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为何难以持续,转而选择攻击黎巴嫩的具体原因是什么?此举背后的战略考量包括哪些因素?维和部队“亚历山大”是如何介入这一新的冲突局势的?这种转变对地区的安全和政治平衡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这年头,国际新闻就像一部连续剧,情节跌宕起伏,让人目不暇接。这不,最近中东地区又上演了一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戏。继加沙地带的战火之后,以色列又将矛头指向了黎巴嫩,这其中的原因,可谓错综复杂,耐人寻味。

我们要知道,以色列这次“转战”黎巴嫩,其实是“迫于无奈”。最近,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可谓是“骑虎难下”。一方面,巴勒斯坦抵抗组织哈马斯的战斗力不容小觑,让以色列军队吃尽了苦头;另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谴责声也越来越大,尤其是美国和联合国,更是接连施压,要求以色列停火。内忧外患之下,以色列政府也开始感到压力山大。

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就不得不寻找新的“突破口”,而黎巴嫩,就成了他眼中“转移矛盾”的最佳目标。当然,选择黎巴嫩,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巴嫩真主党一直是以色列的“心头大患”。这个什叶派武装组织,不仅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还与伊朗关系密切,被以色列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长期以来,以色列一直想找机会削弱真主党,这次正好可以“顺水推舟”,借机发难。

内塔尼亚胡政府正面临着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以色列国内,对加沙军事行动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甚至连一些右翼政党也开始批评内塔尼亚胡“优柔寡断”。为了转移国内矛盾,稳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内塔尼亚胡急需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而相对于“难啃的骨头”哈马斯,真主党似乎更容易“拿捏”。

我们也不能忽视美国因素的影响。美国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一向在中东地区扮演着“幕后推手”的角色。近年来,随着美国战略重心向亚太转移,以及国内财政压力的不断增大,美国对以色列的援助力度有所下降,这也让以色列感到“靠山不稳”。为了讨好美国,争取更多支持,以色列也需要在中东地区“有所作为”,而打击真主党,无疑是向美国示好的最佳方式。

这厢,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上的气氛,已经紧张得像拉满了弦的弓。以色列这头,可不是光说不练的“嘴把式”,人家可是有备而来,摩拳擦掌,就等着一声令下,大干一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以色列军方已经放出话来,说攻打黎巴嫩的作战计划已经获得了批准,就等着“老板”一声令下,就能开动了。您瞧,以色列这办事效率,还真是雷厉风行,一点都不拖泥带水。

当然,打仗可不是儿戏,得讲究个“师出有名”。这不,以色列北方司令部司令戈尔丁和行动局局长巴西乌克这两位“大人物”,最近就频频出现在媒体面前,一会儿分析黎巴嫩真主党的“威胁”,一会儿评估以色列军队的“实力”,说得那叫一个头头是道,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在做学术报告呢。

不过,话说回来,以色列军队可不是吃素的。这些年来,以色列军队那是“身经百战”,实战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精良,在中东地区那可是“数一数二”的强悍力量。这不,为了这次行动,以色列前线部队早就进入了战备状态,各种先进武器装备也已经部署到位,就等着一声令下,给真主党来个“迎头痛击”。

至于具体的作战计划,那可是“最高机密”,外界自然是不得而知。不过,从以色列外长卡最近的表态来看,以色列这次可不是闹着玩的。这位“鹰派”人物可是放出狠话了,说以色列已经做好了“全面战争”的准备,要给真主党一个“终难忘”的教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虽然军事实力强悍,但想要在黎巴嫩这块土地上“撒野”,恐怕也没那么容易。要知道,黎巴嫩真主党可不是什么“软柿子”,真要动起手来,以色列能不能讨到便宜,还真不好说。

先说说真主党这支武装力量。这些年来,真主党可不是光顾着“喊口号”,人家可是实打实地发展壮大起来了。论武器装备,真主党那可是“鸟枪换炮”,不仅有各种轻重武器,甚至还有导弹,那可不是闹着玩的。论人员数量,真主党更是“兵强马壮”,据说有几万人的队伍,而且个个都是“久经沙场”的老兵,战斗力不容小觑。

更重要的是,真主党在黎巴嫩可是有“主场优势”。黎巴嫩地形复杂,山区众多,真主党依托有利地形,搞起了“游击战”,神出鬼没,来无影去无踪,让以色列军队很是头疼。

所以说,以色列如果真的要对黎巴嫩动手,那可得做好“打硬仗”的准备。真主党的抵抗可不是闹着玩的,以色列军队想要速战速决,恐怕是“痴人说梦”。一个搞不好,就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到时候,以色列国内的压力,国际社会的谴责,都会排山倒海般地涌来,够以色列喝一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可怕的是,黎巴嫩局势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不小心,就会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要知道,在阿拉伯世界,可是有不少国家都对以色列“恨之入骨”。万一以色列和黎巴嫩真打起来了,其他阿拉伯国家会不会袖手旁观?会不会趁机介入?这些都是以色列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眼看着以色列和黎巴嫩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时候,就轮到“国际维和部队”这支“消防队”出场了。只是,这支“消防队”能不能成功灭火,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先来认识一下这支“消防队”——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简称“联黎部队”。顾名思义,人家可是联合国授权,专门跑到黎巴嫩来“维持和平”的。这支部队人数不少,有一万多人,来自四十多个国家,可谓是“八国联军”的翻版。

不过,您可别以为这支“维和部队”真是来“打仗”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监督停火”、“隔离冲突双方”,说白了,就是当“和事佬”。当然,真要是遇到什么“突发情况”,他们也得出手“维持秩序”,保护平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题是,以色列要是铁了心要动手,这支“维和部队”能起多大作用,还真不好说。毕竟,以色列军队那可是“狼”,真主党武装也不是“善茬”,这两边打起来, “维和部队”夹在中间, 弄不好就会变成“夹心饼干”,里外不是人。

更何况,“联黎部队”想要有所作为,还得看“老板”——联合国的脸色。联合国要是授权他们“强力介入”,那还好说;要是只让他们“保持中立”,那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干不了什么实事。

当然,说到“国际反应”,那就不得不提“带头大哥”——美国的态度了。美国要是支持以色列,那“联黎部队”就只能“靠边站”;美国要是想“息事宁人”,那“联黎部队”还能发挥点作用。

“联黎部队”这支“消防队”想要成功灭火,难度可不小。这一切,还得看各方势力的博弈,以及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