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对欧盟用保护主义打压中国电动车的反制,我国商务部已于日前宣布对原产自欧盟的猪肉以及猪副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正当西班牙、丹麦这些长期依赖中国市场的欧洲猪肉出口大户,还在为自己的前途未来惶惶不安时,中国的第二张“牌”正在加快筹备之中。据《环球时报》发布的消息,中欧主要车企于18号当天举行了闭门会议。有与会人士向媒体透露,中方车企以及行业协会代表均对欧盟的所作所为表达了强烈不满。

并且强烈呼吁有关部门坚决采取反制措施保护中企利益。消息人士称,与会中企的建议是,积极考虑对原产自欧盟国家的大排量燃油车提高暂定关税。同时,消息人士还称与会的欧洲车企代表也一致反对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开征临时关税,但欧企代表希望的是中欧双方能够尽快启动谈判,确保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不会继续升级。不过与会的中欧车企还是在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上达成了共识。需要指出的是,用“兵对兵、将对将”的方式去回击欧盟的贸易保护政策,固然能让对方感到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中欧贸易摩擦与中美贸易摩擦存在着明显不同,使得中国不能拿对付美国的路数去反击欧盟。归根结底,美国是奔着摧毁中国相关产业的目的,去实施一系列的贸易保护政策,力求在最短时间内压制住中国经济的上升势头,最理想的状况就是逼迫在华供应链和产业链外移至美国,即便这个诉求无法得到满足,至少在华盛顿看来,“中国输”也就相当于“美国赢”。这也是为何拜登政府每一次祭出贸易保护大棒,都是摆出一副丝毫不留退路的决绝姿态。

而欧盟的态度是有明显区别的,这一点从欧委会刚刚颁布的临时关税标准中就可以看出,最高关税虽然达到38.1%,但是最低关税只有17.4%。这与欧盟现行标准的10%相差不多,而且被定17.4%关税的车企,恰好是当下在全世界风头正酣的比亚迪。需要强调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对方是“手下留情”,而是证明对方的真正意图,是为了从“中国电动车”这场盛宴里分一杯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想要吸引更多的中国车企将一部分产能转移到欧洲,通过本地化生产来增加欧洲的就业岗位。因此当欧委会发布公告之后,意大利和德国就立即着手派高层访华进行磋商。其实从博弈的角度去看,选择“大排量燃油车”作为接下来的反制方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首先此举可以进一步压缩欧洲车企在中国市场的盈利能力,鉴于欧洲的大排量燃油车多数是以豪华车型为主,提高这部分车型的关税,可以让中国车企有更多机会丰富产品线,以免所有中国车企都挤在中低端市场内卷。

其次是提升国内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加快推动我国的汽车能源转型,确保碳中和目标能够按期实现。但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车企若想登顶世界,最终必然会走向全球化,因此中欧围绕着电动车的较量才刚刚开始,我们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未来中欧,乃至于中日在汽车领域的全面较量将越来越激烈,上述国家围堵中国汽车产业的手段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精准,这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无疑是一大挑战,因此尽管中国在技术方面不像芯片产业一样受制于人,但对于如何打开国外市场也应尽快拓展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