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只是做了一个平凡人该做的平凡事。”躺在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病床上,毕业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汪锦泽同学淡然地说着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感受。6月21日,温州市造血干细胞定点采集医院,汪锦泽成功捐献234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成为浙江省第10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汪锦泽在捐献造血干细胞

温热的血液从他的手臂缓缓流出,经过血细胞分离机后,再缓缓地流入到他的体内。整个过程,看似简单,却是一次特殊的生命传递。

“希望我体内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帮助到受捐助的病人,希望受捐者康复后能发光发亮,去照亮更多人。”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采取双盲方式,他虽不知道受捐者是谁,但他相信,这份祝愿可以通过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传递出去。

增食、运动、调整作息换来的“缘分”

据公开信息可查,非亲缘关系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的概率只有十万分之一。

“这是一种‘缘分’,我一定要出一份力。”汪锦泽说,今年2月,他得知自己与一名患者的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刚开始很开心,后来被告知捐献造血干细胞对于身体各项指标的要求比献血更严格,而我也因为身体体质指数太低导致捐献时间暂缓。”后来,汪锦泽通过增食、运动、调整作息来增强体格,终于在不久前收到了可以捐献的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锦泽在温州市中心血站献成分血

22岁小伙已无偿献血23次

在龙湾公益界和青年志愿者队伍中,汪锦泽早就是“名人”了。自初中入团后便开始参加各类志愿活动,上了大学他更加积极活跃在各大志愿活动中:在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担任讲解员、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当志愿者;慰问退伍老兵、留守老人、新温州人……至今为止,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1500余小时,也带动身边人加入到公益活动中。

“当我穿上志愿者服装那一刻,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参加志愿服务的过程,让汪锦泽变得更加积极进取。2019年,他走上无偿献血之路,至今已献血23次,献血量达到4900毫升。2021年4月,在一次无偿献血中,汪锦泽了解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相关情况,没多想便加入了。2022年8月,他还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用特殊方式救人

采集室里,汪锦泽的父亲和爷爷守在病床边,静静地陪着他完成这一次捐献。在父亲的心里,儿子做了一件很光荣,也很了不起的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汪锦泽是温州第11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今年捐献的第10例。随着90后、00后的成长,他们中的很多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积极参与者。在115例捐献者中,捐献年龄35周岁以下的超过70%,其中年龄最小的仅20岁。

汪锦泽介绍,其实社会上也有很多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存在误解。“这次我想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家,捐献对身体没有什么影响,还能挽救一个生命,这样的大爱之举,应该大力弘扬。”

当天下午,汪锦泽完成了造血干细胞的捐献,他看向那一袋造血干细胞混悬液说,“希望有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参与这项爱心事业,让更多血液病患者看到康复重生的希望。”

力所能及宣传造血干细胞知识

2021年4月8日加入中华骨髓库后,汪锦泽觉得光等待配型还不够。他还想参与造血干细胞宣传活动,让身边更多的人去真正了解造血干细胞,消除他们的误解。于是,在2021年7月,他加入了温州市红十字爱心护髓志愿服务队,并参与服务队宣传工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有关造血干细胞知识和宣传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造血干细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造血干细胞捐献故事分享会上,汪锦泽被捐献者们义无反顾的去捐献救人所打动所感化,这更加坚定了汪锦泽坚定做这件事的意念。学校的故事分享会举办完后,马上就有好几例大学生成功捐献,说明宣传带动的效果还是显著的。他觉得在参与这些公益和宣传活动中,有了收获,有了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上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汪锦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都能正确认识造血干细胞捐献。他鼓励大家加入造血干细胞捐献行列,让更多的血液病患者有机会得到救治。

来 源 | 潮新闻等

责 编(一审) | 王 衎

责 审(二审) | 吴昕灿

终 审(三审) | 武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