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座城市都有老巷子,它是城市发展变迁的见证,也是一代人生活的地方,像在湖北武汉城郊区域就有众多的老巷子。穿梭在江夏区八分山下,发现在八分山路南段尽头,就有一条僻静的全东巷,它的位置很边缘,里程有限。转过道路拐角,看到巷口及沿线,地势忽高忽低,植被茂盛点缀,遍布高矮的老房子,环境古朴,一下子像回到了80年代的老武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多数建在城郊区域的巷子一样,全东巷的位置,属于毫不起眼的类型,哪怕是很多本地人,如果不是刻意寻找,也不知晓它的存在。外地人自驾旅游,来到八分山观落日,必然会走城市的三环线和武昌大道,之后顺着武昌大道到江夏的一道口,过铁路桥后南北两边走,全东巷就在最南端路面的尽头。同时,在那一段民房聚集区域,还有江夏区的v1路公交小巴,经停的站点叫盐坊湾公交停车场。附近的居民由此乘车,过武昌大道到纸坊城区,一切轻车熟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到全东巷,首先会被巷子口的地形及布局所吸引。这是一处典型的山地地貌,毗邻沿线的百米距离处,是八分山山脚,虽然山体本身海拔有限,但东西绵延起伏,连亘处的地貌都是山丘,加上附近还有白云洞景区,地质较为复杂。全东巷这一头,紧临着铁路线,属于非常老旧的自建房区域,没有统一规划,民房扎堆的更无规律。于是哪怕是自驾和推单车的,走到巷子口也要慢慢悠悠下来,或者提前停车,或者推行进去,很快就被密集的房子遮掩住视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处在全东巷第一号的建筑,是一座8层楼的裙楼。楼体很庞大,本来8层楼建筑不算高,但在一众三四层高度的民房堆里,显得鹤立鸡群,单层12户的规模非常宏伟,加上地基位置本身就很高耸,让楼栋表现出了十几层楼的效果。裙楼前还有一块民房区,做成了仓储的布局,很可能确实就是仓库,年代久远之后,废弃了也未可知。电线杆在此交汇,分叉处“x型”的结,再被行道树接驳,向着山势高的那片民房区拓展,很快被红砖墙建筑淹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裙楼,来到了全东巷的又一个分叉口。这里的小巷宽度仅一车道,东西边是一栋高的民房和矮民房,一个是东西朝向,一个是南北朝向,中间巷子面上,被香樟树遮掩,树龄看着并不老,可能是近年来移植到此的。虽然是如此狭窄的巷子,但它的路面规划还在,左右边角处与民房地基相连,留出了十几公分的下水道槽子,表面覆盖了预制板;中间水泥存在反复铺垫的现象,应该是修补路面的结果。车子进来相当于走的上坡路,总觉得车头很高,慢慢挪步,生怕突然窜出一个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续往里走,看到了几座很有格调的小别墅。别墅规模很大,南北朝向,建了前院和围墙,而围墙上的大门就开在巷子口上。前院大门处也统一种了树,有柚子与柿子树,夏季正是果子成长的时候,压弯了枝头,显得十分可爱。前院的大门敞开,主人在院子里修建盆栽,晾晒的衣物随风飘扬,显出一派幽静的氛围。车子到此已经无法前行,只好路边侧停,看到巷子前方还有一大段路,被几栋民房遮掩,露出红砖墙与水泥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过一棵枫杨树的树荫处,看到全东巷里还有一座户型极为老旧的单元楼。楼栋仅两层,第一层是两个单间,门窗一体,白墙处刷了半米高的油漆,竖了一根金属支架作为二层牛角基的支撑。第二层也是这个户型,两个单间,侧边有上下的楼梯。外墙刷了石灰,看着年代久远,长了不少青色的苔藓,有意思的是楼道里还放了一辆自行车,看成色,肯定无法使用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着全东巷走到最西端的尽头,来到了一段南北走向的下山坡子。虽然是坡子,可左右仍然建满了民房,一层楼的老房子,两层楼的毛坯,还有菜圃与小水塘,这种开垦出的布局,至少有30年以上的历史。下到坡子底部,又看到一条东西走向的巷子,铺着水泥,画了路标,是新修好的路。(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