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疆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托布里哈提村立足牧业村特色,发展奶制品加工、规模化养殖等乡村产业,打造村产业“微”集群,努力让牧民过上“旺”日子。

目前,奶制品加工厂的设备已调试完毕,原料采集点已确定,正准备培训牧民系统学习奶制品制作技术。作为以牧业为主的村落,这里的养殖业也有了新气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在撒料 (库来西 摄)

据了解,去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了博乐市枣红马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了饲料采集、饲料加工、品种改良、防疫等环节。合作社推行的“中央厨房”模式,可同时满足全村1000多头牛、1万多只羊的饲养需求。

在合作社,饲料加工机械、混合饲料加工机械、疫病防治、避雷针等相关配套设施齐全,此起彼伏的牛叫声不绝于耳,清香的草料味扑鼻而来。博乐市阿热勒托海牧场托布里哈提村党支部书记肯尼斯江·斯兰巴依介绍,以前,牧民自己管理牛羊,品种混杂,一家人每天只能围着牲畜转。现在,村民可以把牛羊交给合作社代牧,并统一开展品种改良,也可以自己养,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和配送饲草料和防疫等工序,节约了养殖时间和成本,村民可以务工挣钱或者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取细料 (库来西 摄)

村民哈生别克·哈斯木汗说:“在家门口工作稳定,月收入近4000元。合作社不忙时,我还可以打零工,增加收入。现在,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

除了发展乡村产业,该村还搭上博州发展畜牧产业和旅游业的快车,充分利用村子邻近新疆天莱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莱牧业)养殖区,赛里木湖风景名胜区的牧民夏草场等优势,积极对接相关部门和龙头企业,促进牧民就业、创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工作人员查看设备运行状况 (库来西 摄)

7年前,吐列别克·肯结哈孜就获得了这样的机会。他说:“2017年起,我和妻子在天莱牧业上班,两人月收入1万多元。上班的地点离村近,很方便。刚开始,家里的牛圈是空的,我们骑着摩托车上下班。后来,我们买了小轿车,家里的牛圈里也增加了十几头牛。”

肯尼斯江·斯兰巴依说:“由村里几名年轻人合作成立的马队也将在赛里木湖景区营业,让游客体验骑马的乐趣。下一步,我们将助力畜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兴、乡村兴。去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万余元,今年争取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5万元。”(库来西 体闻琦 沙牙塔那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