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历史上曾有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而今,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上,是不是要发生房吃人了?

近期,安徽、江苏、湖北一些县市,出台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措施,引发舆论热议。听起来很新鲜,可实际上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出台过类似的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措出台的背后,是各地方在考虑如何去库存。有一种说法是,近30年全国盖的住宅楼,不要说全部中国人,就是再加上全世界的人,人均分一套也绰绰有余。

这么多的房子空置着,可不就是要虎视眈眈想吃人。毕竟各地盖房子,想的都是如何卖出去,而不是让它矗立着当西洋景看的。

先来看安徽,具体出台举措是凤阳县。20日当地发布一项通知,对于放弃农村宅基地的农民,一户补贴5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个出台措施的是江苏南通,本地农民如果进城买房,按照房价1.5%的金额给予奖励。如果农民放弃乡下的宅基地,将再进行补贴。不过具体的补贴金额是多少,并没有给出。

最后一个是湖北鄂州,当地在4月份就发布了相关通知,农民如果放弃宅基地进城购房,按照宅基地的面积给予补贴。同样,鄂州也没有公布每平米具体补贴多少。

除了上述三地之外,去年以及前年,吉林和其他的一些省市,也出台过鼓励农民进城买房的措施。不过,此前各地出台的措施,跟眼下新推出的举措有一定区别。

之前各地的政策,主要是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并没有强调退还宅基地。而近期三个地方出台的政策,都提到了退还宅基地,并且将相关补贴跟宅基地直接挂钩。

这样一来在农民的理解中,事情的性质就悄然发生了变化。有人已经担心,未来相关的政策,会不会演变成要农民强制退还宅基地。

就目前的情况看,强制的可能性并不大。因为从人口总量来看,农村地区的人口规模,占全部总人口的一半左右,一旦真的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将会动摇社会广泛稳定的根本。

还有一点,各地区的相关政策是不统一的,不同地区按照本地实际的情况制定措施,这就不会出现强制性和一致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还在10年前,有人就曾担心过,农村土地的流转可能会出现强制性,农民逐渐丧失对土地的持有权,资本会逐步侵蚀农民的权益。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虽然不少农民都把土地租赁出去了,但持有权丧失的情况似乎并没有出现。

以上三点似乎都能说明,各地只会采取鼓励性的措施,让农民逐步放弃宅基地,而不太可能强制性的把农民往城里驱赶。

至于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眼下其实是一个相对混沌的时期。因为,各地的政策是鼓励性而非强制性的,然而政策出台后的舆论,往往是质疑声和反对声居多。

很多人都认为,农民千万不应放弃宅基地,城市无根,在没有收入和稳定职业的前提下,农民进了城不但会坐吃山空,而且因为买房还会背上沉重的债务。

相比之下,农村则是农民最后的退守防线,哪怕城里没有了打工赚钱的生计,回农村种地也不至于饿死。

也正是这种声音,抵消了鼓励政策的初衷。换言之,相关措施出台后基本上没有任何成效。而且从现实情况看,各地还没有发生农民大规模放弃宅基地进城买房的事。

各地为何要出台鼓励政策,就是为了要去库存,一旦这本质的目的达不到,农民又从根本上反对,下一步会不会出台强制性的举措,那可就不得而知了。

正因为如此,眼下是一个混沌期,即人们并不知道未来政策的具体走向是什么。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英国的圈地运动,因为持续时间达几百年,政策就曾出现过多次反复。

彼时,英国农村大量的土地经过了重新确权,农民原本的土地,被以各种方式收走,失地的农民只能被迫进城谋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当时的英国正处在工业革命前夕,新兴产业比如纺织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失地进城的农民,转化成为工厂工人,填补了这个空白。

因为这种情况,后世甚至将英国的圈地,说成是政府故意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让农民转变成城市工人。

这种看法不能说没有根据,但也不太准确。因为有资料也显示,彼时英国圈地的规模并不大,而且正值黑死病肆虐之后,英国各地人口锐减,农村大量的荒地都是无主的,重新确权,并非是从农民手里抢地。

除此之外,长达几百年的进程中,英国政府围绕圈地,相关政策出现过反复变化。再加上时间夸大很大,农民的土地究竟是怎么失去的,现在都无法详细考证了。

但是,英国历史上圈地运动,又确实能成为当下对比的坐标。

目前,各地房地产去库存非常急迫,当某项政策无法推进的时候,谁都不能保证接下来会出现强制性的措施。

至于原因,是因为大量年轻的农村人已经进城,农村的空心化和老龄化越发突出。在农村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各地对于农村的土地,势必要进行整合。而这种情况,又正好重叠了去库存的压力。

一旦鼓励性的举措长期无效,随着情况越发不可逆转,保不齐有的地方就会出台强制性的措施。

何况,整个进程本身又是长期性的,未来假设有强制性的措施,也可能会发生改变而出现自愿性的措施。甚至于在自愿和强制之间,政策可能会反复发生改变。

这并不是不会发生,只要将时间拉的足够长,各地反复的政策,就有可能会出台。

也就是说,农民即便现在能反对,但不见得未来的反对会有成效。如果将来真有某种强制性的政策出现,能够抵制政策的农民,一定是寥寥无几的。

而现在的农民面对政策能不为所动,正是因为是鼓励性而非强制啊。可谁又能保证,接下来不会发生转变呢?尤其是在房子越来越卖不出去后,政策的突然性和未知性,也会随之变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此一来,在老龄化,农村人口流失等多种情况的裹挟下,农民手里那点土地能不能守得住,还真就成了最大的未知数。

所以说,那些进城生活但户口还在乡下的年轻人,确实应该好好看看自家的土地,看看未来该如何掌控它了。

因为有些政策一旦出现就是不可逆的,持续推动的情况下,即便你再反对,将时间线拉到足够长,政策也最终会促使性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