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有一家企业,在过去的一年,平均每天能赚1.2亿元,你猜,它是躺平呢还是躺平。都不是,是896工作制。

有人说,制造业的残酷性莫过于:你work hard,他只能work harder,留给自己的路就只有work harder and harder,这句话放在宁德时代身上再贴切不过。否则,在一众二三线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合围下,就会有“一鲸落 万物生”的可能性,龙头老大宁德时代的铁王座也将有被蚕食的危险。

一件事,往深看,能看到自己,也能看到对手。几件事,放一起看,看似毫不关联,实则千丝万缕,互为因果。原本在宁德时代刚刚被曝出“896工作制”时还将信将疑,不过随着另外一则消息爆出,一切看上去非常合理,甚至有恍然大悟的感觉。

6月21日,有媒体曝出消息,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近日在内部会议中提到,将于本月底发布一款新型磷酸铁锂电池,名为“神盾短刀”,将在新款纯电SUV 车型“银河E5参数图片)”上率先搭载。

关键是,该电池由吉利自产自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通过了电池安全测试领域的“珠穆朗玛峰”──针刺测试,并成功挑战了极端强度测试──46吨重卡碾压测试,显示出其出色的安全性能。而吉利的神盾短刀电池在安全性能上同样表现出色,通过了包括针刺试验、海水腐蚀浸泡测试、跌落重击测试以及火烧测试等一系列严苛的测试,展示了其优秀的防护能力。

看起来,车企自产自研,自建产能,让动力电池的江湖座次和局面变得越来越不可预测。

看到这里,再联系“896”,宁德时代是真的急了。

什么是896工作制呢。日前,网络上出现一张疑似宁德时代内部信截图,内容是号召职级JG7以上的员工实行“896”工作制,即早上8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共“奋斗100天”。

“896”的出现,自动触发了辩证机制和防御机制,宁德时代第一时间辩解,打工人集体破防。然而,冷静下来,从“宁王”到“卷王”,也只是一线之隔,背后是动力电池行业的市场出清。

宁德时代当下面临的境况是:

主机厂自研自产势头不减。

产能利用率新低。

被比亚迪步步紧逼(看起来,如今,还得加上吉利等自主车企自产自研的势头和装机量。)

固态电池量产的竞争白热化,可谓前有狼后有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锂电产业进入产能过剩已是行业共识。根据机构对46家主要动力电池供应商规划产能的统计,到2026年,全球动力电池合计产能将达到6730GWh,是实际需求量(2614.6GWh)的2.5倍。

具体到宁德时代,2023年,宁德时代的产能利用率降至70.47%,比2020年疫情时还要低。

从市占率来看,宁德时代的市占率已经从2022年的48.2%下降至2023年的43.1%,下降了5个百分点。今年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17.29 GWh,市占率为43.87%,环比下降0.77%,已经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滑。

2023年,宁德时代整体产能利用率为70.47%,低于2022年的83.4%,下降了13%,为近五年最低值,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动力电池的增速放缓,宁德时代市占率有进一步下滑的可能。这背后有多重因素的变化,包括跨国车企对于电动化战略的调整,中国车企对于插混车型的上量以及头部之外二线三线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极速跟进等因素。

比如比亚迪连续3个月缩小了与宁德时代市占率的差距,最新已于4月的16.28%缩小至5月份的14.9%。

5月下旬,“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媒体报道称,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此外,三线制造商欣旺达旗下动力电池公司“欣旺达动力”已经拿下理想M8、M7以及小米第三款车型“昆仑”的电池定点项目。知情人士透露,小米第三款车是严格的成本导向,定位在15万元级别,这也是选中欣旺达定点的关键因素之一,“系统级的报价可能在5毛钱每瓦时以下”。

以比亚迪为代表,包括吉利、广汽、长安等主机厂和二三线电池厂,都让宁德时代寝食难安。因而,一边内卷,一边合作。6月18日,北汽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下一代纯电动平台CIIC滑板底盘和换电业务展开合作。

宁德时代在储能、海外、换电、滑板底盘、超充等业务的拓展,最终目的是要回定价权,保护利润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分析认为,“896”工作制的背后,折射的是宁德时代“躺赚”时代的结束。不同于早期宁德时代万亿市值下的“造富”光环,行业激烈内卷下,降本增效如今也成了宁德时代逃不开的命题。

动力电池占据电动车整车成本的30%-40%,与之对应,高盛预测在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价格将较2022年大幅下跌40%,超过此前33%的预期。

而有一个显眼的数据是,去年四季度,宁德时代出现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润均同比下滑。

有数据显示,尾部厂商的出清已经开始。去年前10个月,国内成功上车的动力电池厂商共计49家,11月只剩下了37家。

“扩产—降本”的残酷淘汰赛正在动力电池领域上演。

读到这里,至少理解宁德时代为何已经全球第一了,为什么还要“奋斗100天”。原来,真不是宁德时代矫情,是真的危机迫在眉睫。(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