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欧盟委员会(欧委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制造企业的反补贴调查,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在6月20日的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欧委会搜集信息的种类、范围和数量前所未有,远超反补贴调查所需,直指欧盟可能借调查之名,进行窥探中国车企核心技术内幕之实。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定捍卫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何亚东表示,多家中国车企向商务部反映,欧委会在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中,所要求提供的信息远远超出了反补贴调查的合理范畴,包括中国电动汽车及电池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技术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的大量信息。比如:要求中国企业详细提供电池成分和配方、电动汽车生产成本、所有电动汽车零部件和原材料逐笔采购信息、销售渠道和定价方式、在欧客户信息、供应链布局信息等等。

何亚东还提到,欧委会在调查过程中多次称,不合作就将面临不利裁决结果,强制要求企业提供上述信息。而在中国企业尽最大可能配合调查提供信息后,欧委会仍无端指责中国企业未充分合作,对企业裁决惩罚性高额税率。

根据此前欧委会在6月12日发布的公告,计划从7月4日左右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临时关税。其中,欧盟将对上汽集团、吉利汽车和比亚迪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额外反补贴关税,该项额外关税叠加在欧盟现行的10%汽车进口税之上。而进口自中国的特斯拉汽车可能适用单独的税率。

欧委会在公告中指出,对被视为配合调查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将征收21%的额外反补贴关税;对未配合调查的公司则征收38.1%的额外反补贴。这意味着,如果该决定通过中国电动厂商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面对最多高达48.1%的欧盟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回复很容易让外界联想到,在草案中被征收临时额外反补贴关税最高的上汽集团。外界认为,上汽集团之所以被征收最高38.1%的额外反补贴关税,是因为其不配合或者拒绝调查。对此,上汽集团董秘陈逊此前对外回应称,此次反补贴调查征税比例与车企在欧洲销量从高到低比例一致,这种不配合调查的说法完全属于捏造和误读。

其表示,凡是和反补贴调查相关的,上汽都积极提供,但欧盟的调查范围已经严重超出了与反补贴调查相关的范围,甚至是与反补贴调查毫无关系的范围。例如,要求上汽提供自主品牌电动车详细的三电方面的核心技术,以及并未向欧洲出口电动车上汽大众等合资企业的信息。

“我们没有提供超出反补贴调查范围的信息,特别是涉及自主核心技术的信息、细节,尤其是三电核心技术、重要技术图纸和参数。这是为保护上汽集团的商业秘密和合法权益所采取的必要保护性举措。”陈逊在前几天接受采访时说道。

而欧盟发出征收临时关税后,上汽的回应也是十分刚。在发布反对欧盟反补贴税的公开声明后,旗下出海的主力MG更是直接为38.1%的关税设计了logo,并晒住帽子、自行车、卫衣等一系列周边产品图。上汽集团技术中心副总设计师兼全球设计总监邵景峰更是直接引用尼采的名言“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进行反击。此外,像吉利、蔚来等企业也都发声反对临时反补贴税的征收。

除了中国车企外,欧盟成员国德国的不少汽车制造商都是临时反补贴税的坚定反对者。在草案公布后,宝马、奔驰、大众等一众德国车企以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反对。他们认为,这一举措提高进口关税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措施和反措施,导致贸易冲突升级,并直接损害欧洲汽车企业的利益。

中国作为宝马、奔驰、大众等最重要的市场之一,这些德系制造商齐发声也是出于利益的考量。而在法国则是提高进口关税的坚定支持者。相较于宝马、奔驰、大众等德系厂商积极拥抱电动化,法系车在电动化上要更落后一步。而从市场表现来看,法系车近几年在中国表现逐渐衰微。这可能也是法国则对电动车关税持欢迎态度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