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及时接收通知

来源:天全县人民法院

天全微生活微信号:(tianqwsh)编辑制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4日,《人民法院报》第05版刊登《苔花如米小 也学牡丹开——记四川省天全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高玉丹》。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全文如下

跨域调解
高效化解川藏线上的纠纷

跨域调解

高效化解川藏线上的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官,我是外地的,来你们这里自驾,在318线出了车祸,我要告他……”寒冬腊月,四川省天全县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主任高玉丹刚打开天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门,诉讼服务热线电话便急促地响了起来。
“您好,天全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高玉丹拿起电话问道。
“法官,我去年自驾和藏民达瓦(化名)发生交通事故导致受伤。交警认定对方负主要责任。我出院后返回老家工作,和对方电话沟通赔偿事宜无果,才想到请法院帮忙。您一定要帮帮我……”电话那头,王某焦急地说。
“您说的情况我大致了解了,这样,您先登录我们法院的‘数智云审’在线诉讼服务平台,通过调解功能提交相应的资料,我们帮您联系对方,在线组织你们调解……”
天全县位于藏汉民族走廊地带,国道318线横贯全境,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活动频繁,涉少数民族纠纷也时有发生。
全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后,高玉丹发现受理的案件中涉少数民族纠纷因语言问题及民俗风情不同,导致调解成功率较低。
为推动民族地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高玉丹申请将本院对藏区民俗风情较为了解的法官助理调整到诉讼服务中心,组建涉藏纠纷诉前调解队伍,并联合相关部门,挂牌成立雅安市首个“石榴籽”调解室,同步建成首个“5G远程参审室”。
调解室建成后,已经成功调处了172件涉藏纠纷。
针对王某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考虑双方一个在藏区,一个在外地,数九寒天,两地奔波确实不便,高玉丹立即联系“石榴籽”调解室的藏族调解员,引导双方远程提交相关资料,共同调解此案。
“我们认真核算了赔偿金额,您看一下有没有问题。”
调解过程中,高玉丹和调解员通过汉藏双语远程调解,耐心听取双方意见,围绕事故损失、赔偿金额、支付期限等进行充分沟通,最大化平衡双方利益。经过反复释法明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在线申请了司法确认。
短短3天,高玉丹运用在线诉讼平台解决了双方的纠纷。
调解结束后,视频两端,双方均露出了笑容。
窗口有限,服务无限。民族纠纷的有效调处,让高玉丹意识到诉讼服务需要内外兼修,为此,她统筹推动“石榴籽”调解室入驻县域十个乡镇综合治理中心,进一步深度挖掘“石榴籽”调解室品牌效应,推动民族地区基层社会治理。

源头解纷
帮助农民工要回工资

跨域调解

高效化解川藏线上的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玉丹调解一起赡养纠纷

“法官,我们在黄某经营的榨油厂做工,这两年工资没拿到不说,卖给他的油菜籽钱也没收回来,我们可以去法院告他不?”
“你们签了用工合同没?卖油菜籽没给钱,打欠条了吗?”
“哎哟,当时想着是一个地方的,也没让他打条子,这咋个办?去法院告他赢得了不?”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在天全县仁义镇,成片的油菜花汇聚成金色花海,吸引了大量前来观花赏色、拍照留影的游客。而老万看着自家油菜地长势喜人,却唉声叹气。
“这里的油菜花不仅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更是当地村民不可缺少的经济收入来源。”趁着美丽春色,高玉丹和同事们将普法现场搬进了油菜花海里,为前来踏青的游客和当地的农户开展普法宣传。
老万看着手里的民法典宣传单,急忙掏出了手机:“把他们喊过来,就说法官在这里摆摊摊,问问我们的事咋个整!”
路边很快汇聚了十几个人,以老万为首的农户面对法院干警欲言又止。
“有啥想问的放心问,我们今天就是来摆摊普法的。”高玉丹看出老万的紧张,主动走向人群。
原来,多年来,以老万为首的十多位农户一直在黄某的榨油厂务工,同时他们种的油菜籽统一由黄某收购,工钱和卖油菜籽的钱按年结算。
2022年开始,黄某对工钱和收购油菜籽的款项一推再推,导致矛盾激化,多人围堵榨油厂讨薪,榨油厂直接关门,黄某也再不敢回天全。
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高玉丹耐心普法,告知他们应以正当形式维权,并留下了老万等人的联系方式,建议他们先通过调解处理纠纷。
回到院里,高玉丹通过乡镇社会治理中心多次联系查找,总算联系上黄某。经了解,榨油厂这几年生意不好做,黄某无力支撑经营且亏损严重,多次拖欠工钱后矛盾激化,他便把榨油厂关了外出务工。“并不是有意拖欠,只是希望能缓一缓,有了钱一定马上还。”
高玉丹向其释明相关法律规定,劝告黄某要积极面对问题,与老万等人共同商量解决办法。
“一着急就围堵厂房,我们也不对,给你道个歉,但是娃儿读书急着用钱,该兑现的还是要兑现!”
“你们都晓得,这么多年了,我也是不喜欢差账的人,现在确实紧张,分期嘛,得不得行?”黄某恳求。
双方“面对面”调解中,高玉丹反复以案释法,安抚情绪,促使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这起纠纷也得以化解。
纠纷无小事,事事连民心。这起纠纷的调处也让高玉丹感悟到提供家门口法律服务的重要性。“普法不是走形式,而是要真正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高玉丹思考出“三强化工作法”,有效开展前端摸排,前端预防,做实涉农民工工资、地方支柱产业经济纠纷源头化解。
“‘三强化工作法’指的是强化前端摸排,强化绿色通道,强化源头防范。”分管诉讼服务中心的副院长石丽敏介绍。“三强化”旨在通过前端摸排,主动掌握纠纷源头,并引导老百姓、企业通过正确方式维权。强化一体化绿色通道,实行先行立案、快捷审理、优先执行。强化源头防范,设立劳动争议巡回法庭,为规范企业用工、劳动者依法维权提供直观有效的司法指引,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护航企业健康发展。
“天全的鱼子酱、医者仁心‘大先生’不是火了吗?我们已经准备出台涉鱼子酱、涉医疗纠纷源头化解机制了。”高玉丹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反复思考诉源治理如何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带领普法小分队继续走在诉源治理的路上。

“如我在诉”

186户交房纠纷案结事了

跨域调解

高效化解川藏线上的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玉丹到当地物业公司开展普法宣传

“我们要起诉开发商违约,延期200多天才通知交房,现在不签免责承诺书就不交房,太过分了。”2022年9月,某小区20多名业主在天全法院诉讼服务大厅气愤地控诉开发商,大厅内一时吵闹声不止,引来大量过往群众围观。

“大家不要着急,我们到调解室坐着慢慢说。”高玉丹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起涉及当事人数量众多的涉民生系列案件,迅速组织干警耐心地引导当事人到调解室了解具体情况。
原来四川某公司承建开发的天全县某商业小区未按约定时间交付房屋,好不容易通知交房了,开发商却要求业主签订免责承诺书,放弃追究开发商延期交房的违约责任。
“不签字就不交房,这可咋整啊?”开发商的行为让业主们气愤不已,大家第一时间想到了向法院求助。
“从法律上来看,是否签订免责承诺书并不影响开发商按购房合同约定向业主交房。”高玉丹向业主们解释,暂时让业主们情绪稳定下来,但事情并未得到彻底解决。
随后,该小区业主王某起诉四川某公司延期交房,要求赔付违约金。“涉案小区共有近600户业主,后续纠纷到院的数量肯定不少,不如把这件作为示范诉讼案件,为后续来院纠纷提供调解参考依据,及时解决类案问题。”高玉丹以个案为支点撬动类案解决的方案被院里采纳。
天全法院快速对该案进行立案、审理、判决,经过调解引导、两级法院审理,作出生效裁判,为同类案件处理提供了示范。
先行审理、判决的示范诉讼结案后,高玉丹带领团队制定详细方案,到小区发放宣传手册,提供法律咨询,及时了解群众的司法需求,引导业主正确处理矛盾纠纷。
“后面诉讼服务中心又收到该小区185户业主同类起诉材料……”经过前期摸排了解,高玉丹制定该系列案的详细调解方案。确认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的解纷模式,落实团队分工,引导当事人通过网上提交相关资料,运用智慧诉服迅速分流案件,带领团队加班梳理,联合诉调、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调解力量,组织“面对面”“背靠背”诉前调解7次,同步开展争议焦点答疑。
为更好释法析理,在调解过程中,高玉丹邀请示范诉讼一审案件承办法官在调解现场进行答疑,并到涉案小区进行普法宣传,就双方争议的逾期交房是否违约、逾期交房时间及违约金计算标准如何确定等焦点问题进行了法律释明,高玉丹也针对诉前调解及司法确认的优势进行了详细介绍。
最终,在法院的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185户业主与房地产开发商达成调解协议,申请了司法确认。

智慧诉服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跨域调解

高效化解川藏线上的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玉丹在居民小区向群众宣传跨域诉讼服务

被问及调解工作的秘诀,高玉丹颇有感触地表示:“做好调解工作,人是第一要素,每一次调解的过程,不只是帮助当事人解决具体的纠纷过程,更是要在‘情’与‘理’的结合中拉近彼此的距离。”
调解工作需要既解“法结”又解“心结”,才能做到案结事了。除了用心用情设身处地,更要“如我在诉”为当事人考虑,高玉丹透露,她成功调解纠纷的又一秘诀是依托智慧诉服。
2019年,高玉丹初到诉讼服务岗位时,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诉讼服务指导平台等陆续上线,传统线下诉讼服务也逐步转型为线上线下诉讼服务融合的新局面。
天全法院以智慧诉服为切入点,在深化诉讼服务改革道路上充分运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设立“24小时自助法院”,配备自助诉讼服务终端、缴费一体机和智能云柜系统,提供一站式自助立案、文书送达、材料收转、在线缴纳诉讼费等诉讼服务,逐步实现诉讼服务“一站式、全天候、不打烊、自助办”。
“《底线》里我们自黑是‘法院看大门的’,这门要如何看,还真是个学问……”在各类智慧化产品上线后,高玉丹一次次把自己当作群众,从安检通道走进诉讼服务大厅,按诉讼引导模拟操作大厅内所有自助服务端,询问一网通办窗口工作人员相关业务问题,体会群众走进法院立案的第一感受。她的用心用情也不断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同事。
“你别看她个子不高,想法却不少。”同在诉讼服务中心工作的郑久英这样形容高玉丹。
正因为“想法多”,诉讼服务中心不少同事都喜欢与高玉丹探讨各类问题,诉讼服务团队逐渐成了院里出名的氛围活跃的先进团队。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让川藏线上的老百姓都能感受到法院的‘加速度’”。成了一段时间内诉讼服务中心的口号。团队内部的学习化作了如何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有力实践。
“有了12368,方便高效,我必须给法院点赞。”“法小天”智能语音机器人上线后,第一批体验的当事人王某在诉讼服务中心不住地夸赞。
针对12368诉讼服务热线人工答复存在的“占线”“无人接听”“回复慢”等问题,为提升群众诉讼服务感受,高玉丹与通信公司及技术公司反复沟通,在全省首创研发“法小天”智能语音机器人,满足群众案件查询、开庭时间、联系法官等高频需求,接通率达100%,为当事人提供了“7×24小时”的诉讼服务。天全法院诉讼服务指导平台质效得分常年稳居全省前十,被主流媒体采访报道。
“要想减轻当事人诉累,除了窗口一网通办,我们能不能开通线上的‘一网通办’呢?”本着直面当事人急难盼愁问题的工作原则,打造“线上一站式诉讼服务窗口”的想法在高玉丹的大脑里萌生。
随后,天全法院“数智云审”在线诉讼平台应运而生,通过将人民法院保全平台、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互联网法庭等不同平台的数据直接推送、实时交互至内网办案平台,实现网络互联、业务互通、数据共享,满足当事人一网办理立案、缴费、送达、庭审、查档阅卷等诉讼事务的需求,真正实现“掌上诉讼”。

法院的第十年,在“二郎山精神”的滋养下,高玉丹褪去青涩,那种扎根司法事业土壤的劲头,让这个“小个子”也多了一分大山的气质,坚韧、自信、宽厚,引领更多的法院青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绽放青春,在川藏线上书写不平凡的“凡人小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