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4日讯(记者 李迪)近几年,基金管理人的“保成立需求”和“战略布局需求”推动了市场上的发起式基金数量迅速增长。2023年,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已超过400只,而今年以来已有160余只发起式基金成立。

业内人士认为,发起式基金要求基金管理人使用特定资金认购,并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因而发行发起式基金也能体现基金管理人的风险共担思想和对未来市场的信心。

但从“外部零认购”频发的现象来看,发起式基金并不能彻底解决基金发行难题,基金产品最终还是要靠稳健业绩和持续营销吸引外部投资者。

基金发行市场趋冷,发起式基金数量大增

根据中国证监会《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发起式基金是指基金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使用公司股东资金、公司固有资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资金认购基金的金额不少于一千万元人民币,且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

由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相对较低,因而在基金发行较为冷淡的时期,许多基金公司会选择更多发行发起式基金。

近几年,基金发行趋冷,发起式基金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同花顺数据显示,2020年,市场上共有228只发起式基金成立。而2021年、2022年、2023年,发起式基金的成立数量分别为321只、351只、404只。截至6月22日,今年以来已至少有169只发起式基金成立。

回顾更长期的历史数据,自2012年首只发起式基金成立以来,市场大幅调整时,发起式基金当年的发行数量往往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长。据国寿安保基金统计,以沪深300指数为例,2015年、2018年和2021年沪深300指数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与此同时,发起式基金当年的发行数量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跃升。2015年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是2014年成立数量的4倍。2018年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同比增长51.63%。2021年发起式基金成立数量是上一年的2倍。

两大原因推动发起式基金发行潮

为何近两年发起式基金数量大幅增长?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管理人希望“保成立”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此外,管理人的战略布局需求也是另一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近两年基金发行市场趋冷,新基金发行难度较高,如果想“保成立”,选择“发起式基金”这一产品类型是有效方式之一。

“发起式基金要求认购新基金的金额不少于1000万元,成立门槛相对普通公募基金较低,这就给了基金公司更多的灵活性。近两年基金发行难度太高,偏股型基金、FOF基金等市场热度较低的品种销售难度更高,因而采取发起式基金的形式更能保证基金成立。”北京一资深公募人士如是说。

部分亏损较多的基金经理在发行基金时,也选择了发起式基金这一形式。以鹏华基金闫思倩为例,5月底,由她担任基金经理的鹏华科技驱动混合发起式开启发售。

另一方面,近两年基金行业格局有变化,ETF等基金类型热度提升,为抓住布局机遇,基金公司也会出于战略布局的考虑,用发起式基金丰富和完善产品线。即使首募时的发行规模相对较小,但只要能尽快成立产品,就更加有望抓住市场机会,并通过后期的持续营销逐渐做大规模。

借力发起式基金低位布局,能否解决基金发行难题?

发起式基金需要股东资金、固有资金、高管或者基金经理等人员的资金认购,体现了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的利益深度绑定。且发起式基金要求上述人员的持有期限不少于三年,若基金管理人选择发行发起式基金,也体现了其对未来市场的信心。

以6月开启发售的银华嘉选平衡混合发起式为例,银华基金认为,该只基金体现出银华基金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对市场中长期投资向好的信心。

国寿安保基金也认为,基金公司发行发起式基金既体现了基金公司及其股东、高管、基金经理等愿意与投资者利益捆绑、风险共担,又能说明基金公司对自身投资能力及未来的市场充满信心。

国寿安保基金还指出,发行时点对于权益类基金产品来说更加重要,基金公司也更倾向于逆势布局。2021-2023年权益类发起式基金进入了发行井喷期,2021年-2023年发行数量占全部权益类发起式基金的70%以上,而这三年恰好是市场估值持续较低之时。从长期来看,发起式基金的发行数量或可以被看作投资者逆势布局的风向标。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发行发起式基金是为投资者传递信心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内部认购的做法对外部投资者的吸引力并不会特别高。现在,“外部零认购”是发起式基金面临的常态,近期成立的发起式基金能否吸引外部资金并通过“三年大考”还需要等待更长的时间才能验证。

上述公募人士也指出,“发起式基金能彰显管理人信心,但无法彻底解决基金发行难题,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者信心不足的问题。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基金,最终还是要靠稳健业绩吸引投资者。”

此外,发起式基金虽然降低了基金成立的门槛,但强化了基金退出机制。发起式基金的基金合同生效三年后,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两亿元,基金合同自动终止。

这意味着,即使成功成立,发起式基金后续还将面临许多运作压力。如果发起式基金在成立后的三年内未能吸引足够的投资者,则可能导致资产规模持续低于规定标准,那么基金可能将面临清盘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