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人均抑郁。

有句很流行的话,叫中国人好像和快乐有仇;

表面看起来,这只是一句调侃,实际细思极恐;

你放眼望去,你身边有几个快乐的人,大街上你能看到几个兴高采烈的,或是拥有温和舒展气质的面孔。

不仅几乎没有,很多人表现出来的是戾气满满,忧心忡忡,萎靡不振,仿佛永远在追赶着什么,又一直在遭受着什么,又焦虑烦躁着什么。

有一个不怎么乐观的现象,就是如今抑郁的学生群体很多,从小学生到大学生,可以说抑郁个遍;

前些日子,有一条“中小学生在厕所搞社交”的话题冲上了热搜;

原因就在于,学生们下课的活动空间受限,不得不在可以自由放松的空间——厕所,去和同学们闲谈交流,暂时放下紧绷的神经,远离别人的约束和管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生呢,抑郁的情况也不少;

远离家乡的孤独感,初入一个半社会半校园群体的不适感,学习内容比较枯燥又不明前景的专业,沟通费劲难以相处的室友,暧昧却伤人的校园恋情,同学之间潜在的竞争和冷漠,算计和攀比,对未来的迷茫;

这种没走出象牙塔,却感受到无形压力的环境,想施展却找不到发力点的困苦,足以成为抑郁情绪的温床。

职场人就更不用提了,35岁的“优化危机”,吃不下领导和老板画的油腻大饼,同事间的明争暗斗,行业的下行压力,岗位的缩减,工资收入的波动和不稳定,背负的房贷,孩子的教育和老人的养老,自己的亚健康问题。

可以说,中年人,正好在社会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的社会身份越多,责任就越重,压力就越大,也越容易抑郁;

实在是因为‘能力有限’,无法匹配正常人的生活,而一些传统观念,又要求他们独自咽下苦水,成为一个不能有情绪,不能散播负能量的大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老年人就能“置身事外”了吗?

并不是!

一个家庭里,如果孩子抑郁,子女抑郁,那么,老年人基本是问题最大的那个,只是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的确,父母辈的一些人,经历过手停口停的饥荒岁月,他们骨子里弥漫着对生存压力的恐惧;

也有些老人,因为个人遭遇问题和大环境问题,出现了心态上的巨大变化,以至于大脑出现了病理性的反应;

他们表面以一个正常人的身份生活,实际就是精神有问题;

例如,有的老人,把孩子好端端的恋爱作黄了,把子女的婚姻作得鸡飞狗跳,强硬干涉孩子的就业选择,经常言语贬损挖苦辱骂孩子,对家人各种隐形控制,说谎卖惨,把家里搞得乌烟瘴气,子女和伴侣都唯恐避之不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中毒”的病态,是可以代代相传的;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一般抑郁的子女或孩子,往往是家里病得最轻的那个。

其实,就是很多中国人,对现实无感;

他们既体会不到活着的那种生命力,那种热情奔放自在和充满希望,也因此感受不到失去和死亡的恐惧,感受不到对生命的敬畏。

太多人越来越沉默,行动和思想,越来越受阻;

与其说是个人心灵有问题,思想有问题,不如找找真正的社会根源。

在我们习以为常的固有文化中,就没有尊重一个人的感受、尊严、权利、意愿的习惯,所以很多人精神上的创伤,其实是被隐匿在了我们的习惯背后;

实际上,真正遭受伤害的人,一边背负着精神压力,一边伪装成理性不添乱的人,只能勉强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这个社会发展得太快,以至于我们都被什么约束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时代的转型中,在社会高速发展的背后,靠提前透支未来30年的方式,已经让很多人幻灭,失去了本来就脆弱的憧憬和斗志。

担心阶层滑落,愤怒又无力于阶层固化,贫富差距明显,还有“拿蛋糕的不均”;

下面已经是一片火海,而上面却还在高高俯视着,无视着一双双绝望的眼睛。

真的,让人们抑郁的一大原因,就是你看起来好像有很多选择,你可以去很多地方,做很多事,但是无论你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有些障碍,都有些要求,都有些束缚,都有些剥夺,都有些刺激和不舒服;

让你觉察出这个环境的畸形和病态,你积压的情绪,从来没有安放的地方;

你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也没有真正的用武之地;

总是错配,或者不配。

久而久之,抑郁情绪就产生了,且容易挥之不去。

这种巨大的不平等,只有靠每个人的觉醒和反抗。

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