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一个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与朋友们吃着河鲜火锅,却因为一时口快,住进了ICU。而放倒这位壮小伙的东西,却比你的拇指还小。

到底发生了什么?

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种民间偏方背后的剧毒。

先看病例回顾。这件事发生在2024年6月2日。一位在浙江打工的30岁贵州小伙子阿明,与工友们野钓,收获一条约4斤重的白鲢。晚上阿明和工友们用这条白鲢做了火锅。阿明认为自己这几天有点“上火”,听说鱼胆有明目解毒的作用,在杀鱼时特地将鱼胆取出。晚上配着啤酒将只有拇指一半大的鱼胆生吞下去。

当时阿明只是觉得非常苦。但吃完饭不到两个小时,他开始上吐下泻,同时头晕头痛、全身乏力。阿明和我们很多人身体不适的时候的反应一样,开始咨询永远只与我们隔了一个手机屏幕的谷歌或百度医生。不过不同于大多数人不舒服时查半天不明白是什么,阿明很快查到原来鱼胆有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晚上10点多, 阿明“更不好了”——肚子痛得厉害,不能小便,脸色暗沉得吓人,眼珠、脖子都开始隐隐变黄。也就是出现黄疸,意味着肝脏功能受损。

家人紧急把他送往当地医院,当地医院诊断阿明为“鱼胆中毒”,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而转院。后续检查发现阿明出现典型肝衰竭,还有凝血功能障碍,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危及生命。所幸进入ICU后经全力治疗,根据新闻报道,这位小伙脱离了生命危险。

其实他算运气好,捡回一条命。有些吃鱼胆的人可没那么幸运。一个小小的鱼胆能有如此剧毒,想不到吧?而且更令你意外的是,鱼胆中毒在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并不少见

2015年一篇中国国内的 病例分析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重庆一家医院,1985-2013年就有156例因吃鱼胆或鱼胆汁多器官衰竭住院,4人死亡。觉得死亡率不高是吗?注意4种或5种脏器受影响的死亡率分别是18.8%与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侥幸保住命的152位患者,平均住院20.3天。没事去医院住一个月,很有意思吗?

吃鱼胆中毒不限于中国,亚洲都不少。另一篇2023年发表的病例汇总论文,分析了1975-2018年印度的30例食用生鱼胆导致的急性肾衰竭病例,9人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也别扯啥吃了熊心豹子胆的,要和谁过不去,就怂恿那人去吃鱼胆吧,比如:“有种你吃个鱼胆试试”。

当然,仇家若不吃这套激将法,那试试国人最爱的养生好了,什么鱼胆清心明目, 相信这类传统医药说法的人可不少。搞不好你还能找到一些科普 鱼胆医疗作用的“科普”文章发给仇家,所谓以“爱”的名义杀死你,比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2023年的鱼胆医疗作用分析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明明是吃了会肝衰竭、肾衰竭的剧毒,却被这篇“科普”说成了 利肝、降 脂 、 美颜的 十全大补。随便查了一下个这个“知识TNT”,国内视频平台上也是粉丝70多万的著名博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证的优质科学领域创作者。名字也牛逼,TNT。中文平台里好好写科普是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号炸了,这种剩下的优质科普博主是把粉丝炸了。

但按这种号的搞法,把粉丝都毒死了怎么割韭菜啊。就冲着可持续发展,得劝这些“科普”MCN:坚持发不准确不科学的科普可以,但别发这种要人命的。

其实吃鱼胆出事几乎年年上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遗憾的是,鱼胆的毒性已经可以用现代科学解释了,但偏偏还是有人坚信狗屁不通的偏方,动辄称其为传统瑰宝, 前仆后继 以身试毒。

不同于传统草药里宣称的动物胆囊、胆汁有各种神奇作用,真相是动物的胆囊只是存储胆汁酸、胆汁盐,这些成分由肝脏分泌,可以乳化脂肪,辅助脂肪的消化。注意是帮助,胆汁不能降解脂肪,真正消化脂肪需要对应的酶如脂肪酶,胆汁相当于把脂肪打散成更容易让酶来消化的小颗粒而已。

不同动物的胆汁成分有所不同。早在1981年,一篇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论文通过提纯草鱼的胆汁,提出鲤科鱼类鱼胆里含有的热稳定且水溶物质,可能是导致食用鱼胆中毒的因素。重点: 热稳定 ,不仅生吃鱼胆会出事,煮熟了吃也要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初,日本学者进一步确定鲤科鱼类胆汁内的化学成分:5α-鲤醇硫酸盐,5α-cyprinol sulfate,是罪魁祸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湾海洋大学海洋生物毒研究室的主持人黃登福教授(如今好像还是高雄“海洋局”局长)就指导过学生研究草鱼等鲤科鱼类胆汁里的成分,发现鲤鱼、草鱼胆汁成分里94%是5α-鲤醇硫酸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3年一篇美国的研究也显示鲤鱼胆汁里95%是5α-鲤醇硫酸盐。另外,这些研究里的鱼都是菜场里买的,所以要是去吞鱼胆,都是同款,不用担心科学家用了不同的产品,在你身上复制不了结果。

黃登福教授研究组的论文也在动物实验里显示5α-cyprinol sulfate,5α-鲤醇硫酸盐,可以导致肝脏、肾脏损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这里说的鱼胆毒性,主要是鲤科鱼类,因为这类鱼的胆汁成分基本都是5α-鲤醇硫酸盐为主,都有大量食用鱼胆后中毒的病例。鲤科鱼类也是最重要的淡水经济鱼类,不光鲤鱼,鲫鱼、四大家鱼都是鲤科。前面提到的研究用的草鱼、鲤鱼,以及最近浙江那位中毒住院小伙吃的鲢鱼,均不例外。

鲤科鱼类鱼胆中毒还有一个关键特点:中毒剂量不确定,别觉得少吃一点或吃个小一点的胆就没事,国内的病例记录里,有人吃了3条半斤重草鱼的鱼胆,挂了,另一个人吃了20公斤重的草鱼的鱼胆,保住了命。另外还有人吃了0.3个鱼胆,照样住院。

如果不是鲤科鱼类,可能胆汁里没有5α-鲤醇硫酸盐,咱不好说中毒风险,但有必要去吃吗?像黃登福教授研究组发现鳟鱼、鳗鱼、香鱼胆汁里主要成分taurocholic acid,就是牛黄胆酸,人自己的胆汁里就有,根本没必要去补。

即便是传统医药奉为圭皋的蛇胆,其胆汁成分胆酸(cholic acid)或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等并无神奇之处(人体胆汁里就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动物实验里喂食这些蛇胆胆汁一样有出现肝脏、肾脏毒性。更何况蛇胆还有很高的细菌、寄生虫感染风险。

因此,就别听信什么偏方、传统医学里蛇胆、鱼胆的妙用了。对老百姓来说,生活本身就够苦了,没必要再卧薪尝胆,增加苦的剂量。

参考资料: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4750015300494#sec0050

https://journals.lww.com/ijon/fulltext/2023/33010/acute_kidney_injury_following_ingestion_of_raw.7.aspx

https://www.sohu.com/a/679095216_121343625

https://www.cdc.gov.tw/uploads/files/cb751efa-6741-4eb3-a5ca-fce92a1ad788.pdf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227520337263#cesec10

订阅关注防失联

订阅备用号

请订阅youtube:Y博的科普园

https://www.youtube.com/@Doctor_YZ/featu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