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家

走老路子“打假”已经远远不能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

近日,媒体报道“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一事,茅台官方有了回应。

6月22日,茅台集团官网发文称,公司派出专项服务小组到河南郑州对所涉产品进行了现场鉴定,鉴定结果为:该产品外包装系使用回收和假冒材料制作,酒体与53%vol500ml贵州茅台酒(癸卯兔年)风格不符,系假冒产品。而之所以假茅台被官方鉴定为真茅台,是因为“之前的鉴定员蔡某、陈某存在鉴定操作不细致、不严谨的问题”。

至此,“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一事可算水落石出,但由此引发的公众对国内高端白酒市场真假鉴定体系是否完善的担忧却并没有消除,负面影响或许会长久持续。

茅台酒售价高昂,且销量巨大,因此也引发假货泛滥,这使得“茅台鉴定学”成为白酒行业的一门显学。

而此次“自制假茅台被鉴定为真”一事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是因为再次击穿了人们的底线。毕竟,专家主播鉴定茅台真假出现失手“翻车”或尚可接受,现在连官方鉴定体系都失守了,那人们以后到底要怎么区分真假茅台?

最后的防线一旦被突破,其实也就无所谓真假了,重建信任则路长道远。而实际上,此一事例反映的也是高端白酒行业目前面临的打假困局。

因为假货多,所以茅台、五粮液等白酒企业纷纷冲上前线带头打假。除了配合公安机关捣毁造假窝点之外,就是在全国各地开展免费的便民鉴定服务,但这种“免费服务”的质量却无法保障。

比如,鉴定结果由鉴定人员“口头出具”,如要纸质鉴定结果,则仍需向购买渠道申请,或向公安机关报案后由其和贵州茅台公对公获取。

便民鉴定服务的这种随意性,自然会影响到结果的严肃性,但如果酒企要把这种免费鉴定服务做到专业鉴定机构的流程水平,则需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成本。

真假问题是困扰白酒行业多年的一个核心问题,这次茅台鉴定员的“翻车”也反映出,走老路子“打假”已经远远不能应对当前的市场变化。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市场与供应链下,普通消费者都能低成本造出几可乱真的假茅台,何况那些专业造假团伙?这就要求,今后,白酒企业不但要在产品质量上下功夫,也要在打假方面进行技术攻坚,借助更高技术而非仅靠人力去鉴假打假。

企业也不妨分配一部分资金给防伪投入,中国最高端的白酒也理应具备最高一级的防伪技术,包括数字化防伪及数字溯源体系等。

比如,假设像很多普通商品一样,所有的茅台都通过认定的某些销售平台公开对外发售,每一瓶茅台进出都有序记录在案,价格透明,混入的每一瓶问题茅台都可以有销售方被明确追责。如此,高端白酒行业的假货肯定会少很多。

信海光(专栏作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