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理想,还是选择现实?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问题。#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梵高毫无疑问选择了前者,因此,他晚年穷困潦倒,只能于极度绝望中自杀。

画家赵小勇则不同,他选择了后者,因为他还有一大家子人要养,全家人都指望他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窝在城中村,一天十几个小时,不停地临摹梵高的画作。

在20年时间里,他一共画了10万幅油画,对梵高画作熟悉到,闭着眼睛都能临摹的程度。

面对镜头,他的眼神孤独而又憧憬。

“我想,我是懂梵高的……”

为此,他决定走出现状,用原创,致敬梵高这位为理想奋斗终生的画家。

从小白到临摹,赵小勇用了20年时间,从临摹到迈入大师殿堂,他用了10年时间。

他用30年,完成人生蜕变,他就是“中国梵高”赵小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7年,15岁的赵小勇孤身一人来到深圳打工。

但因为年龄太小,没有力气,没有工厂、工地愿意要他。

那段时间,赵小勇度过了人生中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睡过桥洞、马路,也在郊区的坟地歇过脚,漂泊在城市中,他和一个流浪汉没有区别。

因为没有暂住证,赵小勇很快便被警察带走,还是工友们集资给他凑了400元,才把他捞出来。

走投无路,他去求一家工厂收留自己,不要工钱,只要管吃管住就好。

在一家滕蓝厂中,他替树脂画上的人物描边、上色。

因为在老家看过堂哥画画,赵小勇在绘画上表现出非同一般的天赋。

很快,他成为厂里的精描工,他的作品被装裱起来,放到玻璃柜中,成为全厂工人学习的对象。

工厂的工作日复一日,每天的工作都在重复,渐渐地,赵小勇厌倦了现在的生活。

就在他考虑是否辞职的时候,老乡的一句话,彻底改写了他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年代末,一位香港富商接到沃尔玛的订单,要求他在30天内,交付30幅仿制画。

于是,他带着订单来到大芬村,将这里当成自己的工作室,向全深圳招聘“画手”。

彼时大芬村还不是著名的仿制画制造中心,只是深圳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

这里污水横流,常年弥漫着一股恶臭味,因此被当地人戏称为“大粪村”。

但不久之后,因为商人的到来,“大粪村”将改写自己的命运。

老乡来到大芬村应聘成功后,想起了赵小勇,于是也对他发出邀请。

赵小勇几乎想都没想,便同意下来,收拾东西,来到了大芬村,成为一名“画工”。

就这样,一个商人,带着几十位“画工”,开始了仿制画的工作,赵小勇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入了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里,很多“画工”都是农民工,他们连拿画笔的姿势都不知道,更不用说画油画。

因此,富商请来老师,开始从零教他们如何画油画,仅十几天后,他们便开始临摹画作。

“画工”们不需要知道怎么画画,也不需要知道画中包含怎样的感情。

只需要学会,如何将一幅画,通过画笔,“复制粘贴”到另一张画纸上就可以了。

因为工作量巨大,几十名“画工”每天都要画十几个小时。

累了,就在凳子上睡一会,睡醒之后接着画。

天气炎热,有没有空调,十几平的房间中,挤着十数名画工,连呼出来的空气都烫手。

他们只能赤裸着上半身,用尽全部力气,完成手中的画作,每幅画能赚十几到几十元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小勇,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除了吃饭睡觉,都在画画。

三个月结束后,他学会了画仿制画的技巧,让他得以在该行业生根发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订单交付后,香港富商大赚一笔,很多商人闻风而来,纷纷涌入该行业。

他们在大芬村租画室,找“画工”,很快,一个又一个工作室在大芬村拔地而起。

巅峰时期,大芬村的画室总量超过1000家,每年产出的仿制画高达500万幅。

这里成为全球仿制画主要供应地,欧洲70%仿制画来自中国,而中国80%仿制画都出自大芬村。

而这里,也成为不少仿制画商人发财的宝地,每年总销售额达到10亿。

但作为画作的主要生产者,“画工”们,他们一年到头却赚不到几个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有的是农民工,有的连小学都没毕业,有的在几个月前,甚至连三指拿画笔都不会。

但几个月后,他们贡献出全球超过60%以上的仿制画。

从梵高到米勒,从《星空夜》到《拾穗者》,只要客户有需要,他们便要在规定时间内画出来。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商人会将一幅画拆分开来,让“画工”们分工协作。

例如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有人负责画左眼,有人负责画嘴巴,最后,再将所有作品组装起来。

在这里,画不是艺术品,而是商人,“画工们”也不是艺术家,不过是工厂的工人罢了。

而赵小勇,就是这万千“工人们”的其中一个,只不过,他更聪明。

在完成第一笔订单后,他开了家工作室,自己接订单,当起了小老板。

订单的内容,全部都是梵高的画,并非赵小勇对梵高情有独钟,只是他的画更好卖钱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地,赵小勇的画开始在当地小有名气,他也有了固定的欧洲客户。

每天都要完成二三十幅画,仅靠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

因此,他将妻子、弟弟和小舅子拉了进来,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合作伙伴。

妻子负责画《星空夜》和《向日葵》,弟弟负责《夜晚的咖啡馆》,小舅子则负责《自画像》。

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赵小勇的画室每年都能产出上万幅梵高的画。

赵小勇和他的家人们,数十年如一日地临摹,早已将画作的全部细节铭记于心。

就拿赵小勇来说,他20年内画了10万幅梵高画,最快28分钟便可以临摹出一幅。

他的妻子,和别人聊着天,看着电视剧,一个小时内,一副《星空夜》就能在她笔下栩栩如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讽刺的是,他们连梵高的真迹都没见过,有人甚至连梵高两个字怎么写都不知道。

渐渐地,赵小勇开始对梵高产生浓烈的兴趣。

“半辈子都在画他的画,却连他是谁都不知道,未免有些说不过去!”

一天晚上,赵小勇攒了个局,将画室全部“画工”召集在一起,看梵高的纪录片。

也正是这部纪录片,彻底改变了赵小勇的后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森特梵高,自小性格孤僻,被人当成怪胎,唯一能陪伴他的,便是手中的画笔。

但画笔并没能让他的人生好过一些,从荷兰到英国,再到法国。

他的一生都在贫困中度过,穷困潦倒,一辈子只卖出去过一幅画,最终在绝望中自我了断。

回顾他的一生,将全部热情燃烧投入每一幅画作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悲的是,他腐朽的躯体却无法承载灵魂,每一次拿起画笔,都要以生命作为代价。

灵魂,在画布上快速挥发,倒映出梵高的人生,也将“画工们”的生活无限放大。

梵高的悲惨人生,何尝不是“画工们”前半生的真实写照?

他们和梵高一样,前半生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为一日三餐而奔波努力。

但梵高尚能为画笔绽放光彩,他们呢?追逐一生,也不过是个拙劣的模仿者罢了。

从这之后,赵小勇内心的一部分坍塌了,核心的部分开始重建,但还需要一些契机。

他想去趟荷兰,看看梵高的真迹,想了解梵高的真实内心世界,到底是怎样的?

机会来了,一天,他接到一位客户的邀请,邀请他去梵高的故乡,阿姆斯特丹。

对方表示,只需要赵小勇出来回的路费,剩下的他来搞定。

但这对赵小勇来说,依旧是笔不小的费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和妻子商量,但每次两个人都会吵架,吵到最后,还是会回归到钱的问题上。

赵小勇对妻子说,自己去看梵高的画,是为了模仿得更像,赚到更多钱。

但和他生活了几十年,妻子当然知道,赵小勇去看梵高的真实目的。

最后,妻子还是没能拗过赵小勇,他踏上了前往荷兰的飞机。

现实中的阿姆斯特丹,跟赵小勇想象得不太一样,不像个大城市,反而更像一个小镇。

在小镇的街头,赵小勇看到一个卖纪念品的小店,里面放满梵高的高中画像。

其中最大的一幅,被挂在门外面,用玻璃框装裱,展示给过路的游客们。

赵小勇一眼就认了出来,纪念品店中的画作,绝大部分都出自他和他的工作室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挂在墙上,甚至连个画框都没有,任由当地人进来挑选、抚摸、买卖。

每一幅画大概能卖到30—40欧,门外那副大一点的,则能卖到400欧。

这几乎是赵小勇出口价格的八倍以上。

在小店门口,赵小勇和自己画的梵高自画像合了张影,此时他心中五味杂陈。

“画工们”画了半辈子的画,但依旧处于产业链的最下游,拿着最微薄的工资。

但这些资本家们,随便一倒手,就能赚到八倍以上的利润,凭什么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一切,赵小勇根本无力改变,只能落寞地点上一支烟,让哀愁随烟雾飘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他来到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梵高的画作。

“颜色不对,真迹很明显淡了很多!”

赵小勇本以为自己对梵高的画作足够了解,但见到真迹之后,才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多可笑。

每一幅都比自己想象得更加强烈,其中根本感受不到颓废,有的,只是对画作的无限热情。

即使悲惨如梵高,在拿起他心爱的画笔时,依旧可以将一切抛到脑后,心无旁骛地作画。

被一日三餐所浸透的自己,能做到这一点吗?

从荷兰回来后,赵小勇开始变得魂不守舍。

他自诩算半个艺术家,但荷兰之旅让他意识到,自己在梵高面前,什么都不是。

梵高有为艺术奉献一切的勇气,自己有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开始做梦,梦到梵高,他走到自己面前,亲切地问道。

“小勇,你现在画我的作品怎么样了?”

“我已经进入你的状态了!”

在梦中,赵小勇尝试去碰触,才发现面前空无一物。

他从梦中醒来,久久不得入眠,一直坐到早上。

凌晨,第一缕阳光照射入画室,赵小勇点了一根烟,心中也做好了打算。

“是时候,该尝试改变一点点了!”

从这之后,在画仿制画的空隙中,赵小勇也会尝试去画自己想画的东西。

画室中“画工们”的日常,自己老家的奶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等等,赵小勇都会尝试去描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用几年赚来的钱,开了间画室,用来售卖自己的原创画作。

一开始,赵小勇的生意并不好,甚至一个月都卖不出去几幅。

但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去,渐渐地,在同行的帮助和推广下,他的画开始小有名气。

从最初的几十元无人问津,如今也能卖到1.2万一幅,这个过程,他用了十年时间。

虽然过程漫长,但赵小勇并不后悔,反而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十年后,他再次梦到梵高,他背对着赵小勇,站在远方,声音低沉而又浑厚。

“我是一个无足轻重,又讨人厌的人。”

“总而言之,就是我是这个社会上最卑贱的人。”

“可是,就算这已经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

“总有一天,我会用我的作品昭告世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天清晨,赵小勇从梦中醒来,眼角带着泪,但嘴角却掀起一丝笑。

“梵高先生,我想我可能已经做到了,即使还不够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