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长款工作服,戴着防蚊帽和手套。只见李珍或蹲或站,两手打着配合,动作麻利地把地里的番茄秧子拔除。

“这些秧子拔掉后,再把土松松,就能栽新苗了。”李珍工作的地方位于阜阳市颍东区插花镇板桥村瓦大番茄谷,她边干活边介绍说,“俺家就住在附近,来这里上班三年多了,每天工作量也不太大。现在天热,上午10点多就可以下班了,下午3点多再来,一个月下来,能挣两千多块钱,挺好的。”

据了解,瓦大番茄谷占地面积780亩,共有工人一百多人,像李珍这样的本地或附近的村民占到了80%以上,平均月薪均超过2000元,并根据工作能力和工作年限进行提级。这不,年仅23岁的周正宇已经是三十个大棚的管理员了。

“公司提供免费食宿,一个月能拿5000多块钱,年底还有年终奖,工作比较轻松,也有成就感,我觉得挺好的。”周正宇随手掰开一个篮子里的番茄,接着向记者介绍说,“你看,里面都是沙瓤,口感很好,能吃到小时候的味道。一口咬下去,汁水饱满,鲜甜爽口,这也正是‘瓦大1号’番茄能卖出高价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作为高档生鲜,“瓦大1号”番茄每斤能卖到10多元,主要销往长三角地区,以电商为主。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深耕鲜食番茄产业,目前已形成“一种、一业、一乡”生态体系,构建了一总部、四中心和遍及全国七个省市的种植基地,鲜食番茄年产量1800万斤,年产值2.6亿元,常年提供固定就业岗位一百多个,辐射带动1500余名村民就业。2016年以来,该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提供就业岗位、入股分红以及资产租赁等方式,累计支付村集体企业、脱贫村、脱贫群众资金2817.27万元,并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首届“万企帮万村”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等荣誉称号。

“自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公司快速响应,积极探索,立足产业和企业发展实际,在颍东区板桥村谋划了以‘产业为底,文化为魂’的‘瓦大番乡’项目,已建成番茄种质资源库、数字管控中心、新品种中试基地、番茄科技小院和番茄种植基地约2000亩。”6月12日,全省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工作会议上,安徽瓦大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瓦大番茄谷项目获评2023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项目(企业),该公司董事长吕彬在作典型发言时自豪地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在原有番茄产业基础上延链补链,拟新建番茄特色民宿等项目,新建项目以村民为主,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创则创,以增加村民收入为目的,让村民成为产业的主人。”

近年来,阜阳市颍东区持续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到乡村投资兴业,加大培育乡村技术人才队伍,拓宽“企业+合作社”“企业+农户”带动模式,帮助民营企业用足用好政策,依托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王锐 张雪芹 记者胡广)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