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改造,拆还是不拆?这是个问题!

最近,青岛市出台了《关于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板桥坊、晓翁村等城中村的居民,最关心的莫过于:城中村改造,到底是拆还是不拆?其实,这次的实施意见给出了三种改造模式: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拆除新建模式主要针对那些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城市形象的老城区脏乱差片区,尤其是城市重点建设区域。这类地方采取拆除新建的方式,将按照现代城市标准重新规划建设。说白了,就是彻底翻新,给老地方换上新颜值。

整治提升模式则适用于那些无法通过拆除新建实现盈亏平衡,或因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等原因具有保留价值的城中村。通过修缮房屋、完善配套设施、整治环境等方式,使这些区域焕然一新,但又能保留历史的记忆。

拆整结合模式是对同一城中村的不同区域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部分区域拆除新建,其他暂不具备拆除条件的区域则进行提升改造。这样既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又能最大限度地保护居民的利益。

改造计划:如何实施,居民安置怎么办?

青岛市的这份实施意见不仅明确了改造模式,还详细规定了改造的程序。首先,要编制城中村改造规划计划,对全市的城中村进行摸底调查,制定2024-2028年的改造规划。这个规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改造工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区(市)政府将对拟改造的城中村进行详细调查,包括房屋和土地的状况,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保每一个项目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征求居民意见和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后,政府将编制改造可行性分析报告,并制定年度改造计划。

在具体实施方面,居民安置是重中之重。搬迁补偿协议的签订必须按照民主程序进行,确保公平公正。安置房的建设标准不得低于周边商品住房水平,并且规划建设周期原则上要控制在36个月以内。居民回迁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做到公平、公开、公正。

资金从哪里来?政府有啥保障措施?

城中村改造需要大量资金,青岛市的实施意见对此也做了详细规定。区(市)政府应制定区域内的资金平衡方案,统筹安排改造资金,确保资金的综合平衡和动态平衡。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城中村改造,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现可持续运营。

资金来源包括国家的专项补助、地方政府的财政资金、专项借款、贷款以及社会资金等。所有资金将实行专款专用、封闭管理。银行业金融机构也将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城中村改造提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政府还将提供土地和规划扶持。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土地范围可扩大至周边少量低效用地,允许通过土地整合、置换等方式进行区域统筹和成片开发。安置用地应优先供地,确保居民能够尽早入住新房。

最后,青岛市还将把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符合条件的安置区剩余房源可纳入保障房管理范围,进一步满足居民的住房需求。

青岛市的城中村改造新政,不仅是为了改善城市形象,更是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从拆除新建到整治提升,再到拆整结合,每一步都体现了政府的智慧和决心。在这场改造大战中,居民的利益被放在首位,资金的来源有了保障,规划的执行有了依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对青岛的城中村改造有啥看法?觉得哪种模式最适合你的社区?欢迎评论区留言!你的声音很重要,或许下一次的政策调整就会因为你的建议而更加完善。