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民生重点领域,集中曝光十二起“神医神药”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共查处相关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罚没1.25亿元,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急乱投医,生过病的人都有切身体会,我去年得过腰间盘突出,疼痛难忍,先后试过针灸、推拿、正骨、中医等方法,最后在一个老医生的民间偏方的调理下,逐渐恢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顾自己的治疗历程,我一直在思考为何神医神药”现象,屡禁不止?
1、病急乱投医。生病实在难熬,就像我的腰间盘突出症,不能下床,一走路就疼痛,此时,听一个亲戚说,他曾经治好,就迫不急待邀江湖神医来治,结果可想而知。我在反思,为什么,你也是一个知识人?可见,这一切都是人侥幸心理在作祟?心里想:“万一治好了?不妨一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虚假广告套路深。我之所以选择江湖神医,首先,这是亲戚推荐的,他自己治好过,其次该神医说是祖传秘方,其爷爷毕业于保定军校是军医,他继承了他爷爷的医术,本地有很多人被医院诊断要动手术的,经他正骨疗法,都相继痊愈,我正是在他的一番花言巧语之下,怀着试试看的心理,让他正骨,结果病情反而更严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医学常识薄弱。作为普通人,本身对医学知识很陌生,经医院拍片,经医生一说,要动手术,心理就慌了,加上神医说,不尽快正骨,病情将加重,恐瘫痪,心头一紧,就稀里糊涂的选择相信神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过去的江湖神医,电线杆贴小广告,骗子的骗术也花样翻新,特别是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直播的兴起,借助“抖音”等小视频,违法“神医”“神药”广告满天飞。
从历年查处的虚假“神医”“神药”广告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花样不断翻新,但万骗不离其宗,虚假广告正是抓住人对自身疾病的恐惧心理,而大行其道。
1、夸大疗效。就像此次查处的河北省隆化县医院违法广告案中,大肆宣传宣传“治愈率高、无副作用”“手术成功率在99%以上”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保证的词汇,最终被处以22万元的行政处罚。
2、“神医”现身说法。现在“抖音”等小视频,拉来所谓的神医现场传道,他们宣称,“自己某某第几代传人,心甘情愿把祖传的秘方无偿奉献出来,造福社会”,说到激动处,还眼泪哗哗。
3、大打“擦边球”。以养生名义包装,利用人们对养生的重视,谋取暴利。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以养生栏目的形式,变相发布的“熊胆粉”广告,就是一例。
打击 “神医”、“神药”广告,需要多管齐下,作为普通消费者一定要擦亮眼睛,理性对待自身病情。作为监管部门要加大打击力度,尤其要借助现代的AI技术,对各大平台发布的广告进行筛查,严防各类非法广告。
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