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在文学里结识,但是,我要记叙的原因是,他们都是美好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家在当编辑的时候,轻描淡写地邀请我写过小说。她说:“你写个小说吧。”

我也不热烈地答应:“好的”。

她高兴地笑笑。

她说话和笑,都是同样温和、婉转,轻描淡写,不会多说一两句话,只说非说不可的那几句话。

后来,我就写了一篇小说,她刊登了。又轻描淡写地说再写一篇,我就又写了一篇。她没有对我说写得好不好,是我问她写得还可以吗?她笑笑说:“那当然了。”

我们不常见面,见面好像都是在会上。大家都发言,她的发言都写在稿子上,认真看着稿子说,温和、婉转,音调从不升高,没有摆弄的语句,句句不惊人,完全消融了评论家的样子,就好像非常知道,文学在生活里也要像生活,吃相应该平常,就如夹一小筷菜放进自己碗里,放进嘴中,不重音朗诵赞美诗,也不眉头皱拢,露出嫌弃,恰如其分的笑意总在神情,是一派善意的美学。

我对她说过:“你温和得真恰当,我们都是要认真地想一想文学言说的吃相了。”

她笑笑说:“是吗?都像我这样也不好。”

后来,她当总编了。出版了新书会寄给我。也说要请我吃饭。后来真的吃了一次饭。副总编和她一起来。那真是请我吃饭,她不怎么吃,也不说可以不说的话。我不认识副总编,副总编和我说着话,她听着,就好像是副总编请我吃饭,她陪着副总编一起来,坐得如同椅子一样安静。

安静的交往。交往得看不出交往。每一次都有记忆,又不容易总找到记忆,的确有些平淡,但却认为她是朋友!从来也没有想过要热络,但只要想起,见到,就总舒舒服服,面对面的时候,不需要摆姿势,找语句。

她送了一本她自己的评论书,书里夹了条子:请注意……页,……页,那儿有她对我小说的评论,为她的刊物写的第一篇小说、第二篇小说,也还有我写的别的。第一篇小说写的是混乱年月的混乱,火车晚点大半天也犹如准点到达,一切的混乱都大摇大摆,行驶没有时刻表,因为混乱的心里没有表没有钟。第二篇小说是两个不熟悉的男女中学生在咖啡馆遇见,大大方方聊聊天,聊完了说再见,没有别的插曲。

它们分别叫《我们没有表》《咖啡馆纪事》。

秋天了,在最重要城市的那幢重要大楼里,依然是开会和发言,发完了言到大楼对面吃饭。我站在大门口想着要不要吃饭呢,还是回酒店休息,她慢慢走过来。我问:“吃饭吗?”

她笑笑说:“回家去了。”她住在这个最重要的城市。

我说:“吃完饭走吧。”

她笑笑说:“走了。”她笑得无力。

她右转弯,腿迈得很慢,我喊了一声:“身体不舒服吗?”

她没有回头,举起右手挥了挥。

她走得很慢,走了。

这便是我们的交往,气质很特别。我也只能这样记叙她,很平淡的记叙文,轻描淡写,小溪流水。

我没有告诉过她,学习儿童文学时,我和她一起听过课,她是课代表,我在她的大学进修,好多年之前了,我总是坐在大教室的最后一排,听的是共同老师的课。如果告诉她,她是不是会笑笑说:“我看见过你。”她当了评论家,我写小说,都在儿童文学的名义下。

记一个人,叙二三事,是小学生开始写作文的练习,也是写作文学的基础艺术。我继续记另外一个人。

他留着很长很密的胡子,和很长的头发合拢在一起。

他能歌会舞,从小便是文艺人。唱船工号子,也唱《心雨》。他唱《我的太阳》时,我很想建议他把胡子和头发都剪掉一些,不要缠得太密,帕瓦罗蒂没有这么密。不过我没有说,因为唱《我的太阳》和胡子头发没有关系。我敢上台唱歌,是他鼓励的,他非常会鼓励人,他鼓励人的时候像一个很结实的大提篮,有坐垫,有靠垫,你不心慌,他也站在上面,拎着和你一起上去。

他爱喝一点儿酒,喝的风度很好。

他必须准时吃饭,过了时间,连胡子也会气喘吁吁。

他写儿童文学。他常搁下自己的日程,接受出版社的盛情邀请,把盛情列为日程。邀请他的都是朋友,他珍惜朋友,他是一个把朋友放在心当中的人,所以总能盛情地把邀请写得成功。朋友心花怒放,他安心地看着心花怒放。

他柔情得很。

他粗犷在外,胡子和头发太多,目光深陷其中,会被忽略了眼睛里的柔情。

他喜欢上海,母亲年轻时在上海住过,走在上海的路上,他脚步流连,像踩在母亲的脚印里。他总是自言自语说,“我母亲喜欢上海。”我们陪着他流连地走。

他不是一个口才滔滔不绝的人,有时喊你一声,却没有下文,下文是你心里的微微温暖。他专心地听人说话,眼神凝定,从不东张西望。东张西望,心不在焉的人太多了。

难得开开玩笑,也是好小孩般的纯粹,他会学着我上海口音的普通话,我听着却觉得他是羡慕我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讲得好听。

那一回,我乘船去出版社催促一本书的出版,心情不晴朗。他住在出版社的那个城市,来陪着我吃饭。吃了饭,我打车去码头,刚坐下,他敲敲车窗,我摇下窗,他递给我五十元钱,我说:“我有钱的!”他说:“拿着!”

他的手掌很厚,一整张五十元,很多年前的价值。

车开了,我回头看他,他朝我挥手,手掌很厚。

我一直没有对他说谢谢。

我的心里一直有泪水。它是我的晴朗。

多年后,我们的分别也是在开会之后。

从会场出来,他往左转,我往右转,我们住的不是一个酒店。

那是夜晚,我仍旧看得清他的温暖、柔情的目光,他说:“那就再见了。”

我说:“再见。”

后来,就真的再见了。

我依然记得很平淡,轻描淡写,小溪流水。

我们都是在文学里结识,但是,他们是评论家、作家不是我要记叙的原因,虽轻描淡写,没有写出多少话,却是准备了不少日子,因为,他们都是美好的人。

美好的人,右拐,左转,都走不失。(梅子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