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沙里,非常细小”

“你要轻轻拨开沙子,才能看到它们”

近日,在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开展的

海洋资源专题调查中

考察小组在南屏岛附近海域

寻找到了生物“活化石”——

文昌鱼的踪影

跟着发布君一起来认识这种在

地球上已经生活了5亿年

的神奇生物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公众号

此“鱼”非彼鱼

提供了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

湛江是海洋大市

雷州湾及附近海岛的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这片约1000平方公里的海域

是许多珍稀动植物的美丽家园

文昌鱼也是其中一员

提到文昌鱼,很多人会误以为这是一种鱼类,但文昌鱼其实并不是鱼,它是低等无脊椎动物向高等脊椎动物演化时的过渡生物,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和经典的生物学研究模型动物。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认为

“这是一个最伟大的发现

它提供了揭示脊椎动物起源的钥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昌鱼体形略似小鱼

体长一般在3至7厘米

无明显头部,左右侧扁

半透明

体内有一条清晰可见的脊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们喜欢半截下身埋在沙中

仅以前端露出沙外

白天半截身体躲在沙砾之中

在阳光之下,摇摇摆摆

游动时以螺旋形方式前进

宛如一条舞动的丝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5亿年的漫长岁月里

它一直维持着原始状态

没有脊椎骨

不容易留下化石的遗迹

但神迹般没有灭绝

直到成为了历史见证者般的“活化石”

也是研究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模式生物

大海里的“土行孙”

有着惊人的钻土本领

文昌鱼喜欢藏在温暖的浅海中

主要食物有海链藻、圆筛藻、菱形藻等

到了晚间才是它活跃的时刻

这时它离开沙窝

如同离了弦的羽箭弹射到水面活动

一旦遇到惊扰,又游回沙窝内

要想“邂逅”它们

还真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广东海洋大学水生生物博物馆公众号

考察小组算好了潮退的时间

有丰富出海经验的渔民

便把船行驶到浅海处

抛锚,稳住船体,下采泥器

不一会儿

就把一块海底的泥“拽”进了采样盒

然后再缓缓将采泥器拉回船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刚卸下海泥

一条银色的“丝带”

马上吸引了大家的注意

“是文昌鱼”

队伍里的人喊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同行的人就像“淘金”一般

在海砂里仔细寻找着文昌鱼的身影

一条、两条、三条

越来越多的文昌鱼出现在我们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文昌鱼对底质要求比较严格,通常仅局限在有机质含量低的纯净粗砂和中砂中,人为破坏所造成的栖息地环境改变有可能造成文昌鱼种群的消失。

雷州湾这片海域蕴含了

红树林、海草床、牡蛎礁

珊瑚礁、海藻场、滨海盐沼

各类型海岸和河口等

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

这在我国沿海是极为罕见的

也为珍稀海洋动植物的栖息

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未来

将策划以雷州湾为中心

沿湾北岸依次对

硇洲岛、南屏岛、东海岛进行

海洋生态修复

在保护海洋野生珍稀动植物的同时

充分发掘红树林、海洋湿地的

生态产品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如湛江首部生物多样性纪录片提到

“雷州半岛

从来就不是中原文明印象中的世界尽头

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来说

它是一个极其繁忙的迁徙和交通要道

是多样的生态的交汇之处

是生命的中心”

期待更多像文昌鱼这样的珍稀动物

在这里繁衍生息

来源:湛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