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中国第一次向中东地区派出了一支有182人维和部队。这支部队主要部署在黎巴嫩的南部,靠近边界的位置,维和工兵营的战士们,要在这里执行为期三个月的维和任务。其中许多战士还没有经历过真实的战火洗礼,最小的战士才20岁,脸上还写满了稚嫩,但这并不能妨碍他们在此处大展身手。

7月12号的早上依旧平静,黎巴嫩南部刚刚经历过战火不久,打打停停,现在正是难得平静的时候,然而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着动荡的暗流。维和工兵营的战士们很早就起来了,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联黎司令部下达的修建一个紧急转运直升机坪的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玛超一听这个情况,立即借来电话,打回了营里报告,让大家早做准备。罗富强放下电话后,思考起来,按理说边境交火,司令部应该会第一时间向各个维和部队下达红色警戒的通报,可是现在并没有命令。

罗富强拿起电话,迅速打给了在司令部的常驻联络官罗太,结果得到的回复是一切正常,这就让罗富强有些疑惑了,两个来自司令部的电话,反应的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况,这该怎么办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唐骏看着统计数据,从早上九点,一直到晚上十点,营区周围三公里的范围内,前后遭到了轰炸和炮击共54发,离营区最近的只有五百米。

这次双方的冲突事先没有任何的预兆,猝不及防的战火,也着实让一些年轻的战士一惊。好在他们有心理准备,丝毫没有慌张,一丝不苟地坚守在岗位上。

凌晨三点,罗富强还在走访各个岗哨,他判断这场冲突一时半会恐怕不会结束,更加让他挂念的是,第一次轻声经历战火洗礼后的战士们,状态是怎么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