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只要有人在,什么事情都能办,有我们一把锄头两只手,一条扁担两条腿,一定能够战胜穷山恶水,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

对大寨村村民来说,永远忘不了的浩劫就是1963年8月时的一场特大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来大寨村就因为“七沟八渠一面坡”的原因,穷得叮当响,农业产值年年垫底,人民幸福指数极低,可1963年的一场山洪,直接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村子变成了“要饭村”。

房子被冲塌、梯田被淹没,牛羊牲畜也早已在山洪的卷积下失去了踪迹。

在这危难之际,大寨村突然出现了一支青年女子突击队,带头人却是年仅16岁的郭凤莲。

那么,青年女子突击队在这场山洪中起了什么作用?郭凤莲又是何人?最重要的是,大寨村的现状又如何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7年秋天,郭凤莲“踩着落叶”降生在山西武家坪村,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穷苦农民,常年饥寒交迫的生活让两人苦不堪言。

1950年,郭凤莲刚满三岁,母亲就因贫病的侵袭不得已撒手人寰,郭父只能将年幼的郭凤莲托付给住在大寨的外祖母抚养。

这样的环境造就了郭凤莲勤劳、朴实的性格。外祖母年龄渐渐大了,年纪尚小的郭凤莲就主动承担起家庭重任,帮助外祖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郭凤莲的思维也在社会提倡“妇女也能顶半边天”的思想中,锻造得愈发成熟稳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大寨里还有互助组,走农业农村合作化的道路,为了让妇女们也能从家里走出来,村委会的干部陈永贵提倡建立一个“大寨幼儿园。”

所谓“大寨幼儿园”,就是将全村的孩子集中在一户人家,选出一两名妇女照看,这样其他的妇女就可以腾出身来去参加劳动。

郭凤莲就是最早进入“大寨幼儿园”的孩子之一,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陈永贵也注意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女孩子。

她勤劳、质朴、品格好,身上又有大寨人特有的干劲,所以陈永贵就将“大寨幼儿园”,交给了郭凤莲来带。

事实证明,陈永贵确实没有看错人,高小毕业的郭凤莲将这些孩子照料得很好,“大寨幼儿园”在郭凤莲的心血浇灌下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就在“大寨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之时,一场山洪却冲毁了大寨人的心血,同时也让郭凤莲来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1963年8月,百年来的特大山洪呼啸着冲毁了大寨人的房屋和田地,村民们的叫喊声在这场百年大山洪面前显得是那么无助。

危难之际,多亏大寨村委带头提出口号:与天搏斗,重建大寨。整个大寨居民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重整旗鼓,投入了热火朝天的抢险运动中。

但就在这时,人群中的一支青年女子突击队却显得格外亮眼,领头人赫然是年仅十六岁的郭凤莲,虽说年龄小,体力上与男性有一定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郭凤莲却从来没有叫苦叫累,她带着青年女子突击队的成员,义无反顾地投身到重建大寨的运动中去了。

每次一有艰苦的任务,她们总是冲到最前面,运石料、挑担子、疏通积水,这些女孩子的工作量甚至超过了男性壮劳力。

干一天活下来,她们累得动都动不了,一沾床就睡了过去,但即便再累,等到第二天开工时,大寨人还是能看到这支青年女子突击队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这就是老一辈的奋斗精神,他们吃的苦、所付出的汗水要比今天的青年们多得多,他们应当成为现代青年们的榜样。

在大寨人埋头苦干之时,郭凤莲也带着青年女子突击队冲进了任务最艰难的地方,她带头许下誓言:“老一辈子能吃下的苦,我们年轻人也吃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地的记者知道这件事后,纷纷来到大寨采访这个全是年轻女子的“铁姑娘队”,而队伍的灵魂,队长郭凤莲也被人称为“铁姑娘”。

报纸发往全国各地后,各地的农村女青年都以“铁姑娘队”为榜样,加入了建设家园的热潮中去,一时之间,这轰轰烈烈的“铁姑娘”之风竟席卷了整个中国。

1964年到1965年,来自全国各地的信件纷纷寄到了大寨村,郭凤莲的家中,女青年们都希望郭凤莲能够给自己指点迷津,帮助自己渡过思想上的困境。

郭凤莲收到回信后,总是再三斟酌再给出建议,并且还会在信里加上鼓励的话语,引导这些女青年向前看、向上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年代的人虽然文化生活没有现在这么丰富,但他们的精神世界却极其富足,有着那个年代独有的朝气和质朴。

郭凤莲就是那个年代的代表人物,因为她思想进步、工作努力,大寨村就为她争取到了许多外出学习的机会。

见的世面多了,思想开阔了,可郭凤莲的思想依旧如初,她始终坚持着最初的信念:要一辈子扎根农村,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1966年1月,组织上经过反复考验后,决定吸收19岁的郭凤莲进入党组织,郭凤莲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入了组织,郭凤莲的思想也越来越进步了,大寨党支部决定将其作为大寨的接班人培养,将大寨的希望都放在了郭凤莲的身上。

可没想到,这时的郭凤莲却面临着又一个重要抉择。

1966年,大寨党支部经过商讨,决定将其作为村委的下一任接班人来培养,郭凤莲外出学习的机会渐渐多了起来。

郭凤莲的眼界不再局限于大寨村那一方天地,而是看到了全中国,她的谈吐、气质都得到了几乎是跨质式的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们都希望和郭凤莲交往,但是每次遇到这种请求,郭凤莲无一例外都拒绝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郭凤莲早已对一名外地男青年一见倾心了,这个小伙子身体结实,五官端正,最重要的是有上进心,干活很努力。

郭凤莲长了一双大眼睛、一张圆脸蛋,和身体结实,五官端正的小伙子站在一起非常般配,连郭凤莲的姐妹们都连连点头,说他们两个非常合适。

这之后,郭凤莲又和男青年见了几次面,两人很谈得来,都很认可对方的思想,不久后,男青年就向郭凤莲提出了交往请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是个很有主见的女孩,但是婚姻大事她还是希望,能听听村里最有名望的长辈,村支书陈永贵的意见。

没想到,陈永贵知道她和男青年交往一事后,却提出了和其他人截然不同的意见。

郭凤莲找陈永贵咨询意见的当天晚上,村委会的其他成员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们不能接受自己亲手选择的接班人远走他乡。

所以大寨村党支部连续召开了三晚的连续会议,希望就此事拿出个主意,到底同不同意郭凤莲远嫁他乡?

郭凤莲这么多年来做出的贡献,大寨村人都有目共睹,在他们心里,郭凤莲有能力、有担当、有魄力,一定能够带领大寨据村再迈上一个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支部早已将郭凤莲定为大寨村的下一任领头人了,对郭凤莲寄予了厚望,所以自然不希望郭凤莲远嫁,所以村委们连续商量了三个晚上。

最终决定:和郭凤莲说村委们的构思,希望她回心转意,对任何一个村寨来说,人才才是决定村子贫穷富贵的最重要因素。

商量好之后,村委召开了专门会议,和郭凤莲说了他们的看法,并希望郭凤莲能够放下儿女情长,将一切精力转移到建设大寨村上。

郭凤莲因此过了好一段痛苦煎熬的日子,不知思考了多少天,郭凤莲最终决定:一辈子扎根大寨村,将青春和热血都洒在大寨村的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之后,村组织又在大寨村内,给郭凤莲物色了一个结婚对象贾富元,在村委的操办下,两人顺顺利利地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之后,陈永贵就开始重点培养起了郭凤莲,总是把重要任务交给郭凤莲去处理,且这些事情不出意料地都完成得很好。

在陈永贵看来,郭凤莲作为大寨村的下一任接班人来说是完全合格的。

1973年12月,陈永贵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他的提议下,郭凤莲当选为大寨村的党支部书记,挑起了大寨村的大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也确实是个能担重任的人才,在她担任大寨村党支书书记一职时,整个大寨村的面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对大寨人来说,“铁姑娘”郭凤莲就是他们的精神依靠,村民们遇到困境时,都喜欢找她来解决,非常尊敬她。

1980年4月,郭凤莲辞去了大寨村党支部书记一职,她仍和普通农民一样,背上锄头去田间劳动,不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或者磨难,仍坚持初心,这就是郭凤莲最值得人敬佩的地方。

1982年7月,郭凤莲辞去党支部书记一职后,又被组织上任命为晋中果树研究所副所长,刚开始时,郭凤莲还有些犹豫,觉得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担此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党组织的耐心解释下,郭凤莲才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命。

虽然文化水平和所里的其他人员相比,有一定差距,但是郭凤莲一直在努力,工作的时候勤勤恳恳,工作结束了还会自己挑灯夜读,学习相关知识。

在研究所工作的五年里,郭凤莲不仅完成了组织上交代的任务,还给研究所提了不少意见,帮助研究所解决了工作上的许多难题,赢得了同事们的称赞。

1987年4月,因为工作能力突出,郭凤莲又被组织调到昔阳县公路段任党支部书记,虽然远离了大寨村,一个人来到陌生的地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郭凤莲在工作上却从来没有打过折扣,她就像一团火,组织上将她放到哪里,她就点燃哪里,给当地人民带来希望。

郭凤莲在昔阳县公路段的工作同样做得十分出色,整个地区都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但是郭凤莲在昔阳县公路段党支部待的时间越长,她就越想回到大寨村,毕竟大寨村是她长大的地方,也是她思想成熟的地方,她想将自己的余热放到大寨村。

1993年1月,昔阳县委考虑到了郭凤莲长在大寨的现实情况,决定将其调回大寨村任党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兜兜转转一圈,郭凤莲又回到了记忆中的大寨村,调任的第一天,郭凤莲就在大寨村里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大力提拔年轻人,将这些新鲜血液注入到了大寨村本已固化的经济模式上,让大寨村原有的老旧产业又重新迸发出了青春的活力。

对此,郭凤莲表示:“要抓住每一天,培养好年轻人。”

在郭凤莲的带领下,大寨村建立起了水泥厂、化工厂、羊毛衫厂等等具有发展潜力的企业。

据2022年的最新资料统计,大寨现在的人均纯收入已经能达到1.7万元每年,集体收入更是达到了11亿元,这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2022年9月,郭凤莲即将迎来自己的75周岁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年龄每年都在增长,但是郭凤莲却依旧能保持着一颗青春的心态,与时俱进,努力接受新鲜事物,帮助大寨村居民解决了很多问题。

同时作为人大代表,郭凤莲也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

比如决定在大寨里建立起现代化快递中心,比如为农村独居老人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保障设施。

这些建议都是扎根农村的基层干部才会提出的最基础,也是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如今,郭凤莲将主要精力用在了培养年轻人身上,毕竟年轻人才是民族脊梁,才是国家的未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