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长宁辖区学校周边交通环境和交通秩序,在春季学期期间,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区教育局安全中心创新尝试打出多套“组合拳”,在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有效动态调整、有力推进评比通报的基础上,坚持“软硬兼施”,让校门口的通行环境更加安全有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校园周边交通是否畅通、井然有序,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对此,长宁交警因地制宜“开发”新举措、应对得当化解顽瘴痼疾,探索的脚步也愈走愈稳。

“敢于突破固化思维,大胆开垦‘试验田’,有序推行建立起的学校周边道路交通安全情况定期通报机制,边实践、边检验、边总结,效果实实在在看得见……”长宁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臻表示。

连续数月,交警部门和辖区41所相关学校强化警校沟通对接,每月都会对学校周边交通秩序进行抽查,并根据抽查结果进行评分排名。随后,便对排名较为靠后的学校开展上门警示教育和情况通报,如此一来,既作为督促整改的手段,更成为通力协作的有效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症下药”的效果好不好,往往与对存在问题的聚焦高度和剖析深度密不可分。

针对校园门口附近车辆停放秩序混乱、非机动车交通违法和事故隐患突出等问题,民警在对学校的走访中,不仅是“撒网”式地开展宣传,还极具针对性地“就事论事”,用交通法规结合警示案例的方法,强调存在的问题和危害性。

与此同时,校方充分发挥主体责任,组建以学校分管领导、安全老师、家长组成的“交通文明共建小组”,从完善校园周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规范车辆停放、维护交通秩序、宣传文明出行等方面着手,拟订符合实际、容易推行的加强校园交通安全的具体措施,有效改变了学校周边的交通安全状况。

以宣化路开放双向通行后,愚园路第一小学(总部)放学高峰时段接送车辆大幅增加的情况为例,长宁交警及时跟进、持续调整的效果立马显现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期,一系列如“路设调整”“通行秩序”“安全宣传”等措施紧锣密鼓地推进,没想到, 非机动车停放秩序混乱问题依旧突出。于是,交警支队一大队民警多次到现场进行踏勘,积极研究对策。在明确“上街沿非机动车位”为许可停放范围,确保家长接送学生迅速、安全的情况下,一大队还因校施策部署警力,额外增加了1名民警、2名勤务辅警,从管理力量上提质提量。

不仅如此,一大队还与学校安全员形成沟通机制,解决了警校沟通不畅问题,实现了对校园周边道路通行秩序优化、交通安全隐患清理的实时沟通。

“实际上,对于学生乘坐电动自行车未佩戴安全头盔、非机动车逆向骑行、上人行道骑行等时有发生的问题,严格管理和宣传教育要齐头并进才能见效果。”王臻介绍,自评比活动开展以来,不论是以交通安全知识讲堂、互动示范教学的形式,还是以发放家长告知书、跟进开展个别教育等方式,长宁交警属地大队和学校的关系愈加紧密,有目共睹的是在民警的专业指导下,学生上学、放学时段的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与此同时,为逐步提升学生和家长的文明出行意识、改善学校周边通行状况、预防和减少校园周边交通事故的发生,在今年的春季学期里,长宁交警已开展宣传教育进课堂12次,覆盖辖区学生达5000余人。

图片来源于长宁公安分局

撰稿:闫 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