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执行工作的重视,法院受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数量急剧上升。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网友咨询:

在被起诉前转移财产致使判决无法执行的,是否构成犯罪?

宣恩集律师解答:

行为人如果拒绝执行人民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或裁定,涉嫌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但实践中,债务人为了逃避强制执行,转移财产的时间越来越提前。有执行能力且在诉讼前转移财产的,可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是指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属于符合规定的裁定。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一经生效,就具有法律强制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坚决执行。维护裁判的权威,就是维护法律的权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宣恩集律师补充:

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中规定的“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一)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担保人或者被执行人隐藏、转移、故意毁损或者转让已向人民法院提供担保的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三)协助执行义务人接到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拒不协助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四)被执行人、担保人、协助执行义务人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通谋,利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权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五)其他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形。

【法律依据】

《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宣恩集律师

广东肇庆地区律师,广东冠略律师事务所执业,主要擅长买卖合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间借贷纠纷、侵权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行政诉讼、法律顾问服务等专业法律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