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城的列宁公园

朱绍元

以列宁命名的公园并不多见,笔者家乡就有一个。

地处川东北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通江县,是当年川陕苏区首府,有红军之乡、银耳之乡、溶洞之乡的美誉。通江县城更有闻名遐迩的列宁公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江县列宁公园(图源:四川通江)

小时候,从老家到县城,要过河爬山走半天。曾在县城工作过的爷爷偶尔带我进城,主要是在街上买零食和游列宁公园。那时的列宁公园,只有一排石梯道,一些古树木,几个石桌凳,一栋两层小洋楼,就这也比农村好得多,一年中难得进城几次,所以时常盼望着进城逛列宁公园。

1983年9月,笔者来到通江城读师范,学校就在列宁公园旁。公园内绿草茵茵,排排古树和自然生长的繁花点缀其间。因很喜欢这样的环境,经常到公园来早读、写生画画、运动锻炼……这里留下了太多学习和锻炼的印记,也留下了美好的青春时光。至今还保存着那张在公园的大柏树下手拿书本的黑白照片。

通江城的列宁公园,民国初年由国民党驻军长官所建,占地两公顷,建有小洋房、荷花池、凉亭、花坛等建筑,取名诺江公园。后来几经兴废损毁。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入川,首先解放通江城后,红四方面总部及主要领导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等进驻诺江公园内。为强调政治性,总部决定将公园名改为列宁公园,领导居住的楼院称为五一村。

站在列宁公园高处,通江城便一览无余。公园前方一墙之隔的是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川陕革命根据地军史陈列馆;公园西边是中学和师范,还有一条西街;公园东边是通江城的主体,不仅有北街、东街、南街、轿房街,而且有当年川陕省、红四方面军众多遗址,还有活捉刘湘、赤化全川等红军石刻标语。

列宁公园,因其名字的特殊性,又集党和红军的革命遗址、纪念馆、红军石刻于一体,成为川陕苏区首府通江城的象征。

师范毕业后,笔者被分到通江银耳的发祥地陈河工作,3年后,又调回通江城的第二完小,学校就在列宁公园东边的豆腐店沟。当时的学校,只有一个不大的泥土操场,一栋两层火砖房,称得上是微型学校,课外活动常在列宁公园开展。记得担任大队辅导员时,就在列宁公园内筹划并组织开展了儿童节大型游园活动。在公园里挂满彩旗,设置了趣味游戏、猜谜语、过关斩将、亲子活动等小学生喜欢的活动和比赛,整个列宁公园内热闹非凡。活动结束时,特地在列宁公园门口搭起的“游园”标志前,留下了一张彩色照片。

在通江城工作时,认识了现在的妻子,还是在列宁公园里相亲认识的,当时的青涩窘态至今记忆犹新。结婚成家后,住在通江城西街,每天上下班都从列宁公园经过,更是亲历了列宁公园的变化过程。

慢慢地,列宁公园的面貌在改变:梯道维护了,凉亭重建了,绿道整修了,花坛和花径再现了。过了一段时间,五一村开放了,展厅迎客了;公园大门变得高大了,老将军魏传统题写了园名。不仅列宁公园漂亮了,连通江城也变靓丽了。在列宁公园周围,重新布展了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江泽民同志亲题了馆名,建设了红都街和红军广场,整修了将军街,保护了红军石刻标语群,使通江红军城特色鲜明。

后来,笔者担任二完小少先队总辅导员,学校也从列宁公园的东边搬迁到西边的原师范校,回到原来的母校,二完小成了中国工农红军四川通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小学。为展现红军小学和少先队全国红旗大队的特色,组织开展了“苏区首府队旗飘”“红军石刻映红心”等系列少先队活动,在列宁公园五一村召开主题队会,请老红军讲红军故事,参观红军石刻标语,参观纪念馆和红军遗址,教育少年儿童树立远大理想,争做红军好后代。

在少先队工作中,结合红色教育实际,创造性地成立起少先队红四方面军英雄中队,聘请原川陕省少先队总指挥长李玉兰和列宁公园管理所负责人担任校外辅导员,组织少年儿童在列宁公园、在通江城开展丰富多彩的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二完小和学校少先队工作被多家报刊专题推介,受到全国少工委和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的回信鼓励。

迎着新世纪的曙光,笔者调到通江县城所在的诺江镇,担任武装部长,办公地就在列宁公园大门边。民兵整组时和新兵入伍前,都将他们集合到列宁公园,开展队列、体力、技能和拉练等军事训练。同时,利用五一村、纪念馆、红军石刻等红色资源,开展政治思想教育,弘扬红军精神,争当红军传人,练就过硬本领,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基层预备役工作取得的成功经验被推广,接待了全县武装工作现场会观摩,单位被评为市县先进,本人也获得县优秀个人。

不仅如此,作为通江城所在镇政府的一员,笔者积极投身到列宁公园和红军城的升级改造中。由于县城拓展西进,建设了西寺、五马桥、石牛嘴和高明新区,列宁公园成为通江城的中心。随着列宁公园红色资源的开发,基础设施的完善,特色景观的打造,休闲设施的配套,越来越多的市民来到公园,讲故事唱红歌,瞻红标看展览,听鸟语闻花香,打太极做体操,舒心怡情,景象万千。

现在,笔者虽离开了通江城,但每次回来,都要来列宁公园看看。今年春节,和妻子回到通江城再游列宁公园,回味当初相识的情景。看到眼前大红的灯笼、优美的环境和游人的笑脸,不禁感叹:通江城的列宁公园,见证了通江城的解放,见证了通江城的变化,更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进步……在笔者心里,通江城的列宁公园,犹如那名字一样圣洁!

特别提示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作者:朱绍元(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巴中市作家协会会员,巴中市市直机关公务员,四级高级监察官。曾在《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党的建设》《华西都市报》《巴中日报》《巴中文学》等报刊发表文章,编辑有《紫阳文集》系列书籍)

配图: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