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年3月,46岁的李文忠死了。

只可惜,他为了大明江山兢兢业业,奋斗了数十年,却落得个“中毒身亡”的结局。当然,杀他的不是朱元璋,而是朱元璋派去照顾他的太医们。

无奈,李文忠死后,朱元璋只好追查凶手,自诉清白。作为舅舅,朱元璋深知李文忠在军中的影响力,能力强、部众多,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于是,他把太医们杀得一干二净。

听闻太医被杀,李景隆难过之余,还有一些庆幸。难过的是,他父亲的死因必将成为永久之谜,再也解不开了。

庆幸的是,李家子孙逃出一劫,还有活着的机会。毕竟,朱元璋生气的时候,连他的侄子都可以随时杀掉。

此时,胡惟庸谋反受诛,蓝玉嚣张跋扈,淮西勋贵们已然成为阻碍大明前进的绊脚石。朱元璋看似英明神武,实际已经草木皆兵了。

于是,李景隆另辟蹊径,意欲悄无声息的“为父报仇”。

结果,60万明军战死沙场,南京城沦为一片火海,李景隆亲手将朱元璋选择的接班人,送进了“火刑场”。

数十载叔侄之宜,一朝尽丧。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害死”李文忠?他究竟做了什么对不起朱元璋的事情?而李景隆又是如何“为父报仇”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文忠的错误

从史料上看,李文忠出身卑微。他的母亲早亡,父亲李贞为躲避战乱,常年带着他东奔西走,流落他乡,受尽了折磨。

而朱元璋在这段时期,过得也不好。

他虽是李文忠的舅舅,可他的家人早已死绝,只有一个侄子尚存于世。更让他“痛苦”的是,加入红巾军,投靠郭子仪后,他又成了众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甚至,在攻略滁洲时,朱元璋不仅被郭子兴父子夺了军权,还得夹起尾巴做人,忍辱负重。当然,值得庆幸的是,他在这段时间,相继找到了自己的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原本,朱元璋想让年幼的李文忠学习诸子百家,做个文人。可李文忠天性勇猛,喜好军事,是个潜在的军事将才。

公元1357年,19岁的李文忠,在池州一战中,赢得了满堂彩。

朱元璋为他竖起大拇指,常遇春夸他“骁勇冠诸将”,就连一向苛刻的张士诚,也对他退避三舍,避之唯恐不及。

然而,年少成名的李文忠,也平添了些许傲气和不良嗜好。纵然他在数年间,横扫皖南、浙东,打的张士诚丢亏卸甲,可贪慕美色的性格,也让他走到了朱元璋的对立面。

毕竟,朱元璋的军纪极严,稍有不慎,就有掉脑袋的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李文忠也只是找了姓韩的娼妓,而他的舅妈马氏又是个知情达理的人。在劝说朱元璋上,没有人比他更好使。

不过,李文忠还是做了两手准备。在朱元璋反复斟酌是否处罚他时,李文忠采纳谋士宋汝章、赵伯宗的建议,找到了张士诚的亲信张肆。

有了张士诚做靠山,李文忠就不怕朱元璋翻脸不认人了。运气好的话,他还可以将浙东当作觐见张士诚的投名状,身份、地位丝毫不比在朱元璋身边差。

然而,就在李文忠与张肆暗通曲款时,天降好运了。朱元璋派来的使者,不仅没有处罚他,还赏赐了大量的金银、骏马,对他一顿夸赞。

李文忠悬着的一颗心算是放下了,他纵然不是朱元璋最信任的将领,可毕竟是他独一无二的外甥。

军事重地,非亲骨肉不能镇守,这可是朱元璋的原话。显然,李文忠低估了朱元璋的胸襟,也错误的估算了甥舅之间的情谊。

只是,开弓没有回头箭,世上哪有后悔药可吃呢。

李文忠索性玩了招釜底抽薪,将乱出馊主意的两个谋士灌醉,扔进了池塘里,造成酒醉落水而死的假象。

没有了目击证人,李文忠完全可以咬死不认。当然了,为了赢回朱元璋的信任,李文忠还需要更多军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谨慎的李文忠

1362年,坐镇浙东的胡大海被杀,在蒋英、张士诚的暗中密谋下,浙东乱局频发,金华、处州相继沦陷,朱元璋多年的布局,已然到了生死存亡之际。

不过,如此缜密的计划中,还是漏掉了关键的一环,李文忠。

浙东天高皇帝远,等到朱元璋得知消息,再派兵遣将时,张士诚早已坐稳了江山。这是张士诚的如意算盘,却不是李文忠的。

当时,李文忠根本没有向朱元璋请示,转瞬之间,就来到了金华。而蒋英,也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于是,极为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老谋深算的张士诚筹谋多时的“内部渗透计划”,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子,带着数千将士,轻而易举的平定了。

甚至,李文忠还实现了身份的巨大变化。从只知战场厮杀的军中悍将,到坐镇一方的封疆大吏,李文忠仅用了4年的时间。

而他,也不过才23岁。

然而,李文忠在得到至高无上的荣誉的同时,也见识到了朱元璋的狠辣,他竟把朱文正鞭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起朱文正,他可是朱元璋的亲侄子,李文忠的表兄弟。此人文武双全,能征善战,相比年少成名的李文忠,也丝毫不差。

而他的遭遇也与李文忠极其相似。

洪都一战,朱文正功勋赫赫,威名远扬。李文忠镇守浙东,朱文正则把控湘赣,实力之强,远胜徐达、常遇春等人。

可他也跟朱元璋闹矛盾了。

于是,朱文正公然违背朱元璋的军纪,与张士诚做起了买卖,打破了朱元璋经济封锁吴军的计划。

可见,朱文正疯狂起来,比李文忠还要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