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雪域高原野营演练

李联宽

那年盛夏,内地骄阳似火,酷暑难傲,人们穿着短袖短裤,吹着空调度夏,而雪域高原却是另外一番景象,一片冰雪世界,许多地方终年积雪不化,高寒缺氧,风吹石头跑,四季穿棉袄。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全面检验官兵实战能力,西藏日喀则军分区组织官兵进行了一次野营演练。此次演练紧贴实战化要求,穿插进行紧急集合、快速机动、情况处置等多个科目演练,参加演练的场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是1993年7月初,部队按照《训练大纲》要求,分区经过精心筹划,制定野营演练计划,成立了领导小组,确保演练顺利进行,多次召开协调会,进一步明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演练当天,除值班人员外,分区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技术保障部、分区直属分队、陆军第八医院官兵参加。根据各自担负的职责和任务,分成多个小组,早上7点半,官兵们听到紧急集合号后,背着背包挎包水壶枪支弹药,携带相关资料和书写的纸张等物品,迅速跑到分区大礼堂门口操场集结,负责演练的分区参谋长清点人员后,向分区副司令员报告了参演人数,分区司令员王炳文进行了演练前思想动员,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充分发扬“老西藏精神”,一切为打赢进行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官兵能力,磨砺官兵意志,检验部队战斗力。希望大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团结协作,圆满完成演练任务。

动员大会结束后,只听见演练指挥长发出演练开始命令后,全体官兵振奋精神,斗志昂扬,按照指定地点出发。官兵们背着行装,沿着山路行军10多公里,穿越一个又一个村庄,翻过绵延山岭,趟过两条河。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得脸上十分疼痛,狂风不停的吹,风沙吹到身上全是灰尘,眼睛都睁不开。虽然是夏季,在过河时,河水仍是冰冷刺骨,官兵们快速通过。在雪域高原每走一步比内地付出的体能要多好几倍,而且是部队急行军,全副武装,必须按时到达指定地点,付出的体能更多。一些年龄较大,体力差的官兵,行军更加吃力。特别是陆军第八医院的女医生护士们,她们身背药箱和急救的战地用品,行军十分吃力。在行军途中,许多官兵脚打起血泡,肩膀磨起老茧。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啃口干粮,但没有任何人叫苦叫累,仍坚持行军。大家认为,这是一次锻炼人难得的好机会,再苦再累都不怕,一定要光荣完成任务。

在演练中,设置多个科目,检验部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前方发现黄色烟雾!”行军途中,便突发情况,司令部门立即组织官兵快速穿戴防毒面具,官兵们临危不乱,迅速通过染毒地段。在休息时,政治部门做好演练中官兵的思想工作,印发战地简报,对行军途中表现好的官兵进行表扬奖励,激励斗志,鼓舞士气。接到演练命令后,后勤部门及时组织车辆装运战备物资。为保障部队生活用油,2台油罐车跟随部队走。每台车辆都配有修理工。突然,两台运送弹药的车辆出现故障,无法行驶。时间就是胜利,如果不能马上将车修好,将会影响战斗,后果不堪设想,修车的战士用熟练的技术四五分钟就修好了,这是演练设置一项如何快速修车的科目。在部队开进途中,遭受“敌机”轰炸,有多名官兵受伤,陆军第八医院火速搭建抢救点,医务人员立即对受伤官兵进行包扎。有一名战士颅脑受伤严重,处于昏迷状态,急需手术,不然就有生命危险,陆军第八医院成立抢救小组,院长任组长,2名外科专家和2名护士组成。经过两个多小时手术,医生们精湛的技术,成功抢救回了战士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艰苦长途行军,当天下午5点40多分,参演官兵达到了指定地点,部队要在野外住宿一晚上,官兵们及时搭建帐篷,狂风吹得哗哗的响,官兵们将帐篷周围用4根绳子拴在钢钎上,用铁锤把钢钎牢牢扎在地下,防止大风把帐篷吹倒。野外生火煮饭,遇到大风难度大,是考验后勤炊事人员。为了好生火,防止大风将沙子吹到锅里,炊事人员搭建帐篷,用石子镐挖土架设灶,很快就把灶架设好了。1个多小时后,官兵吃到了香喷喷的饭菜。

政治跟着任务走,生命线就延伸到现场去。长距离徒步行军不只是对身体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磨练。“战场动员是鼓舞士气的有效方法,也是各级政治机关的必备本领。”政治部紧贴行军进程,实时开展宣传鼓动。晚饭后,组织部队开展歌咏比赛,看谁唱得好,歌声洪亮,优美动听,经过1个多小时激烈比赛,最后陆军第八医院获得第一名,分区特务连第二名,政治部第三名,分区为获奖单位颁发了奖状。

晚上,分区演练指挥部召开会议,认真总结经验,找出演练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官兵们一天的行军,身体有些疲劳,深夜两点多钟,早已熟睡,进入甜蜜的梦乡。突然,站岗的战士发现不远处有“敌情”,向值班的领导报告后,马上发出“嘟、嘟、嘟”紧急集合的哨声,大家立即翻身起床穿好衣服,带上行装,跑步到达集结点。指挥长果断处置,派出参加过中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侦察科长带领分区特务连官兵阻击“敌人”,经过20多分钟激烈战斗,全部歼灭“敌人”。这也是演练的又一项科目,再次检验官兵战备观念,这充分说明官兵们警提性高,作战勇猛,能够灵活处置各种突发事件能力。

第二天上午,参演官兵沿着另外一条战备公路返回。分区对这次演练中组织能力强,协同作战好,完成任务出色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奖励。给予两个单位嘉奖,3个单位通报表扬,分别给予3名官兵记三等功一次,24名官兵受到嘉奖。

虽然演练过去30多年,每当战友们谈起这次演练激动不已,大家都说:“参加演练的单位多,人员分散,时间短,演练科目多,长途行军,还要在野外露营,大家紧密团结协作,弘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战友们处置一个又一个敌情,确是磨砺部队,极大提高了部队战斗力,意义非常重大,真正体验一次贴进实战训练科目,感到今生参加演练自豪和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插图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李联宽:笔名高原,曾在西藏高原部队和四川省军区部队服役,当兵20多年,长期从事军队宣传工作,先后采写《乃堆拉之歌》《五百里云和月》《在喜马拉雅南麓》《同在国门下》《雪莲,在喜马拉雅盛开》《战斗在“地球第三极”》等文学作品、及新闻稿件2000多篇,分别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旗报》《西南民兵》《西藏日报》等报刊杂志采用,多篇稿件获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李联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