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乾隆皇帝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眼珠子一转,巧妙回答,引得乾隆另眼相看,随即对刘墉大加奖赏。
刘墉的聪明才智在当时是出了名的,也是因此受到乾隆皇帝的赏识,那么当时在乾隆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的时候,刘墉又是如何巧妙回答的呢?
伴君如伴虎、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圣心如渊……
这些话无一不是在表明当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偶尔说出的话稍有不慎或许就会脑袋搬家,所以在皇帝身边必须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
乾隆一生当中有三大爱好:第一个爱好是微服私访;第二个爱好则是卖弄自己的才学;第三便是消遣大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乾隆为了彰显自己的文采斐然,还给自己起了一个名字为“十全老人”,单从这个称呼来看就足以见得乾隆对自己的才学十分自信。
而清朝众多皇帝当中也就属乾隆皇帝留下的诗词歌赋最多,可谓是一位“高产”皇帝。
当时的刘墉用博学多才一词形容也不为过,也是因此乾隆总是喜欢与刘墉一起“吟诗作赋”、附庸风雅,兴致来的时候还喜欢消遣大臣,而刘墉作为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时常被乾隆当成消遣的对象。
一天,乾隆再次给刘墉出了一个难题,乾隆看着一脸老实实则精明的刘墉,眼中露出一抹精光:“爱卿,朕有一个问题想问问你!”
刘墉一听这话就知道大事不妙,可皇帝问话身为臣子哪怕是硬着头皮也得回答,于是便开口问道:“不知皇上想问臣什么问题?臣若知晓必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刘墉的回答,乾隆十分满意,露出一抹笑意说道:“爱卿,你说大清一年生多少人,又死多少人?”
这问题可谓是十分刁钻,刘墉又不掌管“生死簿”,也不进行“人口普查”,这样的问题显然是很难回答的。
问题看起来十分简单,但是也确定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必定要花一番功夫,即便当时的刘墉聪明绝顶,文采斐然可依旧没能立刻回答出来。
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乾隆皇帝也是不得而知,若刘墉随口说出一个数字,想必乾隆也是不知晓的,不过这样的做法一旦被知晓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这个罪名可是相当大的。
思索了一番,刘墉心中已然有了答案,再看一边的乾隆,脸上一副戏谑的表情,似乎是在等着刘墉“出丑”,不过刘墉注定是要让乾隆失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禀皇上,大清一年出生一个人,离世十二人。”
对于这样的答案乾隆显然是没有料到的,当即十分疑惑也十分生气:“爱卿莫非是在戏弄朕,我泱泱大国怎可能一天出生一人,离世十二人?照你这么说,长此以往下去,我大清岂不是没人了!”
刘墉听出了乾隆语气中的不满和愤怒,但是却丝毫不见慌张,而是缓缓开口解释道:“皇上,人有十二属相,只要是同一年出生的,无论多少人都是同一属相,这便是一人。”
乾隆一听当即问道:“那离世的人又有何说法呢?”
刘墉依旧神色从容:“离世的则不尽然,无论一年离世多少人,终究在这十二属相之内,所以离世之人便是十二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听刘墉这么说,乾隆顿时恍然大悟,脸上一副震惊之色,他本身是想出个问题“捉弄”一下刘墉,没想到却再次被刘墉迎刃而解。
乾隆对于刘墉的回答十分满意,当即哈哈大笑着说道:“刘爱卿果然是聪明,这个答案实在是妙!”
对于乾隆的夸赞,刘墉则十分谦虚,只是暗自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珠,看着刘墉这副模样,乾隆当即说道:“爱卿,可有什么想要的尽管开口,朕定当满足你!”
“能博皇上一笑便是臣想要的,其他的别无所求。”
最终,乾隆龙颜大悦,赏赐了刘墉一大堆金银珠宝,而刘墉则笑眯眯的接受了。
从这件事情便可看出刘墉的聪慧机敏,随机应变,因此能够成为乾隆器重的大臣也就无可厚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