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过百岁生日宴时,你们一定要来参加哦。”近日,主动脉瓣严重狭窄、严重心衰的余奶奶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救治后,在出院时对医护团队高兴地说道。

据悉,这是重医附二院渝中、江南两院区心血管内科陈国柱主任医师、苏立主任医师团队联合麻醉科、超声科、放射科、胸心外科等多学科团队成功为90岁患者余奶奶完成的不开刀的主动脉瓣膜换瓣手术。尽管患者存在超高龄、体重低等不利条件,手术难度极大、风险高,但该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让耄耋老人症状改善非常明显,顺利康复出院,还让她重获“心”生,期待着过百岁生日宴。

找到解决病根的方法

做不开刀换瓣膜手术

余奶奶1年多前还在跳舞、看手机、刷抖音,生活很是幸福。但近一年来她渐渐不愿意跳舞,精神也不大好,晚上睡觉老是坐着睡,躺下就觉得心里累,气喘得厉害。余奶奶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的缘故,也没有太重视。但她的儿子们非常孝顺,端午节前专门带余奶奶来到重医附二院渝中院区心血管内科门诊就诊。接诊的陈国柱主任医师问了余奶奶的病情,用听诊器一听就说:“老人家,您的心脏听着有收缩期杂音,估计主动脉瓣膜,也就是我们人体最重要的一个‘心门’出了问题,所以您觉得累,晚上不能躺平,要坐着睡觉,需要住院进一步检查”。入院后,余奶奶做了心脏超声检查,结果确实像陈国柱主任医师在门诊时所说的那样,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心脏变厚、变大了,心脏功能不好了。

病根找到了,那该怎么治疗呢?现在针对这种“心门”的狭窄问题,除常规药物治疗外,根本治疗方式在于“修复”其重度狭窄的瓣膜。陈国柱主任医师和余奶奶及她的儿子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积极联合相关科室(胸心外科、麻醉科、超声科等)讨论病情及治疗手段。渝中院区心血管内科佘强主任医师说道:“考虑到余奶奶年事已高、心肺功能欠佳,可能很难承受开胸换瓣的创伤,且开胸手术术中以及术后恢复期出现并发症风险也很高。如果老人家自己不愿意开胸,那么治疗方式就只剩下不开刀的微创换瓣治疗或药物保守治疗。因为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做微创换瓣膜手术,所以要仔细的对余奶奶做术前评估,了解不开刀换瓣膜手术所需要的血管条件够不够,人工心脏瓣膜植入尺寸的大小等等”。

余奶奶的儿子们最担心的是微创手术的风险和她是否适合做微创手术。经过细致、全面的术前评估,陈国柱主任医师很肯定地对余奶奶的儿子们说:“老人家能做不开刀换瓣膜手术,打开‘心门’,能够缓解老人家的病痛。”

多学科通力协作

顺利完成高难度挑战

解决了能不能做的问题,下一步陈国柱主任医师和家属最担心的就是应付能否顺利手术、康复出院的挑战了。

6月12日,在精心完成术前准备及麻醉后,由陈国柱主任医师主刀、苏立主任医师、钱俊博士流畅配合,麻醉科、放射科、超声科、胸心外科等多学科通力合作支持下开始手术。陈国柱主任医师先从右腿上开了一个1cm的小口,非常快速地为余奶奶成功完成了人工主动脉瓣的植入术。2个小时后,陈国柱主任医师顾不得更换湿透的手术衣,来到手术室门口告诉正在门前焦急等待的余奶奶的儿子们:“手术获得极大成功,老人家很快就会出手术室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国柱主任医师、苏立主任医师、钱俊博士在麻醉科、超声科的支持下进行手术/图源 重医附二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顺利完成不开刀的人工生物瓣膜置换术/图源 重医附二院

术后余奶奶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没有任何术前担心的各种可能发生的并发症。余奶奶很快就下地活动,精神状态较术前明显变好,气短、心累等症状明显缓解,近日已经康复出院。出院时,陈国柱主任医师率领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专门为余奶奶送上鲜花和祝福,并答应要参加她的百岁生日宴,观看她拍的抖音视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祝贺余奶奶康复出院/图源 重医附二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团队答应余奶奶参加她的百岁生日宴/图源 重医附二院

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为患者提供新的救治方案

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是一种针对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及关闭不全的新型微创介入治疗技术,不需要复杂的开胸方式,只需经腿上或腋下、颈部等地方开个小口(最常用路径为股动脉),将特制的人工生物瓣膜送到人体主动脉瓣的位置,代替原有病变的主动脉瓣,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0多年来,全球已经有超过100万病人获益。2023年,中国大约有3万多位病人接受该项技术的治疗。这项技术为老年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提供了新的救治方案,尤其让那些高龄、合并多种基础疾病不能耐受外科开胸手术的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将继续秉承“以病人需求为中心”初心,在医院多学科团队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探索新技术,为解除患者病痛、维护人民健康砥砺前行!(资讯)

(文/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陈国柱 钱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