《沁园春·长沙》,至今吟咏起来仍令人豪情满怀。

改革开放后,长沙的休闲公园日渐增多,但仍不乏带有纪念性质的公园出现。位于火车站附近的晓园公园,即有为了纪念长沙与日本鹿儿岛市成为友好城市的雕塑。长沙岳麓山公园内的爱晚亭,则被“复制”到了五个地方,它们分别是日本鹿儿岛市天保山公园的“共月亭”、美国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湘江亭”、北京陶然亭公园“华夏名亭园”里的“爱晚亭”、西藏山南市湘雅广场上的“爱晚亭”、哈尔滨市中国亭园里的“爱晚亭”。长沙的公园之美,因此流布四方。

老公园的美好,在于它经历了岁月的养成,建筑因时光而获得沧桑之美,植物因时光而成就自然之美。

天心阁公园入口处的雪松,曾是领导了长沙和平起义的程潜将军所赠,如今已有75岁了。烈士公园内,树龄超过七十年的大树比比皆是。这些老树,已成为这座公园最吸引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元素。人生七十,已是古稀之年,公园却依然生命力蓬勃。从春岛通往秋岛的路上,成排的水杉排列成一条景观大道。打卡拍照者络绎不绝。南门的桂花树林,则是本地人秋季最喜欢的香气来源。春季,这里有泡桐、苦楝、女贞、樱花构成的花树景观。秋季,这里的枫香则红出了长沙的本色。相比于山地生长的枫香,烈士公园种植的枫香因为有着更科学合理的种植密度,树形极为优美,是可以和岳麓山媲美的红叶景观。除此之外,无患子树和银杏树也是烈士公园可堪自豪的秋色叶树种。它们在明媚的秋日,以金黄色的叶片渲染出浓墨重彩的秋意。树下,则是捡拾无患子果和银杏果的人群。这座公园已成为市民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最好场所。

老树,是老公园的特有标志物。没有老树的公园,资历明显太浅。

橘子洲公园内的橘子洲头,保留了原生于此的百年朴树,它已有近200岁的树龄。橘子洲尾则有古银杏树,洲内还有大量的枫杨和香樟,它们是橘子洲宝贵的自然遗产。湖南省植物园里没有太多古树,但却可以看到全省各地的珍稀树种。

长沙的老公园,也是文化的载体。天心阁公园以天心阁建筑群为主体,它是长沙的城市象征,古代长沙的城市地标。烈士公园则是长沙除岳麓山外,少有的拥有文物保护建筑的公园。烈士纪念塔有着庄严肃穆的外貌,以及精致优雅的中式攒尖顶。塔下的纪念亭,严格按照宋代《营造法式》的原则设计建造,后被定为省保文物单位。这些超越了时代的建筑经典,也因为时间的磨砺而显得愈发迷人。

长沙老公园里更为特别的是望月公园。它曾有过一个“王陵公园”的旧名。这个旧名比今天的新名更加符合公园真正的主题。它是长沙国王陵考古遗址的一部分。可以说是一座“古墓公园”。园中山势起伏,山头上则是汉代吴姓长沙王的陵墓所在。其中象鼻嘴一号墓发掘后,墓坑成为了公园景观的一部分,这也是长沙唯一能够看到墓坑的汉代王陵大墓。公园因此也带了浓郁的汉代风格,园中建筑与装饰中,经常可以看到汉代风格的纹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8年,重建后的天心阁。

新公园,塑造城市艺文生活

如果说长沙的老公园以文化和景观为主题,近年来,自然和艺术则成为新公园建设的方向。

公园不仅仅是人的公园,它还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长沙新老公园,各自有着不同的生境。相比之下,新公园更加尊重原有的自然生境。植物观察和研学正成为公园里最热门的事情。郊野公园的一大优势就是它们尽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原生环境。无论是以湿地环境为主的洋湖、松雅湖公园,还是以山地环境为本体的桃花岭公园、望月公园,它们都有着早期城市公园不可比拟的自然原生环境。

新公园的前身,多是长沙郊野的自然风景。洋湖湿地公园的前身是洋湖垸,它是靳江河与湘江之间的行洪圩垸,从清代开始,就是长沙郊区的田园郊游之地。在改造为湿地公园之前,它还是钓鱼爱好者们野钓乐园。洋湖湿地公园是长沙第一个以湿地为主题的公园。在此之前,长沙的公园多以丘陵山地生境为主。有了洋湖湿地公园之后,人们终于可以看到长沙自然环境中另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河流湿地。

公园内的湿地科普馆将整体建筑与布置完全融入自然环境。整体建筑以洋湖湿地所在地域特色即“垸”元素为主题,与主游客中心一起构成总平面螺旋形环绕,通过螺旋高度和宽度的变化,让参观者不仅可以从不同角度和高度体验湿地景观,更能在行走中感悟建筑在与大地上的形状融合。整个建筑呈半开放状,外墙饰以天然石材,与周围的水系及原生态湿地融为一体,成为洋湖湿地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西湖公园、月湖公园和后湖公园都来自于从前的郊野渔场。公园重塑了一座城市的形象。后湖公园塑造了外地人心中的“艺文长沙”。这座最早是鱼塘后来是城中村污水坑的水体,不仅不为外人所知,其环境之差让本地人都不愿涉足。2015年,对后湖的全面改造开始后,“截污-清淤-箱涵-水生态修复-水循环工程-河湖连通-驳岸景观”7项整治工程同步展开,后湖完成了自己的蝶变。

这是长沙在公园建设中的一次全新尝试。这座公园最大程度保留了它的原生性,那些原有的城中村建筑并没有被拆掉,而是被更新改造成了具有浓厚现代风格的新建筑。村里原有的泡桐、苦楝、构树等原生树种均被保留下来。整个公园里,不仅有优美的湖区风景,更留存了浓厚的城市记忆和生活气息。

这里的建筑,外观将旧厂房与后现代艺术思想相结合,节约了资源和能源。废弃的工厂、房屋、破旧的街道、设施通告再设计再利用,将美的部分保留,不美观的部分进行艺术改造,达到最自然又极人文、极现代的艺术效果。建成的后湖国际艺术区第一期所在地,其前身最早是一家毛纺厂,后来成为岳麓渔场的管理处,艺术区基地的用房部分是由老毛纺厂改建而成。园区完善的配套设施、秀美的湖光岛色,成为了中外艺术名家创作、交流的理想场所,是中部地区原创画作展示、收藏的最大平台。已有段江华、贺大田、朱训德、陈和西等48位知名艺术家签约入驻,湖南省美协、省艺术学会及14个市州美协均在园区设立了办事处。

艺文生活是这座公园的主题。这座公园的白天是安静的,每到傍晚,才是真正属于它的时刻。滨水的平台上,歌手们带着音响和麦克风轮番演唱。岸边有咖啡馆和各种艺术工作室。这是长沙最文艺的公园。相比于解放西热力冲天的酒吧一条街,这里是清新宁静的艺文空间。长沙这座城市,因此展现出更为丰富的面貌。

公园,“造梦”的地方

公园似乎早已不是最初人们心中的那个看景的地方了。随着时代的进步,它有了很多新的玩法。自然观察、身心放空、摄影、露营,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内心的公园定义。而这一切,终将沉淀为对这座城市的情感,成为荡漾在每个人心中温柔的梦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湖,骑行成为现代人感受大自然的重要方式。图/曹蕙婧

作为情感存储器的公园

公园是流淌在生命记忆里最舒缓的河流。

远嫁山东潍坊多年的长沙妹子龙女士,对故乡最深的记忆就是烈士公园。那时候她的家就在烈士公园附近的丝茅冲。童年时在这座公园里留下了最多的照片。她把这些照片扫描到电脑和手机里,时常翻看。故乡的记忆就这样弥漫在心间。

烈士公园的游乐场是她最欢乐的记忆。幼儿园时期开始的春游和秋游,几乎都是在烈士公园进行。摩天轮、激流勇进是她最喜欢的项目。最疯狂的一个项目大概是一个类似大章鱼的小车,360度旋转,非常刺激。高中时,公园民俗村正火,她在里面写生,画民族风格的建筑。回长沙探亲时,烈士公园也是她必去的地方。她说烈士公园整体变化不大,但树更好看了,小时候划过的游船也换成了不同的样子,民俗村不在了,但烈士塔、风雨桥、春夏秋冬四岛都还是过去的模样。

老公园承载了长沙人的集体童年记忆。在公共空间缺乏的年代,公园还是谈恋爱的首选地。似乎只有徜徉在美景中,才能更好地交流彼此的心声。公园的许多场景,是很多甜蜜伴侣的爱情记忆。

相比于快速更新的城市,公园是一个变化极为迟缓的地方。很多年前的事物,以及寄托于其上的情感,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公园因此成为城市情感记忆的存储器。为此,我们随机采访了这座城市中的老市民,让他们回忆一下那些记忆最深的东西。他们列举了烈士公园的烈士塔、湖中那艘退役的鱼雷快艇、老动物园的海豚馆、岳麓山兰涧的水泥桥、橘子洲头的雕塑、晓园公园的樱花树、南郊公园的烧烤……这些景观,有些仍在,有些却已经成为永久的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月公园,汉代王陵遗址吸引不少考古爱好者。图/曹蕙婧

上班族在这里获得疗愈

很长时间以来,人们多认为公园是有闲者的世界。而今天,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节奏,让公园已经成为上班族的一种身心刚需。

在长沙河西金星路写字楼一家物业培训机构上班的陈女士,每天中午的休息时间全都留给了附近的西湖公园。两个小时的时间,足够她环绕公园两圈。虽然身体有点小累,但精神状态明显要比在办公室里待着好多了。

陈女士爱逛的西湖公园,原名韩家湖,是湘江水系在长沙面积较大的湖泊之一,因明初洪武年间韩姓在此置业而得名。当时湖堤破败,当地人韩炳幸重修湖堤,使“杨柳亭嘉荫蓊然,行旅称便”。民国初年,教育家胡文典在此创办咸嘉小学,韩家湖遂改称咸嘉湖。后来慢慢地变成了岳麓渔场,再后来,经过数年建设,在2014年正式以西湖公园的面貌呈现在市民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湖公园,小女孩望着湖面的水鸭出神。图/记者谢长贵

湖南省风景园林学会秘书长陈琼琳在接受我们采访时专门提到“公园20分钟效应”。这是自然空间予以人类身心不可替代的疗愈能力。研究证明,公园自然生境可以快速缓解人的身心压力,高浓度的氧环境让大脑的思维更加活跃。除了像陈女士这样的散步一族,跑步爱好者们也云集在公园。尤其像橘子洲公园、月湖公园、西湖公园、后湖公园这类地势平坦开阔、动线舒展的公园,简直是跑步者的天堂。

公园在城市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静谧场境,它因此平衡了快节奏现代化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

陈琼琳认为长沙这些年大力推进的“口袋公园”建设很有意义,这些微小型的社区化公园,可以让人们在15分钟的路程内,与自然亲密接触。近年来,长沙已新建口袋公园数百个,进一步拓展了城市绿色健康生活空间。接下来,长沙还将持续推进大型市民公园服务功能提升,加大力度推动城市公园绿地开放共享,并配合老旧街巷“两清两建”,建成更多“小而精”“精而美”的口袋公园。

城市自然探秘者的乐土

公园是被人类规划的自然生境,在城市中营造出的生命场所。

早期的人们,在公园多是观赏风景,而今天,随着博物知识的普及,公园正日益成为自然观察爱好者的胜地。几乎每个温度适合的工作日中午,在东风路上班的左女士和她的观鸟小伙伴们都会出现在烈士公园的几个区域。甚至不需要约定,通常就会在观鸟的路上碰到熟人,每个人手里都持有一挺“长焦大炮”。发现新品种的鸟类,是他们最值得炫耀的乐事。这样的快乐,绝不仅限于年轻人,退休的老人其实才是观鸟的主体。他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更为奢华的摄影装备,甚至有人从外地特意跑来这里观鸟。

烈士公园在漫长的成长周期内,自然生境正变得更加多样性,更加野性,由此成为城市北区最佳的观鸟地点。据左女士说,这里除了常见的灰喜鹊、白头鹎、鸊鷉、八哥、乌鸫、鹊鸲、黑尾蜡嘴雀之外,还能见到一些少见品种,如棕腹大仙鹟、宝兴歌鸫、斑头鸺鹠……

与左女士不同,在烈士公园东门附近一家民营公司上班的孙先生,则更喜欢观察公园的植物和鱼类。他记得公园内每一种植物的花期。从三月的早樱,到四月底开放的大花溲疏、苦楝、白杜、木绣球,再到六月初的海滨木槿,每年的这三个月,他几乎每天中午都要利用休息时间在烈士公园晃悠,生怕错过了任何一种植物的花期。他们的观察活动,往往会引发游客们的极大兴趣。这个过程中,不断有人向他们询问这些植物的名字。

近几年,郊野公园的兴起,也让自然观察者们找到了新的阵地。

比烈士公园更野的,是长沙的那些郊野公园。譬如岳麓山以西的桃花岭公园。湖南自然圈里的著名观鸟爱好者叶子就经常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爬上桃花岭最高的山脊观鸟。猛禽是他们的最爱。这里空间开阔,是猛禽的绝佳观察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桃花岭公园山脊线上,鸟友们正在观测猛禽。图/记者常立军

桃花岭是充分保留了野性的公园。除了部分必要设施,山体原本的生态环境基本未有任何扰动。这里的山地植被,甚至比岳麓山更丰富。春天时,我们在这里寻觅到冬青、白花龙、白檀这些平时在城市公园里几乎不太见到的野生植物。秋天这里则是各种野生柿子的世界。临近冬季时,满树的柿子挂在叶子落光的树上,在初冬的阳光中极为美好。这里还是长沙假日人群的缓冲区,旅游高峰时节,长沙人往往会把岳麓山和橘子洲让给外地游客,自己与朋友或家人去往人少的桃花岭,感受季节变换时山野的灵动。

攻略

人像摄影、林景人像

春秋两季烈士公园的水杉大道、烈士公园北门的银杏林、岳麓山公园的万景园一线、洋湖湿地公园的杨树林

花景人像

洋湖湿地公园的秋季芦苇荡、洋湖三期的花海

水景人像

尖山湖公园的水景、西湖公园的湖边、麓谷公园的湖边、桃花岭公园的湖边、梅溪湖公园的湖边、橘子洲公园的岸线

自然观察

洋湖公园的湿地及科普馆、烈士公园观鸟、桃花岭公园观察本土植物及猛禽、岳麓山观鸟、后湖公园观察水鸟、湘府文化公园观察湿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湖,翠鸟。图/杨宝营

赏花

沙湾公园和橘子洲公园的梅花、望月公园、湖南省植物园和晓园公园的樱花、岳麓山万景园的蔷薇

文化遗址探访

岳麓山公园的烈士墓和寺庙宫观等传统建筑、烈士公园的烈士塔及附属建筑、天心阁公园的天心阁、望月公园的汉王陵。

休闲露营方向

松雅湖湿地公园、西湖公园、南郊公园、圭塘河风光带公园

潇湘晨报记者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