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亩麦田能产多少斤麦子?”

“从一粒种子到餐桌上的一碗面,麦子都经历了什么?”

“这首诗跨越两三千年,将勤劳的中华民族先民农耕生活情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近日,在西北师范大学云亭耕读园的麦田里,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正火热开展。来自西北师大附小、西北师大二附中、西北师大附中、兰州四十五中及西北师大的大同学们齐聚“云亭耕读园”,同上麦田里的“金色课”。大家一起收麦子、捡麦穗、诵经典……同学们大呼好有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A 麦田里的趣味思政课

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同学们一头扎进麦浪里,分工协作,有的割麦、有的捆麦、有的拾麦穗,大家挥汗如雨、干劲十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天,我在劳动中深刻体会到这句诗的意思。虽然很辛苦,但和同学们一起劳动、互相合作,我很开心。”西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彭旭栋同学高兴地说。

在一片火热的劳动场景中,同学们亲近土地、热爱自然、收获喜悦,亲身体会感知劳动之乐,在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中勤其身体、益其心智、识其辛劳、明其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身边种植的是甘肃省农科院小麦所培育的兰天系列冬小麦品种,下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小麦的一生。”麦田里,来自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赵婧副教授从小麦的萌发和出苗、分蘖和拔节、抽穗和扬花、灌浆和成熟等四个阶段为同学们讲解麦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中、高、大不同学段的学生在麦田里举起展示板呈现小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同时也代表着人的不同成长阶段。在一连串的问题中,赵婧以小麦的生长点题人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征,带领同学们思考生命的意义,探索成长的奥秘。

“爱了爱了,生物课、思政课都是我喜欢的课,今天赵老师把两个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我不仅收获了生物知识,更领悟到成长的意义。”西北师大第二附属中学徐可滢同学在课堂中收获颇丰。

B 专家组团解读“耕”“读”文化

“有些人把工作叫‘混口饭吃’,经济困难叫‘吃了上顿没下顿’,混得好叫‘吃得开’,富裕了叫‘吃香的喝辣的’。”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云亭教授马乔恩的课堂尤其热闹。她以中国人关于“吃”的俗语为切入点,循循善诱、层层递进,通过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从“民以食为天”的文化传统到“解决十四亿人的吃饭问题”的中国奇迹,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中国人民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再到“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

现场,马乔恩带领同学们学习和理解“劳动创造价值”这一经典理论的重要意义,深刻感悟真理伟力、思想伟力、实践伟力。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马世年教授带领同学们穿越千年,徜徉在诗歌的海洋,感受五千年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作为农事诗的典型代表,《诗经·豳风·七月》和《观刈麦》既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生动亲切的劳动场景,同时也给我们构建了一个立体多元的劳动时空……我们的文化自信,正是源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马世年从劳动价值入手,为同学们详细讲解《观刈麦》《七月》,在赏析古诗词中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人民就是劳动者,就是价值的创造者。同时,通过古代文人故事和古诗词介绍中国传统耕读文化,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中坚定文化自信。“很新颖、有意思、吸引人!”西北师范大学运动训练专业安佳腾同学说:“阅读诗歌经典,认识劳动传统,这也是我们特别的‘耕’与‘读’!”

“意犹未尽、余味无穷、受益匪浅,很精彩的一堂大思政课!”兰州市第四十五中学团委书记范申玉表示,观摩了今天这堂思政课,老师们“浅入深出”地把政治课讲得很接地气,让我“解锁”了思政课新的打开方式。

文·图丨奔流新闻记者 裴强

菽水承欢孝重在心意 孝,德之本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于孝的成语有很多,今天我们提到的是成语“菽水承欢”(shū shuǐ chéng huān),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子路曰:‘伤哉,贫也。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孔子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敛手足形,还葬而无椁,称其财,斯之谓礼。’” 这个成语具体作何解呢?菽:豆类的总称,菽水:豆类食品和白水。“菽水承欢”指用普通饮食供养父母,也可以使父母欢乐。 相传春秋时期,子路从小家境贫寒,生活非常节俭。家里经常没有米,而买米的地方又很远,子路非常孝顺父母,觉得自己可以吃野菜,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于是经常走到百里之外去买米。后来子路的父母双双过世,他便来到鲁国的都城——曲阜,拜孔子为师。 有一次,孔子带弟子到达楚国。楚昭王派人带来了丰厚的礼物及一万钟粟米。子路感叹地对孔子说:“贫穷真是令人伤心啊!双亲在世的时候,常常吃的是粗劣的饭菜,我只能到百里外去打柴换米。父母去世又没钱厚葬。” 孔子说:“喝豆粥喝白水,但只要让父母高兴,这就叫作孝。父母去世,衣衾能够遮蔽头脚身体,入殓速速下葬,有棺而无椁,但只要和自己的财力相称,这就叫作礼。” 根据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去孝养父母,就算没有珍馐佳肴,但只要尽心竭力地照顾,做让父母高兴的事,一样称之为孝。(奔流新闻记者 杨亮 整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