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现甲状腺结节就要切除甲状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甲状腺结节迟早发展成癌症,要割早点割。

真相解读:这种看法并不正确。并非所有的甲状腺结节都要切除,多数情况下它并不会危害健康。主要是看结节的大小、生长方式、功能状态、病理性质。在临床上,发现甲状腺结节之后,医生会先进行评估,确定诊疗方案。如果是恶性,会进行手术治疗,如果是良性,定期随访,进行动态监测。之所以要慎重,是因为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不能随便切除否则可能出现甲减、低血钙等问题,此外甲状腺周围分布着许多重要神经和大量血管,手术可能损伤这些神经和血管并导致健康问题。因此,如果体检发现有甲状腺结节,不必有太大压力,更没必要要求医生将甲状腺切掉。

来源:科学辟谣

2.天天吃素,血脂就不会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血脂高,就应该少吃肉、少吃油,多吃素,甚至只吃素食,没摄入,血脂很快就降下来了。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并不正确。只吃素不一定能降血脂,而且可能会造成蛋白质缺乏,因为肉类是我们重要的蛋白质来源。实际上,脂肪不仅藏在肥肉里,一些素食,如蛋糕、瓜子等食物,本身就含有很多的油脂。此外,煎、炸等烹饪方式,也会给食物带来很多的油。如果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多,我们身体也会合成甘油三酯,这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人体有自己的新陈代谢规律,有很多物质都是既能通过食物摄入,身体也能合成,其中的调控过程也比较复杂,并非只要减少摄入,体内含量就会降低。不过,生活中咱们只要记住一条简单的原则就行——对普通人来说,食物种类丰富,意味着更加健康。

来源:科学辟谣

3.癌症会在家人间传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当家中有人患癌症时,其他家人很快就会查出相同的癌症,所以一旦发现家里人患了癌症,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

真相解读:这种说法不对,人身上的所有癌症本身都没有传染性,癌症不会在家庭中传染。之所以会有多位家庭成员同时或先后患上同一类癌症,一部分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另一部分原因,则可能是因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接近所致。当家中有人不幸患癌时,建议其他人及时改变不良生活、饮食习惯,尽量避免或减少与致癌物质的接触,同时定期进行精准个体化的防癌体检,尽量早期发现癌症的蛛丝马迹,而不是急于隔离。这样,家人之间,才能远离“癌”但不远离“爱”!。

来源:科学辟谣

4.可以通过仪器、眼药水、护眼贴等方式降低度数,提升视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用按摩仪、训练仪、护眼贴、眼药水等方法就能控制、逆转孩子的近视。

真相解读:真性近视是不可逆的,任何号称能够治愈近视说法的皆为虚假宣传,假性近视则可能通过很多方法得到缓解或控制,让人误以为“近视”得到治愈。如果孩子已经确诊近视,家长却用按摩代替戴眼镜,可能会延误近视的控制,还可能会引起视网膜周边发生病变。预防孩子近视,除了保持正确的用眼习惯,户外活动是关键,因为不论室外是晴天、阴天或是雨天,光线亮度都要高于室内。一天内累计户外活动时间两小时以上,能有效缓解眼疲劳,并帮助体内分泌多巴胺,抑制眼轴过度增长,预防近视。我们要警惕混淆真性与假性近视,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表述误导消费者的广告。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5.测血糖要扎无名指,不然测不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测血糖取血必须用特定的手指,最好是无名指,不然测量值会有很大误差,影响血糖测量。

真相解读:目前专家对这一问题的普遍共识是:十根手指测得的血糖值并没有差别。不过,虽然在数值上没有差别,但临床医生还是会建议患者尽量选择无名指、中指和小指取血。这是因为这些手指一般活动较少,感染概率低、疼痛不适感轻、不易影响日常生活。此外,测血糖一定要严格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是获得准确结果的前提。千万不要大力挤压采血部位,以免组织间液混入血样影响结果,也不要选择有破损、感染、疤痕或出疹子的手指采血,采血时也一定要保证手指是干燥的,否则会导致结果不准。

来源:科学辟谣

6.戒烟反而会伤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言内容:经常抽烟身体会习惯,强行戒烟会导致不适、咳嗽,危害比戒烟更大。

真相解读:戒烟肯定比不戒更健康。戒烟难受,是因为吸烟者无法继续体验吸烟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引起对尼古丁的渴求,产生强烈的吸烟欲望。此时戒烟者会出现一系列的戒断症状。包括焦虑、抑郁、不安、头痛、唾液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血压升高和心率加快等等,部分患者体重还会增加。但上述这些戒断症状是戒烟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虽然看起来像是“生病”,但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后果,而且现在已经有很多戒烟药可以减轻这些不适症状。此外,吸烟使支气管的纤毛运动受到抑制,而戒烟后,纤毛排泄功能恢复,戒烟者会出现咳嗽、咳痰的情况,这也是正常的而不是生病了。总结起来就是,吸烟百害无一利,戒烟宜早不宜迟!

来源:科学辟谣

关于科学流言榜

由中国科协发布,每月组织专家召开榜单评审会,综合时效性、危害性等标准,甄选出热点流言进行特别解读,并全网推送。

联合发榜:科学辟谣平台、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支持平台:微博辟谣、头条辟谣、腾讯较真、网易健康、头条健康、百度知道、抖音

科学辟谣:由中国科协、国家卫生健康委、应急管理部和市场监管总局等部委主办,中央网信办指导,全国学会、权威媒体、社会机构和科技工作者共同打造,旨在切实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让谣言止于智者,让科学跑赢谣言。

评审专家名单

(以姓氏笔画为序)

汪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急诊科主任医师

宋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 副研究员

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员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陈鹏 南开大学传播系副教授

贾长凯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

本文由“科学辟谣”(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科学辟谣,你也能给流言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