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董鲁皖龙)6月25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一星”元勋、清华校友邓稼先一百周年诞辰。为共同缅怀、致敬英雄,清华大学将向“四字班”本科新生随录取通知书赠送《邓稼先传》,激励清华学子涵养爱国情怀,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期待这“第一份礼物”,在少年们心中播撒下梦想的种子。

《邓稼先传》这本书详细描绘了邓稼先的童年经历、成长故事、学术成就以及为中国核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书中还讲述了邓稼先直至最后去世前,强忍着剧痛,写成对我国核武器发展极为重要的建议书的感人故事。

要读邓稼先就要读他的求学报国、以身许国——17岁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26岁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1958年被秘密任命为中国研制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在荒漠戈壁隐姓埋名28年间,亲身经历核试验32次、指挥15次。

要读他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放射性钚极易被骨髓所吸收,它在人体内的半衰期是200年。1979年的一次氢弹试验中,降落伞没有打开,氢弹从高空直接摔到了地上,邓稼先不顾阻拦向前:“你们进去也没有用,没有必要!”自己却因辐射伤害和极度疲劳早逝。

要读他的“天真”“纯粹”——他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为人随和,很容易和群众打成一片,别人到他那里去开会,就要翻他的衣袋找好烟抽,翻他的抽屉找糖和点心吃。

正如杨振宁口中的邓稼先:“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朴实气质的人。”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在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23位科学家中,有14位曾在清华学习工作过。书中也塑造了王淦昌、钱三强等投身“两弹一星”事业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生动光辉的群像。

今年,以邓稼先为主人公的清华大学原创话剧《马兰花开》也即将迎来第100场公演。

6月,是马兰花盛开的季节,每年此时,一株株小小的“马兰花”满怀激情与梦想,响应祖国号召,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

作者:董鲁皖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