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那个年代的铁姑娘怎么样了?昔日的铁姑娘曾经玉米中都藏着2000发子弹,墙上挂着两把枪。

她是当年红极一时的女神抢手。女神铁姑娘郭凤莲却说“当年我结婚是被“逼”的,那时我都有对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

儿子到八岁都不愿意叫她妈。他们说“爸爸是妈妈也是爸爸。”

如今她的两位儿子亿万富翁,竟一掷千金,掏出3000万修寺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中的铁姑娘

铁姑娘郭凤莲的母亲,在她三岁的时候便去世了,她的父亲没有将她留在身边照顾,反而将年纪轻轻的郭凤莲送到了大寨村,她的外婆身边。

郭凤莲便在大寨村中长大,自此她的人生便开始画好了航线。

大寨村那几年,郭凤莲跟着大寨一起成长,她见证了人民丰收的喜悦,也见证了在灾害年代,百姓们的努力全都化为梦幻泡影的伤悲。

郭凤莲曾经高小毕业。所以陈永贵便提出想要郭凤莲在村中给孩子们当个老师,教村中的娃娃们识字。

郭凤莲答应了,她跟大寨村的牵绊更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3年8月份左右,山西省晋阳县突发了一场大暴雨,这场暴雨整下了七天七夜。百姓们苦心孤诣,一把手一把手种植的,汗水掉在地上摔八瓣儿种植的粮食,全都被水淹了。

住房也开始倒塌。这一次暴雨对大寨村而言是一次浩劫。书记陈永贵便在这一场浩劫中站了出来,他立志要给大寨村找到出路,想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在此后不久,一共由23位女同志所成立的突击队便诞生了。23位正当大好年华的姑娘她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上田间地头劳动。

冬天冷,手上全都是冻疮,姑娘她们也没喊过一句苦。因为天寒地冻,他们那时吃的都是糠面糊糊,吃不上大米饭,吃不上白馒头。有口玉米面儿,有口糠面吃就不错了。

玉米面拉嗓子,糠面到了咽不下去的地步,可姑娘她们也不怕苦,吃着根本填不饱肚子的糠面,吃完后便继续上田间地头干活。

陈永贵会称赞她们为铁姑娘,而铁姑娘队中最著名的便是郭凤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干活出众,又肯吃苦,又有能力,因此后来渐渐成了陈永贵的副手。

那郭凤莲时因过于利落,过于干烈,因此也被人称为没有女人味。后来的郭凤莲却回忆说“当时日子苦,可我也挺爱美的。有时变着发的,在衣服上多绣几个扣子,多加一层布边儿。”

彼时的郭凤莲被誉为寨中的刘三姐,是响当的女强人,而当时的陈永贵为了留住这一位副手,曾有过一次“逼婚”事件。

铁姑娘郭凤莲介绍说“我跟我老公是被“逼婚”的,那时我已经有对象了。老陈不想让我走,想把我留在大寨里,也就不愿让我嫁出去。”

那日开完会,陈永贵便将郭凤莲叫到屋里,同时叫来的还有村中的一个青年。郭凤莲看着也面熟,但是两个人并没打过太多交道,也就没在意。

可万万没想到一进屋里,陈永贵便说“这是给你介绍的对象”,郭凤莲这下可不干了,说“我有对象了,我不同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

陈永贵这下也火了“你不同意也得同意,想不通的话就再想。”

后来在安排下,郭凤莲跟这一位同乡人结婚了。起初郭凤莲是不同意的,所以在结婚证上是死活都不肯签字。

陈永贵看到后,直接说“你不签,我签。”这便签上了字。郭凤莲跟她后来老公的这桩婚事也便成了。

“被逼”结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两个人的感情都不好,直到郭凤莲离开大寨那段时间,患难才见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姑娘的柔肠

郭凤莲回忆道“我们两人真正感情产生感情是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那是过年的时候,别人都是合家团圆,可每每我都不能回家,我忙于工作。”

郭凤莲的爱人很理解她,也很支持她,郭凤莲不能回家,也不能照顾孩子,两个儿子都是郭凤莲老公带大的,既当爹又当妈。

两个孩子跟郭凤莲老公感情很深,甚至直到八岁前都不愿意叫郭凤莲母亲。

那段时间郭凤莲重回大寨后,压力很大,为了干工作常常忙忙到夜晚12点。有一次,因为要跟别的客户谈话,后来还因此喝上了酒,就叫了辆汽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司机感慨道“40多岁的人了,为了什么呀?忙成这样,累成这样。”

郭凤莲心里面很难受,回到家里。看到家里早就黑咕隆咚一大片,所有人都睡了。郭凤莲心里就更窝火了。

郭凤莲叫道“起来,都起来,我在外面忙工作,你们倒好,都在家里头睡大觉。”

家人看到郭凤莲发火了,一个个也不敢回声,就这样站成了一排。郭凤莲说“你们都在这儿唱歌,唱完了再睡。”

郭凤莲的老公变唱歌,唱完了,轮到儿子唱,儿子唱完了,儿媳妇再唱。

站在旁边的郭凤莲就拿个录像机把这一幕录了下来,第二天一看到便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媒体采访时,郭凤莲说“我挺愧疚的,我一直对不住家里,他付出的比我多,既当父亲又当母亲。”

郭凤莲也干看到县委书记,可后来她选择重新回到大寨村,在大寨村进行二次创业。在村里推进村办企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想要带领乡村脱贫。

郭凤莲选择走农工商三者结合的方式。把一开始大寨村的那些小作坊连结合起来,变成企业实现规模化的经营。

以此来带动经济的增长,带动村庄的发展。

后来郭凤莲成为了人大代表。在人大会上,铁姑娘郭凤莲已经不是昔日那种“头戴草帽,腰提扁担”的形象了,可是她身上的铁娘子气质依然没有变过。

开会时,她总是仔仔细细的记下笔记,回到大寨后面跟大家讲体会,讲感受,用大家都听得懂的,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国家的政策说明白,讲清楚。

郭凤莲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更是其中的主题。这样才能回应万千民众的期待。在乡村振兴路上走的更有底气,步伐更加矫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

要落实好乡村振兴的方针,郭凤莲也是费尽了头脑的,她选择了两个路子,一个便是直播带货,另一个发展农家乐,发展乡村特色旅游。

在郭凤莲的带动下,当地建立了农家乐近130多家,每年都能吸引游客近20万多人次。由综合性收入达到了1000万元。

农民的收入终于开始大大的提高了,可是郭凤莲却没有就此止步,她又利用民宿窑洞梯台景观以及相关项目等相结合的方式,借此农家乐的相关的配套设施服务。

同时充分写好了红色大寨这一篇文章,有力的推动了农文旅结合发展。

百姓们仿佛获得了摇钱树,日子越过越好,生活越过越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姑娘的致富

那次两会结束后,郭凤莲回家的第一天,第一件事,便是先来到田间地头上,先来到百姓家中,给大家讲政策谋福祉。

大寨村的党员赵丽萍说“我在电视上看了有关两会的视频,郭书记回来了给我们说了她的想法。在郭书记的带领下,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生活会越来越富裕。”

村里的学生干部也表示“知道了发展乡村特色旅游的重要性,为此继续努力学习,提高真打实办的本领。”

为落实两会精神,昔日的铁姑娘郭凤莲还来了一场消费扶贫,云端带货。郭凤莲说“村子想要富起来还是要靠我们自己站起来,要靠我们自己奋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也开始落实其他方面的措施,一方面她推动了退耕还林,山西的本就有很多梯田林木更多,才能更好的防止水土流失,这样才是因地制宜。也针对乡村的医务人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县乡两级的医务人员还部分还存在稳定性差,人员短缺等问题,她觉得这是一个必须要解决的短板。

昔日铁姑娘竟然也开始直播带货了,农产品滞销时,郭凤莲来了一场消费扶贫云端带货行动。郭凤莲说“我生在山西,好货在晋中……”开始在网络端推销山西的白酒,核桃等产品。

同时将山西生产的饮料,酒水全都通过网络形式直销。

那时的铁姑娘,此时年龄已经不小了,由铁姑娘变成了铁奶奶,可是奶奶却不服老,带领大寨村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有人说她是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时代缩影,可是铁姑娘却说“哪能说这么大,我就一普通农民,苦日子出身。”

成为企业的董事长后,郭风莲曾接受采访,在此次采访中郭凤莲提到了前几日去世的一个铁姑娘队成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郭凤莲感慨说“人活着到底有没有意思?我们留下了铁姑娘的名号,这算有意思,可是又不知道谁会走在前头,这又没意思。”

姑娘她们把青春和汗水留在了这片土地,时代忘不了铁姑娘,铁姑娘她们也忘不了自己。

靠着大寨村旅游业的发展,郭凤莲的两个儿子也都投入到经商之中,一个儿子从事化肥,一个儿子从事煤矿等。

儿子贾小军受曾与母亲前往佛寺的影响,崇尚佛教,自掏腰包拿出了3000万元,在村中建立了一处寺庙,也便是普乐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