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是人吃的」,常被用来描述学校食堂一些难吃的东西;但放眼望去,人类真不吃的东西,很多动物一般更没法吃,吃了甚至要命。

毕竟,如果它们知道这些「恐怖直立猿」一天到晚都在吃什么玩意,恐怕也会吓得直摇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成为甜滋滋的糖果之前,巧克力曾经被初接触的欧洲人叫做「猪喝的苦饮料」(?);即使在可可豆发源的中南美洲,词源翻译过来也是「苦水」

玛雅人会把烤好的可可豆磨成粉,混合水、辣椒、玉米粉后,把这种混合物在锅里来回倒,直到起泡,而且一般趁热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兹特克妇女在倒巧克力(这也太…………长了吧)

巧克力(可可豆)在拉美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当时的人们相信,可可豆拥有神奇甚至神圣的功效,因此常用在最神圣的出生、婚姻和死亡仪式上。

而在阿兹特克时期,甚至只有王室、贵族、长途商人、士兵,才能享用巧克力;一般平民、穷人喝到巧克力的时候,通常都没什么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还有很多拉美国家喝这种巧克力|图源 mexicolore

《巧克力鉴赏家》(The Chocolate Connoisseur)这本书就提到,在阿兹特克祭祀中,如果受害者在临死前感到过于难过、不愿意参加舞蹈仪式(?不然呢= =),就会得到一葫芦巧克力(还沾有之前受害者的血),来让他们「高兴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mexicolore

但就是这种现在随处可见的「肥宅快乐餐」,却让不少动物高兴不起来,原因是——吃了就得挂。

像家里养了猫猫狗狗的朋友都知道,巧克力对它们是致命的。

这是因为,巧克力的原料可可豆中,含有丰富的可可碱(Theobromine);这种甲基黄嘌呤类生物碱,具有苦味,还对多种动物都有强烈的神经毒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ude, CC BY-SA 3.0

而一般人类吃巧克力没啥事,主要是因为体重优势。粗略估算,一般 60kg 重的普通人,可能要一次性吃 6kg 左右的巧克力才会致命(?)。

类似的黄嘌呤生物碱,还有咖啡因。咖啡中常见的这种生物碱,能够防止植物被昆虫啃食、同样对一些动物致命,但人类却用它来提神。

顺带一提,可可树的学名 Theobroma Cacao,意思是「神的食物」——对这些动物来说,没事就把巧克力当零嘴的人类,也算是一种「猿神」(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wo Soyjaks meme,图源国内网友

而在拉美版热巧克力里,和可可粉结伴出现的辣椒,在普通哺乳动物里,也是见到就摇头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许多普通的哺乳动物来说,恐怖直立猿是一种热爱自虐的可怕动物。

毕竟,辣椒可能也没想到,自己好不容易演化出来、用来筛掉哺乳动物的辣椒素,居然成了人类「自虐」play 的一环。

植物们要想让下一代茁壮成长,通常要让种子既能存活、又能传播得尽可能广;一般在这过程中,动物的帮助必不可少。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辣椒,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动物品尝。但对辣椒来说,鸟好,哺乳动物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lex Popovkin, Bahia, Brazil, CC BY 2.0

这也许是因为,一般的哺乳动物,移动距离通常不会太远;而吃饭喜欢咀嚼的它们,吃下辣椒果实,还可能嚼碎里面的种子。

至于吃东西爱整个吞的鸟类,吃下辣椒以后嚼不了、种子会随着便便排出体外,还能散布得又远又广。

经过长期的演化,一些辣椒产生了「辣椒素」,也是一种生物碱。虽然不像可可碱一样动不动致命,但吃了以后,辣椒素会和哺乳动物体内的TRPV1等受体蛋白结合,产生灼烧的「痛」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图来源 SOOGIF

由于这种痛觉,一般的哺乳动物吃了辣椒会吐出来,而鸟吃了就没啥问题——这也成了辣椒筛选传播者的门槛,让更多鸟类而非哺乳动物,来帮助播种。

但人类不但专门找辣椒来吃,甚至还有煎炒煮炸各种做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opolon, CC BY-SA 3.0

而让辣椒就算被做成火锅都想不到的是:天生抖 M(bushi)的人类,会释放「内啡肽」来镇痛。

这种物质能让人类获得愉悦感,甚至调节食欲、缓解压力,吃辣反而成了一种「良性自虐」。

这种痛并快乐着的独特体验,也让一些人类爱到不行——阿兹特克统治者蒙特祖马二世,据说每天就要喝加了辣椒的热巧克力「壮阳」(??)。

类似辣椒素的刺激体验,还有让食草动物绕路走的「异硫氰酸烯丙酯」:这种常见于芥菜、萝卜、辣根等植物的有机硫化合物,植物用来自保,而人类却用它来调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Two Soyjaks meme,图源国内网友

人类因为追求刺激而广种辣椒、芥末,阴错阳差为它们推出了不少口味完成了种群繁衍,也算一种「双向奔赴」。但辣椒虽辣,在茄科植物中,只能算是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剧毒专业户,茄科植物(天仙子、曼陀罗、颠茄、莨菪、烟草等),不少都有对动物剧毒的生物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hoToria, CC BY-SA 4.0

虽然青椒还好,但土豆、茄子作为茄科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的糖苷生物碱——茄碱(Solanine)。

和前面提到的物质类似,茄碱是一些茄科植物驱虫自保的物质;而高浓度的茄碱,足以导致哺乳动物死亡。

所以,东北人民常吃的地三鲜,对各种昆虫、和不少哺乳动物来说,就是一道致命毒物(狗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Riverhugger, CC BY-SA 4.0

当然了,玩梗归玩梗,人类摄入茄碱也会中毒。有研究发现,每公斤体重 2 至 5 毫克的茄碱会引起中毒症状;而每公斤体重 3 至 6 毫克的剂量可能会致命。

别名龙葵碱的它,在发芽的土豆、没成熟的番茄/茄子里普遍存在。所以,聪明的人类不会吃发芽的土豆,也会把成熟的蔬菜做熟了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呢,虽然人类这种恐怖直立猿,看起来「百毒不侵」,但不同的人类个体,也有各自的「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一个看似普通的人类,都可能拥有自己不知道的「超能力」。

前面提到,有很多有毒的植物、物质等都有苦味,比如对哺乳动物有神经毒性的可可碱。

而对于早期人类在内的不少哺乳动物来说,「苦=有毒」是写在基因里的警告。

作为只能用生命来「盲吃」的早期人类,苦味敏感度高的,可能就更少吃有毒的食物,存活率相对可能也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图来源 SOOGIF

顺带一提,相对于欧洲、非洲人群来说,亚洲人更容易吃出食物中的苦味,敏感度高的人大约有九成。这或许就是亚洲比欧洲人更多的原因

人类在生存过程中,演化出了约 25 种不同的苦味受体,被称为 TAS2Rs。而 TAS2R38 基因上的多态性位点,和人类的苦味敏感度关系密切。

做过微基因检测的你,也可以点开自己的「苦味敏感度」报告看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同样让一些人苦不堪言的,还有让人类精神棒棒的咖啡。

咖啡因代谢能力弱的人,喝了咖啡/茶以后,就要花更长的时间才能代谢掉;中午喝的咖啡,到睡前还可能让你睡不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就算是看似无害的地三鲜,有些人也不能想吃就吃。

人体内有一种受 BChE 基因调控的丁酰胆碱酯酶(BChE),被认为是一种生物清除剂,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某些有毒物质或毒物的侵害。

有一些人的 BChE 基因携带了遗传变异,会导致 BChE 酶的活性较低;这一类人可能就对茄科植物(土豆、辣椒、茄子、番茄)不耐受或过敏。

这些症状从腹胀、恶心、腹泻,到荨麻疹、皮疹、发痒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这些美味里,为了增添风味加入的一把香菜,含有的醛类等化合物,在成分、气味上,与一些昆虫受到危险时释放的物质类似。

基因里携带了相关突变的一些人,就可能对这类气味更敏感——对他们来说,香菜吃起来有股臭虫、肥皂之类的气味。

这种敏感性,在远古时期或许也可以提高一些人类的存活率(提醒他们别乱吃虫子),但到了现在,主要可能是让一些人不爱吃香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约 15 年前,科学家开始假设,人类对食物中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的耐受,属于一种进化优势。

有科学家认为,由于成熟、过熟的水果会产生乙醇,而这种气味,有助于灵长类动物在热带雨林中找到稀缺的卡路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Gaku Ohashi, Chubu University, Japan, and Wildlife Research Center, Kyoto University, Japan.

2014 年的一项研究还发现,人类和猿类共享一个大约 1000 万年前出现的突变——乙醇脱氢酶 ADH4 的突变,使人类的灵长目祖先对乙醇的代谢,比其他灵长类动物(如猴子)的代谢速度快了 40 倍。

该突变有助于他们分解酒精, 并可能帮助他们吃过熟或发酵的水果。

这种能力,也许能在你的「酒精代谢能力」报告中窥知一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跳转微基因「酒精代谢能力」报告

总的说来,人类能生存繁衍到现在,离不开祖先的各种尝试、以及数不清的机缘巧合,不少都写进了我们每个人的基因中。

而随着基因组学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写在人类基因里的奥秘,也在一一被揭开,其中的冰山一角,浓缩进了你的微基因报告里。

12 大类、750+ 项标准版报告(我们全基因组测序的项目甚至更多)中,揭秘了你的各种「苦味敏感度」「咖啡因代谢能力」等「超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甚至,对于像酒精、烟草等影响健康的因素,我们也有专门的「生活指导」等板块,提醒你注意健康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一份个人专属的微基因报告,不仅是你的「出厂设置」说明书,更是你的「现代健康生存指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