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固区达川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把党建融入发展,用党建推动发展,靠发展检验党建”的工作理念,以党建引领为支撑,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民谋福利、谋发展、谋幸福。

舒心服务,提升群众的认可度。完善窗口设施建设,营造舒心服务大厅环境。设置综合咨询窗口、老年人办事窗口、帮办代办窗口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服务大厅增设办事指南资料栏、政策宣传栏和政务服务一体机。开展周末延时服务,提供便利暖心服务措施,根据群众所办事项不同特点,积极引导群众通过“甘快办”app或从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申报办理,最大程度实现“前台受理、后台办理”,逐步实现“一窗式”、“一网办”服务,切实解决群众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截至目前,网上办件230 件,自助机办件106件。强化监督评价。实施“好差评”制度,以“互联网+政务服务”为依托,通过政务服务一体机,主动邀请群众对现场服务态度、办事效率“一次一评”,让政务服务质量高低由群众评判。同时坚持“差评”件件有整改,事事有回应,按照“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由业务办理人员第一时间回访核实,对情况清楚、诉求合理的建立台账,立行立改。

贴心服务,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创新开展“四百”活动。镇村干部通过进百家门,讲好理论新政策;知百家事,当好群众知心人;解百家难,做好为民办实事;暖百家心,建好党群一家亲,积极探索新时代畅通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保障群众利益、密切干群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扎实开展“结对帮扶·爱心甘肃”行动。按照“全覆盖、地毯式、无遗漏”的原则,针对重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低保户、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一人一策制定帮扶措施,进一步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提高了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对13户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对5位残疾人发放残疾人辅助器具,落实计生特殊家庭“4+1”联系人帮扶制度,开展帮扶活动18次,办理计生家庭意外伤害保险25户104人次。为特殊困难群众落实政策43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6件,帮办实事8件,资助资金2960元。为一户分散供养特困户修缮房顶,保障其安全住房。积极开展农村临时救助工作,进一步减少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现象的发生,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2024年,新纳入低保8户18人,特困1户1人,办理临时救助71人,发放救助金33.65万元,办理医疗救助19人,发放救助金12.44万元。

用心服务,提升群众的安全感。重点了解辖区未就业群体就业意愿,建立人员信息、技能水平、求职意向、就业方向四项清单,与企业积极做好沟通联系,做到企业缺工用工情况、技能要求、薪资水平“三清”,为企业和有就业需求群众提供双向服务。开展健康营养师、电工等技能培训,参加110余人,办理个人创业贷款3人,小微企业贷款1户,累计进行劳务输转1000人,完成劳务经济3086万元。累计新增就业人数 227人,实现失业再就业221人,困难人员再就业22人。开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主动监察用人单位19家,督促1家用人单位3人次完成劳动合同补签,追发劳动者工资2.1万元,涉及劳动者8人,调节欠薪纠纷1件,结案率达100%,切实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

暖心服务,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加大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参保缴费意识,调动群众参保缴费积极性。将特殊人群和脱贫人口在医保系统做好身份标识,及时核查掌握参保缴费情况,确保各类特殊人群和脱贫人口应参尽参,做到不落一户,不少一人,保障工作精准到位。2024年,全镇特殊人群参保率达100%,居民参保5706人,参保率达95.69%。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动态参保和待遇发放工作,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新参保9人,全镇总参保人数为3859人,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865人,发放失地农民养老保险439人。一年两次“甘肃人社”APP进行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及时对行动不便及有特殊(瘫痪、卧病在床、孤寡老人、行动不便等)需求人员进行上门认证服务,确保认证率达100%。持续加大失能老人、经困老人、独居老人关爱力度,为83名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服务,上门服务10345人次,护理服务1067人次,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达100%,护理服务满意度达95.65%,对辖区农村留守老年人全面排查和摸底,强化动态管理,建立服务台账,按要求落实农村留守老人探访制度,联合社工站,开展爱心义诊、老年人公益拍照等活动,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来源:兰州市西固区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