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凡 发自 副驾寺
智能车参考 | 公众号 AI4Auto

头部新势力,密集调整智驾团队。

据36氪报道,小鹏北美智驾负责人朴一树,近日离职。

而就在本周,小鹏刚刚官宣智驾高级总监袁婷婷加盟。

也几乎是同一时间,蔚来被曝调整智驾组织架构。

更早前,蔚小理中风头最盛的理想,也被曝大规模调整智驾团队,引发震动。

短短一个月内,蔚小理先后变阵智驾团队,外界对此看法不一,认为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

但归根溯源,其实密集变阵背后,指向了同一个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蔚小理集体调整智驾团队

吴新宙离开的余波,仍在小鹏继续。

小鹏智驾北美负责人朴一树,已于近日离职。

其此前负责小鹏在北美的智驾团队,于2019年加入小鹏汽车,任职五年之久。

当年发掘招募他的,正是吴新宙。

同期加盟的,还有高级总监Parixit Ahera和视觉感知负责人王弢

前者已在去年11月追随吴新宙入职英伟达,王弢也在今年年初离职小鹏,重归江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将出走的同时,小鹏也在对外招募补强。

就在朴一树被曝离职的前几天,小鹏新加盟的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袁婷婷,开始在社交平台活跃。

随后,何小鹏转发微博,官宣了新的人事任命。

袁婷婷毕业于浙江大学,此前是阿里巴巴达摩院的自动驾驶实验室运营负责人,今年6月刚刚加盟小鹏汽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早前,今年3月,原L4明星Cruise资深工程师Xianming Liu入职小鹏,担任智驾AI负责人。

今年以来,小鹏高管换血,多次曝出新料。

而另一边,蔚来对智能驾驶组织架构的调整,则略显悄无声息。

据晚点LatePost报道,蔚来近日调整了智驾研发部架构。

原研发部下属感知和规控团队,被合并为大模型团队,原集成团队,则重组为交付团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次调整后,蔚来智能驾驶负责人仍是分管副总裁任少卿

部门合并后,目前尚未有负责人出走或人员优化的消息曝出。

因此总体来看,蔚来对智驾的调整比较平静,没有吸引太多目光。

早前理想的相关人员调整,则造成了较大震动,引发外界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于业绩不及年初预期,5月中旬理想被曝出大规模人员调整。

其中,智能驾驶团队受到了较大冲击,规模缩小至1000人以内,有报道称目前约有800人。

据说在6月初,理想智驾副总裁郎咸鹏召开部门会议,表态部门调整已结束。

综合三家来看,各自的高管换血、团队合并以及大规模人员调整,似乎是出于不同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其中,也有不可忽视的共同点。

智驾竞争白热化,集体转向端到端

蔚小理近期对智驾的密集调整,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原因是,技术范式的转变

端到端正成为行业共识。

2023年,AI顶会CVPR将年度最佳论文颁给首个感知决策一体化自动驾驶模型UniAD**,端到端架构得到学术界认可。

与此同时,端到端的FSD V12横空出世,特斯拉在工业界的成功实践,让行业看到希望,相继转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端到端不一定需要像过去那样,将技术团队按照开发模块,划分成感知、决策和规划。

数据驱动的端到端需要的技术栈,也与传统开发不同。

对于开发者来说,在原岗位上转变技术栈不是件易事。

这意味着抛弃过去所学,还要付出大量时间学习新技术,部分人员未必愿意转换。

特别是从传统的规则驱动逻辑开发,转向数据驱动的模型开发,其中跨度之大,几乎是两个专业的差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从技术本质来看,技术架构的转变,一定会引发组织架构的转变,难免会造成人事动荡,只是各家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影响大小不同罢了。

近期行业大佬也对技术范式转变,造成的组织影响,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李想近日在重庆论坛上表示,团队致力于自动驾驶技术的突破,认为人类开车的方式,不需要养几千人的团队去搞Corner Case

他还透露,VLM(视觉语言模型)+端到端的自动驾驶系统,将向测试用户推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蔚来智能驾驶副总裁任少卿,也是在部门调整合并后,随即向团队传达,要放弃过去的“感知-决策-规划”传统范式。

这意味着,实际此次蔚来对智驾组织架构的调整,就是因技术转向而起的。

头部新势力密集变阵智驾,也是当前智能驾驶竞争白热化的表现。

智能驾驶竞赛,仍是当前车企竞争的关键。

尤其是新技术范式的出现,带来了后进者迎头赶上的机会,不容错过。

同时,头部新势力的类似调整,也很可能会传导至其他车企或供应商。

今年也许还会看到更多的高管出走,以及规模人员调整等类似事件。

新的竞争格局,在动荡之中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