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App显示,近日,黑龙江醇氢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吉利旗下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天眼查)

就在上个月,天津醇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吉利旗下浙江醇氢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财联社)

更早前的去年12月22日,由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旗下醇氢生态科技、运达能源科技集团、南水北调新能源、以及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共同出资设立的内蒙古液态阳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阿拉善正式注册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该公司打造的绿色甲醇能源基地可年产2-3亿吨绿色甲醇,如通过车用燃料替代汽柴油,相当于5个大庆油田,每年减少原油进口2亿多吨。

醇氢车已成行业发展必然趋势

甲醇常温常压条件下是液体,作为低碳、含氧燃料,具有燃烧高效、排放清洁、可再生特点,是全球公认的理想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轮船等领域。

甲醇被称为液态的“氢”,是氢的最佳载体,1方液氢含氢70kg,而1方甲醇含氢148.3kg,使用“弃风弃光”生产绿氢,使用二氧化碳加绿氢可以生产绿色甲醇,甲醇将是未来发展氢能的重要一环。

甲醇与电比较,目前国家电网70%的电力都是煤电,1吨煤发3300度电,产生2.6吨二氧化碳,可让49T纯电重卡行驶约1900km;1吨非优质煤可制0.66吨甲醇,产生1.67吨二氧化碳,将其加氢可制1.21吨甲醇,合计产甲醇1.87吨,可让49T甲醇重卡行驶约2400km。我国“富煤、缺油、少气”,甲醇已经成为我国优质的替代能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财联社)

进入2024年,一方面新能源补贴继续收紧,另一方面全国各地对于燃油车的限制也更加严格,新能源商用车必须能够满足场景需求和经济性需求,单靠纯电车型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用户。

甲醇车与汽油车相比,能效提高21%,能耗比1.7:1,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约26%;甲醇车与柴油车比,燃料成本减少18%-32%,排放的PM颗粒物降低76%、氮氧化物降低32%;甲醇发动机尾排氮氧化物仅为国六车型限值的13%;甲醇发动机尾排PM仅为国六限值车型的10%。甲醇替代汽柴油潜力巨大,醇氢动力正成为新能源商用车领域里崛起的生力军。

数据显示,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超72%,中国汽车消耗石油总量的70%,其中商用车虽然保有量少,却消耗了超过一半的车用汽柴油,排放了全部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56%,产生了全部汽车PM污染物的80%。无论从生态发展角度,还是从能源安全角度,以“绿色、智能”技术为核心的新一代商用车必将越来越快取代传统燃油汽车产品,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3年可省出一辆重型卡车

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作为国内首家聚焦新能源商用车的品牌,依托吉利在甲醇领域深耕近20年的积累,醇氢动力商用车已全面产业化运营。远程成功开发多款甲醇商用车并投入批量运营,也是目前国内唯一推出甲醇重卡、轻卡、小卡、客车的企业,技术成熟度及投放规模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财联社)

商用车作为生产工具,单一动力很难实现全场景覆盖。为了彻底解决这一行业痛点,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不仅开发了甲醇直驱AMT动力链,实现1.8L-15L甲醇发动机排量和100-600马力的全覆盖,还积极探索甲醇与电驱相结合,并先后推出了醇氢电动动力链和面向未来的醇氢电一体动力链等多种动力类型。

搭载了醇氢动力的远程商用车,不仅可覆盖从漠河到吐鲁番,从平原到高原的中国所有使用场景,还拥有出色的使用经济性。以远程甲醇重卡为例,相比传统柴油重卡,燃料成本减少18%-32%,每公里最多节省1元钱,按照年运营15万公里来计算,三年可以省出一台车。

如果全国一半的货运卡车能够用甲醇代替汽柴油,不但可以大大降低环境污染,而且每年可以减少石油进口1.25亿吨,减碳2.15亿吨;在运营端,以远程甲醇重卡为例,燃料成本较传统燃油车减少18%-32%,每公里最多节省1元钱,大幅降低物流成本。

多家企业抢滩“醇氢”新蓝海

随着焦炉煤气尾气中二氧化碳耦合氢气制绿色甲醇技术的成熟,吉利等大型企业开始抢滩这一片蓝海。与此同时,山西的鹏飞集团、美锦能源、晋南钢铁分别依托自己的优势,开始制氢,并推动300公里以内重卡的氢能化更新,形成从制到用的产业链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新京报)

从2022年6月吉利晋中基地下线首台远程甲醇重卡,到目前已经生产出近5000台甲醇汽车,晋中甲醇经济示范区初步成型;从2022年7月吕梁鹏飞集团鹏湾氢港氢能产业园焦炉煤气制氢项目投产运行,到目前该市已形成7.5万吨制氢能力,“气—站—运—车”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5月21日,《山西省制造业领域设备更新工作方案》公布,甲醇、氢燃料电池重卡成为交通运输领域设备更新的重点。山西作为全国的交通运输大省,重卡保有量占全国的近十分之一,拥有77万辆。

发展电、醇、氢等新型能源,既是绿色发展的需要,也是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领域逐渐走出电、醇、氢、氨等多能源路径。然而,一段时间以来,醇氢相争。

某知名经济学者表示,氢能汽车因为无法有效解决运输、储存等问题,不符合当下的国情,没有前途;然而,反对者则认为,甲醇因为腐蚀性、燃烧后的非清洁性,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最后还得靠终极能源氢能来“拯救甲醇”。

2023年以来,多个研究团队开始探索甲醇与氢能的融合之路,如果氢无法长距离运输,则转化成甲醇,在需要用氢的领域,就把甲醇中的氢给分解出来使用。

本着“宜醇则醇、宜氢则氢”的原则,相互促进的“氢醇”之路,也在这场持续的技术赛跑中,奔向绿色未来。

极目新闻综合财联社、新京报、界面新闻、天眼查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