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的查重要求是越来越严格了。

曾有某名校要求查重率应控制在 0%,查重要求是,人工排查后,重复率应控制在 0%(不计入引用部分)方能进入下一环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辛苦把论文查重率降到 0%,导师看了却想吐槽:你是开山祖师,要不我喊你导师?

有的查重要求连致谢部分都不放过。致谢中的女友名字相同,系统也会标定为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

还真是「知网恢恢,疏而不漏」!抛开笑点不谈,查重的槽点其实更多。

搞晕学生,滋生灰产

很多人喜欢把查重的苦难归结到某位演员身上。其实,早在「不知知网」的「天临元年」之前,论文查重,就已经开始折腾毕业生了。

2014 年 4 月,人民网报道有研究生为将论文重复率降低到学校规定的 10% 以内,在某宝上花钱购买了两次查重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人民网

第一次买了个便宜的 12 块钱查重,结果 46% 的重复率惊出该生一身冷汗。在「我明明没抄那么多的」的内心呐喊声中,学生换了一家网店,狠下心花 290 块又查了一次,结果还是 40% 多。

有同学都告诉他,这种情况需要重新「改写」。可一位读博的师兄却强调,不必改,法条改了反而是学术不规范。

思前想后,该生还是决定改。调整语序、原意重写,相关法条改成表格再转化为图片 …… 忙活了几天,用学校系统查了一遍,重复率仍然超过 20%。

学生被弄得精疲力竭,只好寄希望于人工审核。

十年来,类似的事情不断发生。

2018 年,兰州大学的李同学先后使用两种查重软件检测自己的毕业论文,前一种便宜的结果是 27%,后一种贵的,却是 10.2%。一字未改的论文,这差别咋就这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中国青年报

李同学分析,贵的这种,号称与学校使用的知网系统一致,但便宜的这个,报告中标红的内容句句有据可依。

为稳妥起见,求个踏实,李同学结合两份报告重合标红的部分,对论文进行了仔细的修改。

最终,在学院的查重系统里,他论文的重复率是 9.2%。而他修改的部分,绝对不止 1%,可见两种查重都不靠谱!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对论文查重的「灰产」进行过调查,发现其专业化和流程化程度之高,令人咋舌。

不少网店打着查重的名头收费降重,甚至代写论文。想来也正常。在这个论文都能用钱买的时代下,查重服务或者降重服务肯定也能用钱搞定。

有网站猖獗到打着「5 年论文重复率修改指导经验,260 位专业硕博士,368 门学科,服务修改过 11601 份论文」的广告四处招徕业务。

在记者暗访中,一篇万字出头的本科论文,查重率从 22% 降到 5%,店铺给出的「合理」报价从 840 元到 860 元不等。

应该说,查重把学生搞晕,也有一定历史原因。

2022 年之前,知网的查重服务不向个人用户开放,学生们只能自己找其他渠道购买。

最近几年,知网向个人开放了查重服务,但网络上「灰产」仍然存在。时至今日,在各个电商平台仍然可以轻易找到降重的收费服务,只不过检测工具鸟枪换炮,也带上 AI 了。

当然,用脚趾头也能想到,那些亲手修改论文的写手肯定不是店铺号称的「高校教师」,而是学生,不少自己还都没毕业。

查重能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吗?

既然查重令学生怨声载道,还豢养出灰色产业链,那么,毕业论文查重当初是怎么来的呢?

进入新世纪后,教育和学术主管部门对学术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针对人文学科领域大量的复制粘贴情况,教育部在 2004 年便制定了《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教育部官网

当时国外已经有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但并不适合中文。

2007 年,知网上线了论文检测系统,对论文的文本进行检测,得出的检测报告将重复的数据可视化,包括总文字复制比、自引率、他引率、单篇文字最大复制比等。

抄没抄,抄多少,抄谁的,一目了然。

由于知网原本就拥有全国最大的学位论文数据库,以及中文期刊数据库,所以出具的检测报告权威性很高,这套系统很快在高校中得到普及。

2012 年教育部颁布《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2014 年,又颁布《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

教育主管部门的后续操作,给论文查重继续赋予了必然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教育部官网

实事求是地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确是越来越严重。随便搜索一下,抄袭、剽窃的事情屡见不鲜。

查重机制的出现,对抄袭、剽窃类的学术不端行为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同时也杜绝了高校乃至整个学界的风气的下滑。

应该说,论文查重的初衷是好的,值得肯定的。

可就像法律只能作为道德的底线一样,论文查重机制也只是强制了论文质量的最下限。

论文重复率检测机制,本质上是督促学生,一定要自己动手写论文,不要抄袭。学生如果自我思考,在论文中有创新,写出高质量论文,那肯定不用担心重复率。

但现实却是,学生花时间学习完论文检测的机制后,巧妙加以应对,「不抄语言抄观点」,规避论文检测,继续产出学术垃圾。

以今年的毕业生论文为例,在查重率要求越来越严格的形势下,论文质量依然断崖式地下降,以至引起官媒的注意。

可见,查重并不能从本质上提高论文质量,也达不到鼓励学生创新、创作、独立思考的目的,更不能阻止论文质量的下滑。

毕业论文的问题主要出在人身上。

从学生角度看,疫情一代正式毕业,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大大下降,他们早已习惯视频信息,很少整段阅读文字,丧失了深度思考的能力。

指导教师也有责任。有的是指导老师给学生的论文任务不明确,有的是对学生的毕业论文不重视。

有的高校在最终的答辩环节把关不严,只要有论文,基本给过。

这些都在给毕业生释放出一种信号 —— 写论文只是个毕业程序中的过场。

以上原因,显然不是一个查重机制能解决的。另外,软件查重,哪怕再神,本身也存在问题

查重环境如何才能变得更友好?

目前所有的检测系统都仅能识别文字,无法识别公式和图表。

学生们根据检测报告的标注,采用插入空格、部分文字图片化、调整段落格式等「降重技巧」通过检测。

在很低的重复率下,论文依然毫无创新性。

反过来看,一些理工科学科具有自身的专业特点,论文中使用的专业术语、设计方案、计算步骤等已经相对规范,在前人不断打磨下,达到「多一字有余,少一字不足」的境地。

如果直接使用,则会大大提高重复率,这就逼着毕业生开创另类表述,把时间花费在语义的重述而不是技术创新上,实在荒唐。

查重检测,一方面成为投机分子顺利毕业的抓手,一方面成为认真做论文的掣肘。

不查重,复制剽窃大面积存在,现阶段,靠查重保住论文质量的同时,查重环境仍然可以有所改善,变得更好。

这篇登上热搜的文章就给出了很客观的优化查重环境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截图

比如,官方查重可以降低价格—— 这一点已经逐步施行了。

官方价格降低,一方面能有效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可以挤压灰产的利润空间,减少从业者。

比如,理性看待查重结果。

效仿作为人才培养的直接管理单位,不妨更理人性化地看待重复率权重,针对不同学科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不要一刀切,对被「误伤」学生给于充分的申诉权,并由相关专家进行人工复审。

比如,参与查重的学生也要有整顿市面上涉及灰产的查重服务的意识,拒绝不合理的收费降重。

很实用的查重技巧分享

最后,分享几个应对查重的小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首先,不要参考同校同学和师兄的论文。借鉴同校同专业的论文,很方便,却很容易抬高重复率。就算是引用参考文献,也不要原文引用,一定要根据自己论文的选题修改。

其次,珍惜学校提供的免费查重机会。

高校往往都购买三次左右的查重机会,这是最官方的,一定要好好珍惜,务必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论文在草稿完成后,可以在官方查重网站检测。再根据报告降重处理,完成初稿,然后提交到毕业论文系统。

再次,自己掏钱查重,一定要选官方的正规的。

根据自己学校的系统,选择知网、维普等系统。目前几大平台的价格都降到了合理的范围,基本也都可以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知网

还有,一定要早做打算。

据说知网每年三四月份会更新一次数据库,所以论文查重结果如果出现不同,也不要紧张,凡事趁早,免得被动。

最后,多用外文资料。

知网外国文献的数据较少,撰写论文时如果能恰当翻译,可以大大降低重复率。但需要注意下翻译后的著作权问题,适当引用,杜绝隐患。

天下毕业生苦查重久矣,可查重依旧是保证毕业论文的最底线,借助查重切实提高论文质量才是正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