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南曾是中央政权辖地

大家都说云南这块地方"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确实,云南不仅山清水秀,景色宜人,而且也曾孕育出不少人才,给祖国的历史留下过浓重的一笔。

早在秦朝时期,这块富庶之地就已纳入中央政权的版图。秦始皇在位时,下令在云南修建了著名的"五尺路",用以方便出入边疆。同时,秦朝还派遣了官员到云南"安官",负责管理这一地区。从此,中原王朝在这片土地上树起了权威的旗帜,开启了对云南的长期统治。

此后几百年间,不论是西汉、东汉,还是魏晋南北朝,云南大部分时期都归属于中央政权。直到唐玄宗开元年间,云南才出现了第一个较大规模的割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738年,云南本地的蒙舍诏部落首领特鲁姆普率众吞并了整个滇池一带的五赵,建立了南诏国,宣告了与中央政权的决裂。从这一年算起,云南这块本应顺服中原王朝的fertile富地,开启了长达六百多年"独立自主"的漫长历程。

不过,尽管南诏、大理等政权在云南一统江湖,但它们与中原王朝的渊源从未真正断绝。例如大理国时期,虽然名义上已是一个独立王朝,但统治者段氏仍然沿袭了大理本地长期延续的文化习俗,使用汉字汉语,延续汉传佛教等。这种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意识的渗透,使得云南即便独立了数百年,也未曾与中原彻底决裂。

所以,当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后重新执掌中原,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领土完整,重新统一分裂已久的版图。这其中,就包括了曾经属于中央政权辖地的云南。尽管云南已经独立多年,但由于文化认同和历史渊源,朱元璋重新纳之于皇权版图的过程,相较于其他一些从未臣服于中原的地区,要容易得多。

二. 明朝执政初期大力恢复领土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的更迭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和领土之争。明朝亦不例外。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即位,国号大明。然而,此时他的权力仅限于华北和江南一小部分地区,全国绝大部分领土仍被元朝所控制。因此,朱元璋一上台,就下令大军东征西讨,努力夺回元朝占领之地。

其中,独立已久的云南无疑是朱元璋心中的一根刺。早在建文年间,朱元璋就派遣了大军前去平定滇黠。1381年,他命令傅友德、蓝玉、穆英三员大将,领兵五万,直捣云南。经过一番艰难卓绝的战役,最终在1382年平定了云南,将这块曾属中央版图的领地重新纳入了皇权统治之下。

不过,虽然平定了云南,但要彻底巩固统治权威可并非易事。毕竟,云南独立已逾六百载,民心所向自有一番门道。为此,明朝推行了一种独特而又务实的封建专制手段——对于已臣服的异族贵族,明朝不加改革,而是沿袭原制,封其为世袭王公大员。

同时,明朝对戍守云南亦是戎马恃重。除了当初派遣的三大将领外,后来更是将云南重镇交由"九万军之尊"穆英一人镇守,授予极为崇高的兵权。朱元璋本人甚至还曾偕同太子,亲自前往云南视察。可见明朝对这块领地的军事重视程度之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镇守云南期间,穆英一家人的权力也日渐扩大,其子孙后代更是在云南执掌军政大权长达百余年。有学者甚至认为,正是穆氏家族的长期驻守,奠定了云南文化独特性的基础,使之后世成为与中原略有区别的"小宇宙"。

总之,从上可见,重归大明版图的云南在确立中央权威之后,明朝并未对之简单草率,而是采取了一些独具特色的管理措施,以巩固既有统治,并为日后的完全融合奠定基础。这无疑是一种中央与地方利益相互权衡、均衡发展的精妙之策。

三. 越南地理环境与民族独特

相较于云南,明朝未能统一越南的原因,则要从越南自身的地理环境和民族特性入手探讨。

越南这片热带风光秀丽的国度,自古以来就孕育着独特的文化体系。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东征百越,才将这片领土并入版图。但与云南不同的是,越南大部分地区原本就是由百越等南方民族所居住,汉族文化在此地传播程度有限。

即便后来历朝历代都对越南北部施加过不同程度的统治,然而由于地理和人文隔阂,越南本土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加之气候环境也与中原差异极大,这里自古就孕育出了不同于华夏的独特民族和文化特色。

尤其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原分裂混乱之际,越南本土的李公蛾等领袖纷纷起兵反抗中原王朝的统治,最终在938年的"白荡河之战"中,前南汉王朝在此地node力量被扫平。当年,前南汉节度使吴温所派遣的军队惨遭"黄巾军"李公蛾所败,越南从此摆脱了中原王室的控制,而李公蛾也在次年宣布建立自己的"吴越王国"。

这一战役可谓是越南脱离中原王朝统治的重要分水岭。此后数百年间,陆续出现了诸如李朝、陈朝、邻芳朝、黎朝等本土政权,越南一直都维持着高度的独立自主状态。即便像蒙古大军这样的强大侵略者,最终也只能迫使越南朝廷缴纳部分贡赋,并不能真正将其纳入版图。

正是由于地处偏远、民族独特、长期独立的特性,使得越南在明朝时期仍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纵使中央王朝曾一度在明英宗时代采取过"武力征服"的做法,但归根结底,越南人对统治者的认同感始终有限,这给明朝的统一大业带来了巨大障碍。

四. 元明时期越南已独立太久

除了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的差异之外,越南独立自主时间过于悠久,也是明朝难以重新纳之于版图的重要原因。

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的938年,越南就已经在"白荡河之战"中击退了南汉军队,宣告了自身独立建国的开端。从那时起算,到明朝建立时,越南已经独立近400年之久了。

在这漫长的独立岁月里,越南不但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也逐渐孕育出了与中原截然不同的文化习俗和民族意识。李朝、陈朝、邻芳朝、黎朝等本土王朝在这里纷纷兴起,并将越南这块土地视为自己根正苗红的版图。

即便在元朝时期,蒙古人虽然一度攻克过越南,迫使其缴纳贡赋,但始终未能彻底将其纳入蒙古帝国的统治版图之中。越南仍保持较高的自治权,只是以藩属国的身份对蒙古朝廷皈依而已。

可见,作为一个独立已久的国家,越南人对于自身文化认同和主权独立意识是何等坚定。明朝建立初期,面对如此强大的民族自尊和独立意志,想要一朝征服谈何容易?

更何况,明朝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面临着不少来自内外的斗争,根基尚未完全巩固。在这种情况下,再去对付一个素有战斗力著称的国家,无疑是一件力有未逮的重任。因此,明朝对于收复越南似乎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罢了。

不过,即便明朝无力完全征服,但仍在一段时期内对越南实行过直接统治。1407年,明英宗时期曾一度派兵灭掉了当时的胡氏政权,重新在此地设立了行省,恢复了中央集权。

只可惜,由于种种内外矛盾,明朝在越南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不过二十年,越南就重新脱离了明廷的控制,恢复了独立自主的状态,一直延续到后来的黎朝时期。

总之,无论是从时间长度,还是从独立强度上看,到了明朝执政时期,越南都已经是一个独立已久、底蕴深厚的主权国家了,这给明朝想要重新将其纳入版图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五. 明朝内忧外患阻力重重

从上文可以看出,越南地理环境、民族特性以及长期独立自主的历史,使其在明朝时期已成为一个根深蒂固、难以征服的国家。但除此之外,明朝自身也面临着来自内外的重重阻力,导致其无力将越南彻底纳入版图。

建文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虽然先后平定了云南、广西等地,但与此同时,朝廷内外也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内有党争阋墨,权臣窝阄为患。明太祖当年虽然励精图治,但毕竟年事已高,朝政开始出现松懈。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原先被压制的旧贵种、世家大族纷纷重新抬头,朝中党争日渐激烈。

外有沙陀贼寇肆虐,民不聊生。从明成祖起,蒙古残余以及西北边陲的沙陀贼寇开始不断骚扰中原腹地,严重影响了朝廷对外的集中力量。所到之处,劫掠焚杀无遗,民不聊生。

更有来自越南的军事威胁。虽然曾一度被明廷征服,但越南本土势力并未就此服帖。1418年,黎利起兵反明,导致朝廷不得不调遣大军前去剿平。这一来一回,无疑加重了明朝的军事负担。

除此之外,海外珍贵资源的缺乏,也是明朝无法对越南实行长期有效统治的一大隐患。当时的中国,缺乏足够的白银和其他重要资源供应渠道,无法维系长期的征战之需。

种种内忧外患,致使明朝自身国力大不如前,根基暗暗开始动摇。即便在越南一度建立起行省统治,但由于诸多负累,最终也无法坚持太久。

总之,从明朝建立到对越南统一的历程,内外都充满了艰难险阻。明朝虽然一度在云南等地建立起统治权威,但要彻底将越南这块根基深厚的土地纳入版图,终归是一个力有未逮的艰巨任务。或许,这也正是造成最终失利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