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55年的大授衔仪式中,无数英雄们被授予了军衔。

然而曾经担任红四方面军的总政委,与开国元帅平级的陈昌浩,却并没有获得任何军衔。

最后,他更是选择了吞药自尽。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浩有何功绩?

能和开国元帅齐名的人自然也不是一个简单人物!

陈昌浩出生于1906年湖北汉阳戴家庄,为人不仅聪慧,而且胆识过人。

众所周知,在大革命失败后,我党人员惨遭国民党捕杀,牺牲者无数。

陈昌浩不仅没有逃命,更是迎难而上,以共青团员身份,在当地坚持地下斗争,可谓文武双全。

后被派到了苏联学习,于1930年,陈昌浩受到了党组织的召唤,结束了学习任务回到了我国上海,正式成为我党一员。

1931年被派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担任分局书记,后来红四方面军成立,他又担任了红四方面军的政治委员,就是我国战争题材影视剧中常听到了政委,从实际权力上来说,他基本就是红四方面军的一把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2年,由于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陈昌浩和徐元帅被迫率领队伍转移到了大巴山附近重新建立根据地,也就是后世广为人知的川陕根据地。

陈昌浩凭借着出色的指挥能力,率领队伍连克川东数座城镇,可以说川陕根据地有一大半都是他打下来的。

陈昌浩在红四方面军的战士眼中,就是军神一般的存在,连徐元帅也对赞叹不已!

川陕根据地在陈昌浩、徐向前以及根据地领导人张国焘,三人的齐心协力下,慢慢发展成了当时我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三人也成了当时炙手可热的革命新星,被誉为革命的“三驾马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撤离川陕根据地

然而正是因为川陕根据地发展的太好了,也成了当地军阀的眼中钉肉中刺。

1933年,国党在四川的负责人对根据地发动了“三路围攻”,被陈昌浩、徐元帅以弱胜强合力打退,从此根据地声威大盛,参加革命者络绎不绝,军队规模达到五万余人,手下更是有是陈赓、许世友等后世知名将领。

可惜好景不长,根据地的壮大引来了老蒋的特别关注,与当地军阀合力再次发动围剿,敌众我寡,实力太过悬殊。

与此同时,党中央下令,让红四方面军配合中央红军向西北转移,尽量牵制住足够国民党军,并且在之后想办法突破国军的包围,与中央红军汇合。

陈昌浩、张国焘、徐向前三人决定遵照中央的命令,但此次国军来势汹汹,沿途势必布下了层层埋伏,如何牵制国军,事后又如何撤退,才能让损失达到最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一番商议,三人决定率军强渡嘉陵江,不过必会引来国军围剿,到时部队兵分两路,徐向前元帅带兵突围,陈昌浩率军狙击敌军,掩护突围。

此计虽然冒险了一点,但只要成功了,便可一举完成牵制、突围两大战略目标,而且这也是当时形势下唯一可行之法。

经过艰苦的战斗,红四方面军最终以两万人为代价,撤出了曾经辛苦经验的川陕根据地,开始了艰苦的长征之旅,北上会师。

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于懋功县顺利会师,于两河口召开会议,决定继续向北上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错误的选择

陈昌浩如此骁勇善战,照这样的形势发展下去,按理来说,未来成就必定不在徐元帅之下,那为何他最后会无缘大授衔仪式呢?

主要还是因为一个人,那就是当时鄂豫皖根据地的领导人张国焘。

最开始陈昌浩在鄂豫皖根据地就任之时,结识了张国焘,两人成了挚友,也是在张国焘支持下,陈昌浩的工作才能开展的这么顺利,算得上是知遇之恩。

然而就在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顺利会师,并且决定继续北上之时,张国焘却对此有不一样的意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想西上或者南下,原因有二:

首先,便是北上的条件太苦了,气候恶劣土地贫瘠,部队获取补给困难,部队想要在此地扎根发展困难重重;

其次,便是强干弱枝,此时的中央红军只有装备落后的八千弱旅,反观红四方面军,虽然一路过来损失也不少,但还有八万装备精良的部队。

简单点说,就是张国焘野心膨胀了,想要入主中央,甚至取而代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红四方面军虽说明面上,张国焘最大,但陈昌浩、徐元帅影响力也不弱,徐元帅坚定拥护党中央领导,那么剩下陈昌浩的选择就很关键了。

陈昌浩本人倒是没什么野心,奈何张国焘对他有大恩,因此还是被说服了,三比二,徐向前元帅再怎么反对也没用了。

张国焘最开始是准备西进的,还派出一支队伍在黄河东岸寻找渡河口,可惜久寻无果,这才决定南下,于1935年9月8日,给陈昌浩发送电报,命其整顿部队,准备南下。

党中央虽然察觉到了张国焘的野心,无奈张国焘背后有陈昌浩的支持,基本等同于有红四方面军的支持,党中央也奈何不了他,为了避免红军内讧,中央红军只能先行北上,避免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四方面军南下

张国焘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于公开场合破口大骂,但这些都已经于事无补。

红四方面军按照计划南下,发动了绥崇丹懋战役,歼灭敌军五千,首战告捷不仅坚定了张国焘的野心,也安抚了红四方面军中将领不安的内心,接下来更是连战连捷。

可惜他们的运气到此为止,见到跑出包围圈的红军又回来自投罗网,老蒋当然不会客气,发兵二十多万,全面围剿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虽然极力反抗,但实力对比太过悬殊,八万精锐之师很快便剩四万。

战友的生命和鲜血,终于让陈昌浩醒悟过来,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决定重新北上与中央汇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出来容易,回去就难了。

在国军的狙击下,北上之艰难丝毫不亚于当初长征,准确的说是有过之而不及,最终只剩下一万出头的人成功北上,其中便有红四方面军的三位领袖。

昔日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十万部队,就剩这么点人,张国焘、陈昌浩难辞其咎。

但相比张国焘的趁机背叛投敌,陈昌浩对革命还是很忠诚,认罪态度良好,主动承担了错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昌浩之死

党中央念在陈昌浩往日的功劳,并没有过多为难他,而将其拍往昔日老部门宣传部工作。

1939年,经中央批准,陈昌浩前往苏联治病,没成想这一去便是13年,再次回国时,早已物是人非。

刘少奇首长代表党中央接待他,虽然国家没有追究他往日错误的意思,但在国家成立过程中,他终究缺席太久了,因此无缘参与那场大授衔仪式。

后来,江青等人以昔日陈昌浩支持张国焘为由迫害他,陈昌浩不堪忍受,于1967年,服药自尽,享年61岁。

1980年,国家才为其翻案正名。

究其一生,陈昌浩并不算是个坏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是一个坚定的革命份子。

可惜一朝踏错满盘皆输,但他最终也获得昔日红四方面军老战友的原谅,也算是此生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