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被后人称其散文是“明文第一”,但却八次科举失败,还被当时的文坛领袖怒怼。

他靠着三句情话名传青史,但却被后来的人吐槽是营销出来的虚假人设。

他的一生平凡惨淡,却是无数文人的偶像,海内外学者文士都恭敬的称他为“震川先生”,他还被称为明代的欧阳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就是写下千古名篇《项脊轩志》的归有光

归有光于明武宗正德元年,也就是1507年出生在苏州府,归有光的家庭原本算的上优渥,但他还没出生的时候家道就已经中落了。

在他8岁的时候母亲更是撒手人寰,离开了人世,而他的父亲也仅仅是个贫穷的读书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年幼的归有光就仿佛是这个家里的光,在他9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动手写文章了。

十几岁更是被人评价为“已慨然有志古人”,之后的归有光也十分的争气,在20岁的时候考试考了个第一名,因此成了苏州府学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在这一年,归有光遭遇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滑铁卢。在当时,无论是他的老师,还是他的同窗,都认为他的才华已经有了状元之才,就连归有光本人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是,归有光前往南京参加的乡试,现实却狠狠给了他一个耳光,他落榜了。

在他落榜之后,他的同窗都来安慰他,说这只是一次意外的事件,等下次的乡试,他肯定会高中,归有光也是这么认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仅下次,还有下下次,甚至就连下下下次归有光都没有高中,接连五次不中,归有光的心态也发生了一点变化。

在这段时间里,归有光潜心学习,之后参加了第六次的乡试,这次和以往不同,他终于中了,还是以乡试第二名的成绩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次的成功给了归有光很大的信心,于是在同年冬天,归有光就驱车北上,前往京城准备第二年的会试。

原本的归有光信心满满,但是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次他依然是名落孙山。

会试落榜之后,归有光就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开始自己的教书生涯,他一边读书应试,一边给学士讲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因为归有光的名气,很快就吸引来了许多学生,但是归有光本身就不是什么有钱人,基本全靠妻子处理农田维持生计。

尽管如此,他的妻子王氏却从来没有对归有光有过丝毫的怨言,只是默默的为家庭付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有光名传海内外之后,当时的大才子徐渭都来拜访,对归有光的文章赞不绝口

尽管文章越来越出名,但是归有光的科举之路还是十分的艰难,三年一次的会试,归有光就参加了8次。

在这期间,归有光失去了自己的长子,隔了一年又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妻子王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归有光屡试不中是有原因的,明朝当时的科举,舞弊之风盛行,一个人想要高中,就必须得有大官僚或者大儒的提携

但是归有光对这种事情却是深恶痛绝,乡试的时候就有一位儒学大家对归有光十分的欣赏,于是他暗示归有光可以来找他提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有光听懂了他的暗示,但却对这种事情嗤之以鼻,根本不愿意前去拜访。

之后归有光还有一次更好的机会,当时皇帝身边有个权势滔天的宦官十分的欣赏归有光,还让自己的侄子拜归有光为师

之后这名宦官数次暗示归有光只要愿意进京拜访,立刻就可以高中,但是归有光宁可守着穷苦,也不愿意低下自己高傲的头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归有光这种宁死不屈的性格,不仅表现在科举之上,还表现在文学领域上。

当时明朝文坛弥漫着一股模仿古人的风气,当时的文坛统领都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在这场愈演愈烈的反古运动中,归有光就是敢于反抗主流的文学斗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文坛领袖王世贞是归有光的同乡,但是在22岁就已经进士及第,之后更是官运亨通步步高升,一路到了南京刑部尚书

而当时的归有光虽然在文坛有一点名气,但终究是个屡试不第的老举子,归有光这样的地位,敢于批判文坛领袖王世贞,在旁人眼中简直是失了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归有光管不了那么多,他在批判王世贞的文章中,言辞十分的激烈,直接说王世贞就是“妄庸巨子”。

而王世贞也愤怒回怼,说:“妄诚有之,庸则未敢闻命”

然而王世贞在晚年的时候却完全改变了对归有光的看法,他认为归有光的文章虽然不经过雕琢,但却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已经超越了古代的名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归有光尽管八次会试不中,但他仍然没有放弃,于是在1565年,他前往京城参加了第九次的会试。

或许是上天怜悯,这次归有光终于中了,尽管是个三甲进士,但也算是光耀门楣了。

虽然这时候的归有光已经60岁了,但他还是想着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因为归有光三甲进士的出身,他只能前往偏远地区当一名知县,他去的地方叫做长兴县。

当时的长兴可以说是民不聊生,当地的豪绅和官府勾结为非作歹。

归有光上任之后,兴办学校、整顿吏治、平反冤案,但是也正因如此得罪了当地的豪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解决归有光,这些豪绅联合起来,贿赂了归有光的上级,直接把他调任到了顺德府担任通判。

虽然这次调任名义上是升迁,但事实上却是被贬,因为归有光担任的职位是负责管理当地的马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愤怒之下的归有光曾经两次上书辞官,但都因为被上级扣押而没有传达到朝廷。

到了1570年,归有光到京城朝贺万寿节,而受到当时的大学士的推荐,归有光升任了南京太仆寺的寺丞。

后来他又被当朝首辅李春芳看中,把他留在了内阁,负责撰写《世宗实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归有光仅仅在职一年,就身染重病离开了人世,终年66岁

归有光晚年的时候仕途才渐渐通达,但是他他却没有时间来为这个国家继续做事了。

相对于仕途上的不顺,归有光在文学上取得的成就更令人感叹。

他的散文即事抒情,真切感人,不依靠华丽的辞藻,却十分的打动人心,正因如此,他也被当时的人称为“今之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