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昌县东寨镇双桥村的粮食作物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集成技术示范区,一株株翠绿的麦苗在微风中轻轻摇摆,长势喜人。

“陇鑫115”“星鑫618”“新粮169”……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低不同、形态各异的一块块冬小麦品种试验田。“在现有的13个品种中,‘济麦22’和‘九圣合D1508’是当前物化指标最好的品种,但最终结果还要等到7月中下旬才能确定。”永昌县丰泽园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琰忠说,试验的目的就是选出相同水肥条件下品质更优、产量更高的小麦品种,只有通过层层筛选、优中选优,抓好节水品种的培育创新,才能实现少浇水、多打粮的目标。

“如果采用传统大水漫灌的方式,每亩小麦在整个生长周期内需要用450—500立方米的水,而使用浅埋滴灌技术,耗水量就能控制在320立方米左右。同样的,采用膜下滴灌技术的玉米耗水量也能从600立方米降低到450立方米左右。”金昌市农业推广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段军说。金昌市农业农村部门从冬小麦试种、抗旱耐旱新品种引进,地膜覆盖抑蒸,浅埋滴灌、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保水剂应用、测墒灌溉、精准灌溉等方面入手,系统推动生物节水、农艺节水与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深度融合、集成配套,努力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今年以来,金昌市已建立分区域、分作物13个农田高效综合节水技术示范点,积极引进节水品种、节水材料、节水模式、节水技术,开展农业灌溉试验示范,筛选推广适宜节水技术。截至6月3日,全市完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6.024万公顷,占农作物播种面积7.429万公顷的86.47%。通过实施高效农业节水措施,每公顷平均节水1500立方米以上。

在永昌县河西堡镇青山堡村2024年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只见塘坝中一池碧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如银白色的纱巾飘落在黄褐色的大地上。周边配套修建的输水渠道,则如同一根根毛细血管穿越田垄不断延伸,将整个灌溉管网连接在一起,发挥着蓄丰补枯的重要作用。

“在河灌区,我们通过修建塘坝解决季节性缺水难题。在井灌区,我们则大力发展机井滴灌,确保有限的地下水得到高效利用。”金昌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基建管理科副科长王自申说。近年来,金昌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发展节水农业的保障性工程来抓。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将原来的渠道输水、大水漫灌,改为现在的塘坝蓄水、管道输水、精准滴灌,有效提高了农业用水的灌溉效率。王自申谈到,金昌市今年已争取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05万公顷,计划修建塘坝57座,蓄水容量370万立方米。目前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055万公顷,塘坝25座,蓄水达175万立方米,按照建设进度,年末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按照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2027年末,全市永久基本农田将全部建成为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

今年以来,金昌不断提升农业高效节水水平,落实落细农业高效节水各项举措,致力于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以点滴之间的智慧成就农业“节水经”。(常建哲 刘伟业)

来源:金昌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