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广东频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红树林滩涂,留给了孩子们亲近自然的空间。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留白,是中国水墨画惯有的技巧,留下一处白,深感画中意。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留白”,亦是科学发展的“艺术”,别有韵味。

站在深圳湾红树林公园堤岸边,滩涂连着海,美得像一幅画,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从栈桥远眺,白鹭在空中飞翔。低头看,跳跃的弹涂鱼和进进出出的潮蟹,让人感到生命的动静。深圳红树林是我国唯一位于市区,面积最小的自然保护区,也被人称为“袖珍型保护区”。

同样“植”此青绿,向西走还有“城央绿心”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与“北肺”白云山并称为广州中心城区的两大生态屏障。在这里,“端午景”吸引了附近的居民,赛龙舟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俗风情,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在一起。

“增绿就是增优势”“以绿为主,绿了就美了”,作为我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正在推动“绿美广东”建设,加快“山水工程”、红树林等生态修复,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一角。公园供图

城在林间,人在景中。在广东,发展与保护不是一道“单选题”,而是兼顾兼得、并行不悖的双向奔赴。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可谓寸土寸金。面对巨大利益依然“留白”,舍与得、进与退方寸间,“画”之格局,高下立现。深圳开展了一批红树林湿地生态修复工程,通过人工种植红树林、营造鸟类栖息滩涂等措施,自2020年以来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25.72公顷。

“红树林周边放弃了商业开发,是通过保护修复建立的,一侧是红树林湿地、一侧是生态公园,沿线滩涂长约6公里。”深圳湾红树林公园工作人员老谢对人民网记者说,这里满足了市民康体休闲、自然教育、家庭聚会等需求,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都市生活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网记者采访红树林公园游客。人民网记者 李彤摄

“绿美广东”也是“美丽中国”的鲜活注释,党的十八大以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全民共识。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成为了自觉行动。

过往十年变迁,绿色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各省份从“国之大者”高度抓生态环境保护,在对产业的“运笔”选择上也在“留白”,避免一拥而上灼烧美的空间。也要看到,围绕土地利用效率、资源保护性开发,各地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

落日余晖,海口湾畔,水面浮光。“留白”让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归于统一,白鹭、弹涂鱼、潮蟹等生物得以安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孩子们嬉戏玩闹的笑声回荡在天空。(宋丽云、李彤、欧阳易佳、王天乐、黄盛、张素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树林滩涂沿线一角。人民网记者 张素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