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欣是一名高三女生,性格活泼开朗。读书以来,阿欣的成绩一直处于年级前列,在毕业考试前已获得清华大学30分的加分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欣说:我这次模拟考试是进入高中阶段来考得差的。我之前三次模拟考试都是班级前列。

我是那种有焦虑都会放在心里,别人看我估计觉得我蛮轻松的,其实我心里很焦虑。我是那种特别容易受干扰的人,考试的时候,如果难题出现的位置比较早,就像这次考试一样,我整个心态就会垮塌,如果像上几次考试那样,整张卷子做下来,难的题目出现在后面,我自己会做的题目分数就都能拿到,扣的分数都是我自己不会做的,我自己的感觉就很好。我自己做题目的速度是属于中等的,不算快。

我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翻卷子的影响,就会很着急。只要我周围是对我有威胁的同学,我就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一次我和一个也很优异的同学一起去外面参加竞赛,晚上住在宾馆,那个同学就和我说她有多紧张多焦虑,然后那天晚上她睡着了,我整晚都很焦虑,一直没有睡着,考试考得也不是很理想。后来又有一次是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去参加竞赛考试,这个同学参加竞赛就是想体验一下,对分数也没有什么期待的那种,我那天晚上就专心复习,睡得也蛮好,考得也不错。

当我告诉大家我很焦虑的时候,父母、老师同学都会对我说,清华30分的加分都拿到了,我只要随便考考就行。按照常理来说应该是这样的,但是这30分反而让我更加焦虑。从小到大,我都是别人的标杆,我总会想毕业考试我是否依旧是别人的榜样,发挥不正常时别人会怎么说我呢?虽然我爸妈总是跟我说,你这个就是好胜心太强,太要强,做人不要这么强,对自己的要求不要这么高,我也想调整自己啊,但我就是做不到啊!

提到考试焦虑,我们想到的往往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情绪不稳定,不善于与人交往的学生,而一些众人眼里的优异学生,却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们的焦虑情况。似乎好成绩掩盖了一切,其实不然,他们的焦虑程度不一定会比学习差的学生少,甚至更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方面对自己的期望和要求过高,行为上关注细节,不容许任何差错,稍有缺陷,便惴惴不安。比如,这次模拟考试考得不理想,她就开始自我怀疑。本身已经很优异,但总不满意。有成就但没有成就感,成为许多优异学生的问题。另一方面,过分在意,易受干扰。比如考试过程中,阿欣较容易受到周围同学翻卷子声音、抖腿动作以及难题出现位置的干扰。

在从小到大的好学生标签下,阿欣一直很努力,努力成为老师、家长、同学眼中的骄傲。就像她自己说的那样,不仅要优异,还要很优异。她已经习惯了12年的优异了。所以,当她周围是和她水平旗鼓相当的同学时,她会有紧张感,会感觉更焦虑。

一些优异学生在自我认识上存在偏差,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只关注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对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却视而不见。关注负面还表现在经常担心会发生什么不如人意或令人害怕的事,不能容忍自己的失败等方面。按理说,一直生活在别人表扬中的阿欣应该充满自信,其实不然,她的自我评价却主要建立在他人的评价基础上,而且主要是学业方面的评价。所以她总是担心如果毕业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家长、同学以及学弟学妹们会在背后怎么议论她,自己还依旧会是大家心中的标杆吗?

一方面,这些优异学生过于追求结果的特征使得他们总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因而很在意他人的评价。另一方面,他们过分关注负面的特点使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对自己的举止不满意,事后还要反复考虑有什么偏差,使自己很不放松。比如,当她觉得后面男生的一些行为干扰到她时,她并没有及时找他沟通,而是将这些想法放在了心里。

几乎从小到大,阿欣都是那个老师眼中的骄傲,是家长口中的那个“别人家的孩子”。在长期以来的优异学生光环下,她其实生活得很在意、很压抑、很紧张。尽管成绩很好,但总是担心名次会被别人追上,成绩会被别人刷新。表面上似乎不把其他同学放在眼里,然而实际上觉得自己是众矢之的。另一方面,因为从小都是家长、老师眼中的骄傲,阿欣对自己的要求很高,又因为拿到了清华的30分加分,她不仅要进清华,还得是好专业。

我通过场景重建干预,把她近来在学习、考试和生活等方面的烦恼、焦虑等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当阿欣将心里的负面情绪宣泄出来后,我注意到阿欣稍微调整了坐姿,一直放在双腿上的两只手自然地放到了椅子的扶手上。当阿欣感到被接纳、理解和尊重后,似乎更能看清自己了。

我在潜意识状态下找到了阿欣的病理性记忆,她之前坐在一个男生的前面,这个男生的成绩也是非常好的,他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有几次他没有考好,他都哭了。阿欣父母就是散养式的,虽然她知道他们内心对我也是期待很高的。那个男生总是会把他的焦虑传给阿欣,她听了这些话心里就特别烦恼。我对阿欣的病理性记忆进行重组,她意识到焦虑是一种力量,它开始的功能是保护我们,让我们能够达成想做的事情。焦虑太多时,我们就会感觉它有些失控,让我们对它充满恐惧和排斥。我们压抑着它,结果往往是越压抑越焦虑。我引导阿欣面对焦虑时,不是与之抗衡,而是要学会与之共处,重要的是要将焦虑转换成行动,然后思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忆重组干预两个多月后,阿欣顺利地返回了学校,她的焦虑心态已经逐渐平静下来,毕业考试成绩出来了,阿欣发信息告诉我,“刘老师,我考了全省前一百,虽然不是很靠前,但我自己已经很满意了。”我知道她已经开始翻开了自己美好人生的新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